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78篇“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相关文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变化,探讨其与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JAK2V617F突变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202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初诊的105例MPN患者为MPN组,45例非MPN液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52例良性液病患者为对照组。MPN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8例,原发性小板增多症(ET)6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比较3组入院时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及心管危险因素(CVRF)>1个比率、EPC数;分析不同临床特征MPN患者EPC数差异;Spearman相关法分析MPN患者EPC数与细胞计数、IL-6、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1)MPN组入院时Hb[152(57,235)g/L]、WBC[9.14(2.91,30.56)×10^(9)/L]、RBC[5.05(1.68,9.99)×10^(12)/L]、PLT[557(82,2126)×10^(9)/L]、Hct[(45.39±10.60)%]均高于恶性肿瘤组[99(40,165)g/L、6.55(1.50,146.03)×10^(9)/L、3.12(1.24,5.13)×10^(12)/L、137(4,1305)×10^(9)/L、(29.96±13.17)%]和对照组[137(62,237)g/L、5.60(2.27,15.12)×10^(9)/L、4.62(1.62,6.84)×10^(12)/L、208(32,658)×10^(9)/L、(39.31±16.68%)](P<0.05);恶性肿瘤组Hct、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N组、恶性肿瘤组CVRF>1个比率(64.76%、62.22%)均高于对照组(38.46%)(P<0.05)。(2)MPN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EPC数[306(0,4303)、193(0,2920)个/mL]均多于对照组[87(0,2616)个/mL](U=-4.251,P<0.001;U=-2.031,P=0.042),MPN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67,P=0.205)。(3)男性[435(0,4303)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阳性[363(0,4303)个/mL]、CVRF>1个[375(0,4303)个/mL]、PV[404(0,2622)个/mL]患者外周血EPC数分别多于女性[227(0,3300)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阴性[248(0,2639)个/mL]、1个CVRF[165(0,3330)个/
韩雪白贝贝冯翠翠赵森王芳王春键陈烨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内皮祖细胞血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2024年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斌赵志虎骆巍马剑雄马信龙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内皮祖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9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辅助治疗。比较2组的糖水平[空腹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和糖化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和饭后1 h胰岛素(insulin 1 h after meal,1 h INS)]、外周血EPCs百分比和数量以及氧化应激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BG、2 hPG、HbA1c、FINS、1 hINS、HO-MA-IR和MDA均明显较低(P<0.05),外周血EPCs数量和百分比、GSH和SOD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 针对GDM患者,在常规干预和门冬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辅助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水平,提高外周血EPCs的增殖能力,下调机体氧化应激水平。
代娟霞芦延峰冯昊
关键词:二甲双胍妊娠期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
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目的旨在了解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RAs)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度拉糖肽的临床应用及2型糖尿病心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
吕淑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
75岁及以上老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寻≥75岁老年人外周血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和液相关指标的关系, 明确该老年人外周血循环的EPCs水平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募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老年医学科)2008年收治的≥75岁老年人114例, 采集临床资料, 以2020年12月31日为随访终点, 对入组时不同水平的外周血EPCs数量和液相关指标以及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构建的低、高水平EPCs组液指标中, D-二聚体(D-Dimer)为潜在分类标志物[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IP)=4.750];不同水平EPCs组液相关指标红细胞(RBC)、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D-Dime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群的循环EPCs数量与RBC、HGB、HCT呈正相关, EPCs数量与GGT、D-Dimer呈负相关(r=0.364、0.343、0.336、-0.312、-0.312, 均P<0.05);循环EPCs数量与≥75岁老年人群生存时间正相关(r=0.234, 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人群的EPCs数量、年龄和HCT与12年长期随访的全因死亡事件有关(OR=0.971、1.585、1.231, P=0.013、0.012、0.029)。结论外周血循环中的EPCs可能参与贫、心肝肾损伤、凝等多种疾病的进展, EPCs的水平可能对≥75岁老年人群的生存时间产生影响, 年龄和HCT可能为全因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 EPCs数量可能为保护因素。
孔晓冬安蔚郝钰莹李岱张释双孙宁刘丽张蔷
关键词:内皮细胞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另选4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EPCs的相对数量,同时记录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入科第1、3和7天的体温、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细胞(WBC)、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EPCs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EPCs少于对照组和存活组,存活组与对照组E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入科第1天IL-6高于存活组,第1、3和7天PCT高于存活组。EPCs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EPCs约登指数为0.508,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5%CI=0.68~0.89),最佳临界值为0.108%时,敏感性77.2%,特异性73.5%。结论外周血EPC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潘振涛陈晓丹周银超杨磊袁园黄巧娟王俊聪叶恭杰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内皮祖细胞预后
