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4篇“ 复合凝聚法“的相关文章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形成微囊的影响
2024年
乳化剂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系列、Tween系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形成微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的形成与否与水乳的稳定性有关联。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稳定,均能制备出微囊。
侯岭高璇
关键词:复合凝聚法乳化剂HLB值
基于复合凝聚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及其稳定性表征
2024年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0。在此基础上,以红曲色素包埋效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添加量1.5%、芯壁比2.89∶1、凝聚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包埋效率为85.06%。对红曲色素微胶囊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光稳定性及体外模拟胃肠道释放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显著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和贮藏稳定性,且在低温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最为稳定;通过模拟红曲色素及其微胶囊的光降解过程,发现红曲红色素和橙色素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黄色素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微胶囊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微胶囊体系对延缓红曲色素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有良好的效果,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明显高于模拟胃液,这表明微胶囊体系可以很好地控制红曲色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陈师昀宋畅陈艺玲侯思文梁梓华李文龙吕旭聪吕旭聪
关键词:红曲色素复合凝聚法微胶囊稳定性
复合凝聚制备槲皮素微胶囊及其表征被引量:5
2023年
该试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明胶2种蛋白质分别结合海藻酸钠、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多糖,利用复合凝聚制成6种不同壁材包埋槲皮素,分析槲皮素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热稳定性,并研究包埋率最高的微胶囊的胃肠液释放趋势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下槲皮素被成功包埋,呈椭球形和不规则的棱柱形结构,槲皮素的较好壁材为明胶和阿拉伯胶,产率为(63.76±0.51)%,包埋率为(66.98±0.38)%;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槲皮素成功被微胶囊化,槲皮素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且被复合凝聚的壁材所包裹;热重分析表明,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最佳;体外胃肠液模拟消化显示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在胃液环境中能保持结构稳定,在肠液环境中能缓慢释放,8 h胃肠液释放率为(73.39±3.75)%;微胶囊贮藏研究表明,低温能有效缓解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中槲皮素的损失。
李丹汪秀妹梁杰刘涛林国荣陈程
关键词:槲皮素贮藏稳定性微胶囊
一种基于复合凝聚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方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凝聚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方,属于医药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以改性大豆蛋白和植物或微生物来源的多糖为壁材,以益生菌为芯材,并使用非酶方式的双重固化剂对壁材进行固化处理制备益生菌微胶囊。该制备...
马铁铮赵宏亮
一种通过复合凝聚制备神经酰胺细胞磷脂组合物的方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复合凝聚制备神经酰胺细胞磷脂组合物的方及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化妆品制备效率低、生产能耗高、保存效果差、补水保湿以及美白抗皱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通过复合凝聚制备神经酰胺细胞磷脂组...
李小虎朱雍斌
金枪鱼油微胶囊的复合凝聚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被引量:3
2022年
为提高金枪鱼油的稳定性,以明胶-六偏磷酸钠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包埋金枪鱼油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了适宜的鱼油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明胶壁材,并优化了鱼油O/W乳液的均质条件、复合凝聚发生和微胶囊形成的适宜pH及恒温搅拌机转速;在优化的条件下,分析所制备微胶囊的微观形态、氧化稳定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凝聚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的适宜条件为:在金枪鱼油中添加0.04%维生素E,采用99%生物技术级明胶,在均质速度25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下制备金枪鱼油O/W乳液,并在恒温搅拌机转速800 r/min、pH 4.46下发生复合凝聚,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形态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23μm,氧化诱导时间为21.65 h,包埋率为97.70%,封装效率为95.16%,休止角为42.15°,溶解度为61.67%,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性能分别为71.36%与38.11%。综上,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呈现较好的感官特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汤夕瑶禤俊勇夏秋瑜李晶莹孙钦秀魏帅郝记明吉宏武刘书成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复合凝聚法微胶囊
明胶/阿拉伯胶复合凝聚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探讨了芯壁比、壁材浓度及固化剂浓度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进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在芯壁比1:1、壁材...
王美美刘静高惠颖胡雨晴张瑞吕长鑫
关键词:原花青素微胶囊复凝聚
一种基于复合凝聚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方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凝聚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方,属于医药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以改性大豆蛋白和植物或微生物来源的多糖为壁材,以益生菌为芯材,并使用非酶方式的双重固化剂对壁材进行固化处理制备益生菌微胶囊。该制备...
马铁铮赵宏亮
复合凝聚制备芳香微胶囊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天然高分子物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对植物松针油、薄荷油和艾蒿油微胶囊化,分析乳化剂的种类、乳化剂的用量、壁材比、壁材浓度、芯材的用量、固化温度、固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香精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确定微胶囊化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微胶囊的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最佳芳香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反应阶段,乳化剂span-80用量1%,明胶/阿拉伯胶的比例为1.25∶1,其质量分数0.6%,芯材0.5ml,搅拌速度900r/min^1200r/min;固化交联阶段,固化剂戊二醛的用量为2.5ml,固化温度为20℃,固化时间为30min。显微镜观察显示,微胶囊形貌较完整,无聚集粘连,分散性较好;不同芯材松针油、薄荷油和艾蒿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53.36%、55.03%、43.60%。
倪张根王秋萍张瑞萍陈静
关键词:微胶囊
复合凝聚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及其性能被引量:19
2020年
本实验以明胶分别与阿拉伯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合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研究了3种壁材组合对绿咖啡油微胶囊水分、形态、产率、包埋率、粒径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壁材组合下空囊及绿咖啡油微胶囊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状、结构完整且分散均匀,产率达到90.0%以上,包埋率达到85.0%以上,但其壁材利用率不同,明胶/果胶组合最高(76.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明胶和阴离子多糖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等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非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联接的,绿咖啡油包埋过程中未与壁材发生化学反应。明胶及复聚物红外光谱图中蛋白质酰胺I带的拟合分析表明,复聚物中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均相对减少,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相对增加。热重分析表明,复聚物的热稳定性与壁材热稳定性相关,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复聚物的热稳定性最好,通过包埋显著提高了绿咖啡油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谭睿申瑾董文江章中章中龙宇宙胡荣锁蒋快乐
关键词:微胶囊复合凝聚法明胶多糖

相关作者

张晓鸣
作品数:181被引量:1,255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 微胶囊 酶解 PLSR
董志俭
作品数:77被引量:3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微胶囊 美拉德反应 南美白对虾 小龙虾 壳聚糖
赵晓鹏
作品数:513被引量:1,235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电流变液 左手材料 电流变效应 谐振环 超材料
贾承胜
作品数:47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甾醇 微胶囊 植物甾醇酯 酯化反应 复合凝聚法
杨恺
作品数:6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阿维菌素 数学模拟 界面聚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