搜索到98篇“ 基础种质“的相关文章
黔蔗自育品种(系)基础种质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对贵州自育的黔糖1号、黔糖2号、果蔗2号、黔糖3号和黔糖4号等5个品种(系)的基础种质及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含16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2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1个,高粱1个。热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果蔗2号和黔糖3号,均为0.687 5;最小的是黔糖4号,为0.516 5。割手密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171 8;印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312 5。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甘蔗品种种性的优劣。
卢加举易代勇雷朝云査兰松
关键词:亲缘系数基础种质甘蔗品种(系)
玉米基础种质杂种优势模式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粒重的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超高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穗粒重、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4项指标反映穗粒重杂种优势基本是一致性的。玉米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随不同的种质资源、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而变化。代表P群的2个自交系齐319、沈137与其它类群种质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试验所在地铁岭主要杂种优势模式为旅大红骨类群×P群、Reid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类群×P群和Lancster类群×P群。
夏远峰许明学于明彦代秀云刘爱华岳尧海柳迎春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
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作者利用生态育种的观点,通过对赤峰地区历史上玉米主推品种亲本自交系来源进行系谱分析,从中找出适应本生态区域生态条件下相适应的基础种质,为赤峰玉米育种从基础材料上找到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赤峰玉米育种制定具体目标时提供了许多信息技术参数。
王会才曲文祥慈艳华张玮魏云山
关键词:生态区域种质基础系谱分析
新疆陆地棉品种基础种质变化分析与创新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认)定棉花品种的来源及系谱分析,研究了棉花品种的基础种质资源,提出了多类型棉花品种创新方向及今后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研究为新疆棉花育种提供基础分析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吐尔逊江李雪源郭江平王俊铎艾先涛买买提
关键词:基础种质
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8
2006年
选用43份陆地棉基础种质为研究材料,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并进行果枝数、铃数、株高等田间性状调查和衣分、铃重、纤维品质等测定.按照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不同生态区对这些基础种质分别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种质间在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等表型性状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8;3期基础种质大部分性状差异不显著,但第2、3期基础种质比第1期的纤维长、整齐度高、细度好、衣分增加、早熟性提高、抗病和耐旱性增强,第2期基础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丰富度最高;来自不同棉区的基础种质表型性状差异较大,黄河流域棉区基础种质综合性状较好,长江流域棉区产量性状较高,北部特早熟棉区早熟性好,美国引进种质抗黄萎病性较强;国内基础种质比国外品种在纤维长、强、细上的变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国内基础种质表型多样性比引进品种高.以上研究说明引进品种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后,产生了表型变异较为丰富的基础种质类型.
陈光杜雄明
关键词:基础种质表型性状
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选用43份陆地棉基础种质为研究材料,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并进行果枝数、铃数、株高等田间性状调查和衣分、铃重、纤维品质等测定.按照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不同生态区对这些基础种质分别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种...
陈光杜雄明
关键词:陆地棉基础种质表型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
文献传递
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英文)被引量:31
2006年
利用398对BNL、JESPR、TMB等SSR引物,对不同亲本来源、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种植生态区的43份陆地棉基础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扩增产物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银染观察并照相。遗传多样性带型分析按位点多态信息量(PIC),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等方法,利用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Jaccard系数),并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所选择多态性引物分布在棉花基因组的第3、4、5、8、9、10、16、18、20、23号等染色体上,36对多态性引物在基础种质中扩增等位基因130个,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占80%,每个引物扩增等位基因2~8个,平均3.6个,PIC为0.278~0.865,平均0.62,基因型多样性(H’)为0.451~2.039,平均1.102,基础种质间SSR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10,变幅为0.409~0.865,这说明所选基础种质基因组水平的多样性较丰富,变化范围大、代表性强。按品种不同选育时期来讲,第一、二、三期基础种质的SSR分子标记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是0.587、0.630、0.630,说明现代基础种质比早期基础种质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育种者偏重于使用优质高产性状的亲本品种,致使我国棉花的育种基础逐渐变窄。不同棉区基础种质SSR标记性状差异大,北部特早熟棉区基础种质间的SSR标记的多样性大于黄河、长江棉区,主要原因是长江、黄河棉区的育种过分强调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品种间的差异变小;基础种质中的国内品种SSR相似系数(0.624)比引进品种(0.585)高,说明国内品种在遗传多样性上目前还没有超越国外品种。总之,我国棉花现代基础种质比早期基础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的趋势,黄河、长江主产棉区基础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还没有超过国外基础种质,品种间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还必须采用多种途径丰富我国棉花种质资源
陈光杜雄明
关键词:基础种质SSR
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本论文从表型性状、SSR分子标记及亲缘系数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和4个基础种质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础种质衍生系的亲缘系数、SSR相似系数及表型遗传距离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所有...
陈光
关键词:基础种质表型性状陆地棉
文献传递
论我国棉花育种的基础种质被引量:22
2004年
自 1918年我国引进美国脱字棉开始 ,到 2 0 0 0年止 ,我国共育成陆地棉品种 1376个 ,海岛棉品种 5 9个。按系谱及优良种质衍生品种的数量分析 ,我国品种可追溯到 5 4个基础种质 ,其中海岛棉 7个。按照引进时间和育成年限 ,可将陆地棉分三期基础种质 ,海岛棉分为二期基础种质。近百年来 ,这些基础种质对我国棉花育种和生产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杜雄明刘国强陈光
关键词:棉花育种种质资源基础种质
19个云南自育甘蔗品种(系)基础种质分析
对云南自育的19品种(品系)的基础种质及亲缘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含19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3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2个,甜高梁1个,蔗茅1个.基础种质和新缘系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甘蔗品种种性的优...
刘家勇陈学宽
关键词:亲缘系数基础种质品系甘蔗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陈光
作品数:5被引量:11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研究主题:基础种质 陆地棉 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表型性状
杜雄明
作品数:260被引量:1,18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陆地棉 彩色棉 种质资源 亚洲棉
陈碧云
作品数:101被引量:64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油菜种子
范术丽
作品数:266被引量:1,34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短季棉 陆地棉 中棉所 栽培技术
卢加举
作品数:83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甘蔗 果蔗 旱坡地 金线莲 甘蔗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