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了解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口服二甲双胍1000mg/d治疗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增量组(MET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2000mg/d)和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治疗组(MET-DUL组,30例,二甲双胍1000mg/d联合度拉糖肽1.5mg/周皮下注射),持续治疗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4、CD133、KDR均为阳性的EPCs数量。结果:经4周治疗后,MET组外周血EPCs数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T-DUL组中外周血EPCs数量[(45.8±11.6)/106cell∶(26.1±13.4)/106cell],一氧化氮(NO)[(118.9±18.6)μmol/L∶(71.6±13.9)μmol/L]均高于治疗前(P<0.05),BMI[(26.3±2.6)kg/m^(2):(27.1±2.5)kg/m^(2)]低于治疗前(P<0.05)。MET-DUL组中ΔEPCs与ΔBMI、ΔFPG相关系数(r)为-0.296、-0.218(P<0.05),与ΔNO的r为0.389(P<0.05)。结论:度拉糖肽可提高T2DM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
吕淑芳赵晓彤许慕蓉解丹丹方朝晖陈明卫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
细胞介素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EPCs。检测I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PCs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pcDNA3.1组和IL-37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cDNA3.1组和IL-37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3000试剂转染pcDNA3.1质粒和pcDNA3.1-IL-37质粒。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迁移细胞数目,qRT-PCR检测IL-3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MP9、磷酸化-Akt(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IL-37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中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IL-37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和IL-37、PCNA、MMP9表达以及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DNA3.1组中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ERK1/2/ERK1/2在IL-37组和pcDNA3.1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迁移,其可能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发挥作用,与ERK1/2通路无关。
李传荣赵子明陈俭董加建崔留义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
益气养心汤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气虚瘀型)左心室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自主神经失衡影响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益气养心汤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气虚瘀型)的左心室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自主神经失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10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联合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行常规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压、抗凝、调脂等基础治疗方案,联合中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气养心汤,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功能、清一氧化氮(NO)含量、栓素(TXB_(2))含量、内皮素(ET-1)含量以及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以及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中药组疗效分级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和LVESD均降低(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清NO均升高(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XB_(2)和ET-1均降低(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LF、HF均升高(P<0.05),且联合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心汤对冠心病心室早搏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增强患者左心室功能,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并改善自主神经失衡,促进患者康复。
陈建强陈智龙刘欣吴正国周洁吴健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益气养心汤左心室功能内皮细胞功能
宁肺活利水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计数及功能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应用宁肺活利水方治疗后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方法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宁肺活利水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动脉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及功能、治疗效果。同时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干预组于项背部皮下注射1%的野百合碱以诱导形成肺动脉高压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于第3天开始予以宁肺活利水方水煎液灌胃,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进行灌胃治疗。对比三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静脉EPCs计数及功能。结果临床研究中,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动脉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5.46±0.71)分、肺动脉压(37.11±8.07)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98±1.01)分、(41.83±8.4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PCs计数、EPCs增殖能力、EPCs迁移能力、EPCs粘附能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研究中,空白对照组RVSP低于模型组及干预组,EPCs计数、EPCs增殖数、EPCs粘附能力、EPCs迁移能力高于模型组及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RVSP低于模型组,EPCs计数、EPCs增殖数、EPCs粘附能力、EPCs迁移能力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宁肺活利水方应用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中,对于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有显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外周血EPCs计数,改善EPCs各项功能,�
冷报浪张云霞赵娜王海燕冯霞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相关作者

陈君柱
作品数:332被引量:1,549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王兴祥
作品数:106被引量:613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血管生成 冠状动脉疾病
朱军慧
作品数:36被引量:248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生成 冠心病
徐寒松
作品数:96被引量:401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祖细胞增殖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通脉糖眼明胶囊 外周血
霍亚南
作品数:104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