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95篇“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章
重型血友病A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现状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重型血友病A患儿,中位年龄4.2(2.3-5.8)岁,共安装123次PICC。安装PICC前,有17.1%(13/76)的患儿开展了家庭治疗;安装后,84.2%(64/76)的患儿进行了家庭治疗。有7.9%(6/76)的患儿出现导管位置改变,10.5%(8/76)出现导管阻塞,39.5%(30/76)出现贴膜下以及贴膜周围皮肤皮疹,2例患儿出现导管相关血栓,5例自行将PICC导管拔除,7例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结论重型血友病A患儿PICC置入后,置管局部皮疹、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较常发生,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为其建立最适合的血管通路。
甄英姿陈振萍刘国青王春立艾迪吴心怡迟巍吴润晖
关键词:血友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家庭治疗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李琳刘福丽赵一凡王子轩
关键词:超声引导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 检索、评价、汇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网站中关于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临床决策、实践指南、最佳证据、横断面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分别为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各4篇、系统评价及横断面各1篇、证据总结3篇。总结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评估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工具5个主题,共34项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PICC携管期间预防皮肤损伤有指导意义。
李月圆高佩郭林芳钱火红曹洁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评估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
钟学红王晶晶吴旭红王娟
关键词:静脉血栓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META分析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24年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的首选静脉通路。PICC置管可能引发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就老年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针对性的防治提供参考。
于福娟崔玲玲
关键词:肿瘤老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营养支持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前臂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一例的护理
2024年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2-3].PSA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堵塞远端动脉、压迫邻近血管或神经、破裂引起瘀血和血肿[1,4].然而,PSA形成之初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其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导致治疗延误或出现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上肢医源性PSA破裂致使同侧静脉导管穿刺处大量渗血的病例报极为少见.2022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予左上臂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3h后其穿刺处持续大量渗血,4h后置管侧手臂形成瘀斑,1d后左上肢瘀斑扩散至左背部,并出现广泛血肿.
盛婉婷杨小惠赵林芳曹秀珠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成功取出体内断裂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例
2024年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临床建立静脉通道的常用方法之一,而PICC在患者体内断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和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在DSA引导下成功取出糖尿病患者体内断裂的PICC导管的过程,以期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成艳邓琼仙蒋逆立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导管断裂拔管困难
不同固定方法在血液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法在血液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1、2、3组,各30例。研究1组采用贴膜固定,研究2组采用“C”形固定,研究3组采用“Ω”结合“C”形改良固定法。比较三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舒适度评分、置管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3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研究1、2组,研究2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研究1、2组,研究2组VAS评分低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护理内容满意度、整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研究1、2组,研究2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护理内容满意度、整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Ω”结合“C”形改良固定法进行PICC置管固定,可延长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置管舒适度和置管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陈瑶翟英俊谢小菊张碧霞黄继贤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液肿瘤化疗满意度
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ICC治疗,观察组采用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信息指数、投诉管理指数、物理环境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ICC相比,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张朝霞杜佳睿何娅飞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乳腺癌化疗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五种常见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患者置管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期间150例五种常见肿瘤患者PICC术后,置管静脉定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PICC术后,共有17例在疗程结束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并发症:附壁血栓形成13例,静脉炎5例,1例局部脓肿形成,1例软组织水肿,其中3例同时检出附壁血栓和静脉炎。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术后置管静脉常见的并发症可做出快速、准确诊断,适合作为临床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谢家良卢健潘海金陈文挺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ICC并发症

相关作者

孙文彦
作品数:60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置管后
李俊英
作品数:170被引量:2,048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PICC 肿瘤患者 肺癌 肿瘤 肿瘤患者PICC
王凯
作品数:41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置管后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陈文凤
作品数:44被引量:2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成人
余春华
作品数:110被引量:1,588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PICC 肿瘤患者 肺癌 肺癌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