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67篇“ 复杂适应系统“的相关文章
复杂适应系统被引量:13
2000年
王周焰王浣尘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自组织自适应
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下省级学分银行联盟治理研究
2025年
联盟被视为推动学分银行制度“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下,需要增强学分银行联盟的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学分银行联盟是多主体聚集、多资源流动和多规则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应用复杂适应理论的七个基本属性和四个机制作为分析框架,考察省级学分银行联盟的复杂适应系统属性及其适应性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省级学分银行联盟要通过重塑联盟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主体激励机制以提升主体适应性,通过加强联盟顶层设计、实行扁平化管理以提升联盟内部结构适应性,通过构建多向互动的信息传导机制、灵活开放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可靠长效的外部条件保障机制提升联盟运行机制适应性。
苌虹吴南中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乡村成人学校演进逻辑及发展展望
2025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成人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根据乡村成人学校演进与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切性关系,将乡村成人学校的演进历程分为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优化调整期和提质转型期四个阶段。认为乡村成人学校在演进历程中呈现出由增量转向提质、由无序转向有序、由单一转向多元、由个体转向共生等逻辑特征。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数字化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未来,乡村成人学校要发挥反馈调节功能,注重高素质农民培养,彰显学校区域特征,拓展办学边界。
李燕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演进逻辑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下数字乡村韧性建构的多重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5年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传统的刚性治理机制在数字化的乡村风险治理场域中面临诸多难题,而公共服务系统的“停滞”、基层政权体系的“梗阻”、社会组织机构的“失灵”以及农村居民主体的“蒙蔽”等现实困境严重掣肘数字乡村韧性的建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因契合风险治理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内在逻辑,与数字乡村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以关中平原H村的数字乡村韧性实践为考察个案,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解释工具,深入剖析数字赋能乡村韧性建构的逻辑理路。研究认为,借助数字赋能的感知逻辑、信息驱动的应对逻辑、多元共建的控制逻辑以及制度管控的防范逻辑,可以有效搭建数字乡村复杂性风险的韧性框架。基于此,通过搭建数字底座,优化制度体系,完善心理机制和吸纳多元主体的举措能有效化解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
胡卫卫魏可心
关键词:数字乡村风险社会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问题防范与优化路径
2025年
2017年产教融合战略被正式纳入国家宏观政策体系以来,各类产教融合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但产教融合“校热企冷”“建而不实”“合而不融”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一种创新型产教融合模式,具有跨区域、全产业链覆盖、整合全行业企业资源、容纳多元教育与产业类型等特征,呈现典型复杂适应系统属性。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概念内涵、结构特征及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从多元价值取向、产教资源流动、适应性评价体系等维度系统剖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长效合作教育机制、建立实体化运营机制、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优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有效策略。
张炜林永春王良徐沛鋆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方法
2025年
当前我们的城市面临多样化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而城市形态与这些问题关系较为密切,为塑造健康的人居环境,设计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成为当前的研究主流。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依据复杂适应系统,提出非线性特征、空间流动性、局部与整体协调性、多样性、要素标识优势等评估内容,采用分形、空间句法、生物多样性、多维指标构建等方法提出具体量化框架与步骤。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对象评估其形态的可持续表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评估结果与实际形态表现较为吻合,证实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也为健康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胡俊辉刘丹凤刘丽荣任利剑运迎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人居环境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困境审视及实践方略
2025年
围绕我国人才培养“五育并举”和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新任务、新目标,立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剖析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涵盖了环境革新目标驱动、权威保障规制引导、主体适应行为博弈3个方面,但目前仍存在多系统合作协调机制亟待完善、软硬件短板明显且发展后劲不足、基础教学环节任务落实保障缺乏有效支撑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实践方略:宏观环境政策引导,借助人才聚力推进系统联动;中观科技创新赋能,打造资源优化和均衡共享引擎;微观提升主体协同内驱力,促进新时代新任务贯彻落实。
甘荔桔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学校体育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人机交互”:演进方向与原则遵循——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
2025年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人机交互”将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开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新一轮根本性变革的序幕。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梳理智能网联汽车的演进特征和发展方向,并提炼“人机交互”系统演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路径。即保障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安全至上原则、系统效率提升原则、系统自下而上适应性演进原则、系统福利整体增进原则及文明形态升维原则。为推动这一新兴系统在社会中的顺利适应,不仅应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还需应对来自法律法规、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以确保技术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
樊志宏杨瑜娴周阳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区域数字鸿沟与经济增长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2025年
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仿真模型,旨在剖析区域数字鸿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机制并识别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会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并降低经济总量。情景分析表明数字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缩小因数字鸿沟导致的经济增长差异并提升整体经济增量。数字人才的增加在提升整体经济增量的同时却拉大了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因此,除了增强数字化程度落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外,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均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刘勇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增长复杂系统仿真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北极航线体系演化研究
2024年
北极海冰的融化使北极航线问题的研究愈发受到各方关注,应看到北极航线的相关问题具有综合性,应从系统整体性角度研究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北极航线体系,在此基础上划定了北极航线体系的地理范围。其次,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讨论了北极航线体系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007—2016年为北极航线聚集体形成阶段,此阶段国家是北极航线体系的主导,其他主体参与较少;(2)2017年至目前属于北极航线聚集体增长阶段,此阶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阶段更多货主、船公司、港口、陆上运输线路主体加入到聚集体中,北极航线聚集体规模增长,数量增加;(3)未来将出现北极航线聚集体涌现阶段,此阶段各空间聚集体形成聚集体网络,使体系涌现多样化特质。
丁超君李振福陈雪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

相关作者

曾珍香
作品数:112被引量:1,645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 复杂适应系统 云制造 社会责任
陈禹
作品数:163被引量:1,33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复杂系统 复杂适应系统 信息系统
仇保兴
作品数:68被引量:5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研究主题:城市 韧性 城镇化 复杂适应系统 碳
徐建刚
作品数:331被引量:4,518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GIS 城市规划 可达性 城市 淮河流域
谭跃进
作品数:419被引量:3,333H指数:29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复杂网络 抗毁性 武器装备体系 调度 调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