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4篇“ 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评价及诊疗进展
- 2025年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远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其他类型椎间盘突出少见。此类型患者的椎间盘突出物压迫一侧神经根使得临床症状较重,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FLLDH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影像检查、诊断分型、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仍有较多争议。本文就FLLDH的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对临床诊疗FLLDH提供更多帮助。
- 樊梦圆
-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诊断微创手术治疗
- UBE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腹腔积水1例报道
- 2024年
- 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作为脊柱内镜技术的一种,广泛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腹膜损伤伴腹腔积水是UBE术后可能出现的致命并发症,但国内暂未见相关报道。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3年9月收治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UBE治疗术后并发腹腔积水,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本研究对UBE术后并发腹腔积水的原因及其注意事项提出讨论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 卓灿刘扬张钰裙刘文俊刘正强杨调陈世文陈海丹
- 关键词:脊柱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 盘内盘外联合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内射频消融及臭氧注射,盘外侧隐窝消炎镇痛液及臭氧注射、椎间内孔针刀松解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单一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隐窝消炎镇痛液(0.9%NS 3.5 mL+2%利多卡因1.5 mL+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及30μg/mL医用三氧5 mL注射、小针刀椎间内孔松解治疗;观察组给予腰椎间盘内射频消融及60μg/mL医用三氧5 mL注射,盘外侧隐窝消炎镇痛液(0.9%NS3.5 mL+2%利多卡因1.5 mL+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及30μg/mL医用三氧5 mL注射、小针刀椎间内孔松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疼痛评分(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盘内盘外联合治疗,疼痛缓解快,腰椎功能恢复快,疗效确切。
- 王凤林刘圣莲
- 关键词:盘内注射侧隐窝注射小针刀
- 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腰椎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术后3个月椎间盘突出物缩小程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术后1周[(2.59±0.50)分vs(3.26±0.62)分]、术后1个月[(1.56±0.50)分vs(2.15±0.44)分]、术后3个月[(1.09±0.29)分vs(2.03±0.3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观察组术后1周[(17.62±2.13)分vs(14.03±1.75)分]、术后1个月[(20.76±1.92)分vs(18.32±1.43)分]、术后3个月[(23.50±1.75)分vs(21.24±1.5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观察组术后1 d[(19.18±3.26)分vs(22.47±3.15)分]、术后1周[(16.21±2.42)分vs(18.53±2.36)分]、术后1个月[(15.50±2.62)分vs(17.59±2.34)分]、术后3个月[(12.53±1.58)分vs(16.00±1.5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间盘突出物缩小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腰椎障碍,促进椎间盘突出物缩小。
- 刘奇陶熔王静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射频消融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FLLDH)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FLLDH(均为椎间孔外型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腰背部剧烈疼痛、患侧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根据术前腰椎CT及MRI扫描确定手术入路和微通道位置,经Wiltse肌间隙置入微通道并于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术后2周,1、3、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有无新发腰痛;通过腰椎CT及三维重建评估脊柱稳定性及小关节的损伤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为(62±9)min,术中失血量[M(Q1,Q3)]为15.0(12.5,20.0)ml.术后7例患者的腰背部剧烈疼痛、患侧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2周VAS评分为(2.1±0.9)分,较术前[(7.3±1.0)分]改善(配对t=6.79,P<0.001);术后1个月内复查腰椎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小关节及关节突保护良好,椎板损伤小,未发现腰椎不稳定及畸形情况;术后6个月6例患者行改良MacNab评分,其中优5例、良1例.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4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性腰痛、腰椎不稳定、神经根损伤等情况发生.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FLLDH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可以观察到良好的临床结局.
- 商泽瀚李锋赵传东刘元钦林彦达辛涛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微通道
- 忠州纯针刀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忠州纯针刀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7例随机分为忠州观察组154例(脱落6例)及对照组153例(脱落5例)。观察组于病变节段分别进行小关节囊、腰臀部筋结点松解,必要时行椎间孔外口、椎间孔内口松解,对照组取腰夹脊、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悬钟,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穴位行电针。结果: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2周随访,两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结束时两组VAS评分(t=-4.349,P<0.001)及ODI评分(t=-2.174,P=0.0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束后2周随访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忠州纯针刀疗法治疗后外侧型LDH疗效优于常规电针疗法。
- 周康艳谢小林刘杰陶静杨艳红陶银利刘琼陈永亮
-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
- 三维牵引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总结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法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FL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三维牵引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平行腰椎牵引方法,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0%(27/36),对照组为44.44%(16/36);愈显率治疗组为50.00%(18/36),对照组为22.22%(8/36);2组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分型(椎弓根外型、椎弓根型)综合疗效比较,椎弓根外型中,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24/25),对照组为63.64%(14/22);愈显率治疗组为64.00%(16/25),对照组为31.82%(7/22);2组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椎弓根型中,2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M-JOA、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维牵引方案对FLLDH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其疼痛,恢复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刘有限吴铅谈郑凤娥
-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薄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薄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对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薄层螺旋CT MPR检查,判断其对外侧型LDH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LDH患者中检出外侧型LDH 20例,阳性率为25.00%(20/80);与手术结果相比,薄层螺旋CT MPR诊断外侧型LDH的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98.48%,准确率为93.67%,阳性预测值90.00%,阴性预测值94.20%,与金标准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46);在对外侧型LDH突出部位的诊断中,薄层螺旋CT MPR检出L3~4者5例(25.00%),L4~5者14例(70.00%),L5~S1者1例(5.00%),其对各部位和总体符合率均较高,且与手术结果在L4~5、总体诊断符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层螺旋CT MPR对外侧型LDH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上可据此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 何蓉金婷冷永佳
-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套管翻转滑移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下套管翻转滑移技术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技术细节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22例FLLDH患者接受PELD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套管翻转滑移技术,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并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9.4±10.5)min,平均随访(11±5.6)个月。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患者腰痛VAS、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1%。2例患者下地后,出现下肢放射痛,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PELD套管翻转滑移技术治疗FLLDH安全、有效,但术者要掌握工作通道置入及内镜下操作的技巧。
- 刘涛俞兴俞兴卫建民冯万立夏斌
-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技术
-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思路分析
- 2023年
- 研究重点探析椎间孔镜技术作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近期疗效,并完善思路分析。方法 研究起始于2019年10月,完成于2022年10月,将近病理及超声检查确诊的8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设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表法基础上开展分组,两个治疗小组分别计入40例。将传统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作用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则全部接受椎间孔镜技术,通过手术相关指标、康复期间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开展疗效鉴定工作。结果 观察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所用时间均比对照组所用时间明显更短,且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VAS评分更低,表明疼痛程度比较轻(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在ODI评分、Lehmann评分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完成手术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加凸显,(P<0.05)。结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孔镜技术的干预下,患者腰椎功能、肢体活动能够快速恢复,预后效果显著,不仅手术相关耗时较短,还能够减少疼痛,近期疗效较为理想。
- 李宏伟赵刚
-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