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外商银行“的相关文章
晚清外商银行的兴起与影响
2022年
清末五口通商之后,外商银行开始登陆中国。在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之下,在华外商银行及分支机构曾达百家之多,在晚清中国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开展的某些业务还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垄断性特征;同时作为新式银行,外商银行不仅对华商银行的兴起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其相对成熟的业务经营、组织管理经验亦值得华商银行学习借鉴。
朱海城张甜甜
关键词:外商银行五口通商中国金融市场侵略性
外商银行在华会计信息披露的本土化调适——以汇丰银行1874年至1906年账略为中心被引量:2
2022年
自开埠以来,外资公司大量涌入中国。以外商银行会计的中国本土化调适为开端,一场复杂的会计文化互动拉开帷幕。其中,汇丰银行以“账略”形式面向公众披露会计信息的整个发展及演变的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即最初以“存”和“欠”来表现资产负债表内容,后来转变为以四柱结算法来表现公司的财务成果及现金流动,其间经历了复杂的观念调整和形式演变,此过程不仅体现了外资银行学习、理解和吸纳中式簿记方法与观念的特点,也体现了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所必须具备的环境适应性的特点。账略作为一种近代会计的过渡形态,具有显著的东西文化融合的特征,探究账略的发展过程可以揭示近代在华外资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本土化历程。
张文宋小明
关键词:汇丰银行借贷记账法资产负债表
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的地位探析---基于票据及票据清算角度
2021年
信用是银钱业发展的基础,票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发行各种票据,并且随着票据流通的发展,促进了票据清算服务的出现和发展。本文主要从三大金融机构的票据发行和票据清算制度的发展出发,分析其与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进而探析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化。
李莉莉
关键词:庄票
抗战胜利后外商银行在华活动
2018年
抗战胜利后,在华外商银行有16家,活动主要集中于上海一地。关于外商银行活动状况,1949年前后有论者曾指出:战后外商银行在华活动,“由于中国局势改观的影响,已渐有日暮途穷之感。(抗战)胜利以后,外商银行已无租界特权可恃,自须恪遵中国政府法令。三年以来,一方面由于政府管制输出入贸易和国际汇兑,外商银行资助进出口商行和买卖外汇等业务,即已深受不便;另一方而由于国内通货贬值过速,存放款业务亦颇受影响,其地位和业务都已非战前可比”。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抗战胜利后外商银行政府法令国际汇兑政府管制进出口商
抗战胜利后外商银行在华复业概况
2018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随后,在华日伪银行被南京国民政府按照敌伪产业进行接收,宣告停业。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外商银行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停业
外商银行与清末庚子赔款
2017年
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联军侵华之役发生。1901年9月7日,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德、奥、比、西、美、法、英、意、目、荷、俄11国全权代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围绕着清政府对外赔款问题,各国政府及外商银行基于共同的利益开始联合起来。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庚子赔款外商银行清末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清政府
外商银行与晚清地方政府外债被引量:1
2017年
晚清地方政府举借外债,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为了筹措镇压此次起义的军费,时任上海道台吴健彰首先向洋商借银7万余两,以江海关税收为担保。这是晚清地方政府举借的第一笔外债。1863年,苏松太道吴煦向上海阿加刺银行借规银10万两,该行先扣息银3600两,实收96400两。此可谓在华外商银行承办地方政府外债之开端。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外商银行政府外债晚清小刀会起义举借外债海关税收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活动的历史特点
2017年
通过系统梳理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活动的百余年历史,并对外商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开展及与中国币制金融关系等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活动,具有诸多的历史特点。
姜建清
关键词:外商银行历史特点金融关系币制
近代外商银行在华经理铁路外债简述
2017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和市场垄断,各国在华势力开始以“银行+公司”的联合体为基础,组织各种垄断性财团参与经理中国各地路矿外债活动。列强“把修建铁路看成是西方渗透策略的一部分”,“盖铁路权一经获得,即可占据沿路之矿产也。惟铁路之建筑,端赖金融机关为之扶持,故各国之占据铁路权者,莫不有本国之银行以为融通资金、采办材料之机关,而铁路之管理权,遂常操于银行”。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铁路外债外商银行金融机关市场垄断
经营国际汇兑:外商银行进入中国的初始目标
2017年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到东方从事贸易殖民活动不断增多,特别是19世纪40年代后,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不断对外开放,中外贸易逐步发展起来,相关的融资汇兑需求也随之产生。在早期对外贸易融资活动中,“因为在中国没有欧洲银行机构,经营商贸之人同时也必须是金融活动者”。在外商银行进入中国之前,东印度公司和代理行号曾先后在中国国际汇兑领域担任重要角色。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国际汇兑外商银行西方列强中外贸易融资活动

相关作者

蒋立场
作品数:40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专业银行 外商银行 工商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 上海银行业
宋佩玉
作品数:31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 战后 银行 华资银行 外商银行
张徐乐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私营金融业 金融史 建国初期 金融业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曹海丽
作品数:89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财经》编辑部
研究主题:禽流感 董事长 总理 人禽流感 中国交通银行
闫东玲
作品数:26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国际保险市场 市场异象 公共预算 社会性别主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