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多单体风暴“的相关文章
- 一次“多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2025年
-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识别冰雹云,文章使用雷达资料等,采用雷达气象学原理及分析方法,对2023-03-22江西南部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冰雹直径最大超过5 cm,造成较严重冰雹危害;大冰雹是“多单体风暴”所致;风场由低层相对风向随着高度升高顺时针旋转,暖平流特征明显;“多单体风暴”中超级单体风暴闪电频繁,闪电频次高峰时间提前于强回波面积高峰;出现冰雹后,强回波面积快速减小,但回波强度组合反射率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希望研究结果能为江西春季冰雹天气的识别与预警提供分析依据。
- 陈凤英黄龙飞计桂平陈鲍发
- 关键词:冰雹多单体风暴回波特征
- 昭通一次多单体风暴冰雹灾害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高空探测资料、昭通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8月20日彝良县发生的冰雹灾害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冰雹天气是一次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②探空图上出现逆温层、喇叭口和垂直风切变等特征;③雷达回波表现出假尖顶回波、弱回波区等特征;④降雹前后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出现了跃增和陡降的现象;⑤防雹作业对对流风暴发展有抑制减弱效果,抓住合理的作业时机是取得防雹成败的关键。
- 秦瑞曾清川张发平
- 关键词:冰雹多单体风暴雷达回波防雹作业
- 山东省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特征被引量:4
- 2020年
-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 侯淑梅周成韩永清孙晶
-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
- 东北冷涡背景下多单体风暴触发的一例雹暴天气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对2019年7月2日冷涡环境背景下触发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雷达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大气层结为"上冷干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强对流风暴在冷涡底部弱的短波槽移过时产生,同时东南部山区地形因素也提供了较好的地面动力触发机制;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260km、宽30~40km东西走向的中尺度对流回波带;冰雹天气出现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强度超过65dBz,回波发展高度超过6km,短时强降水出现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超过40dBz强回波持续影响。
- 刘娜丑士连郭俊廷蔡柠泽
- 关键词:东北冷涡冰雹短时强降水
- 基于雷达三维显示的一次多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 2019年
- 本文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及长春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发生在长春的多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中尺度和三维云场分析,并对人工防雹的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多单体风暴发生在冷锋背景下,单体不断生成、发展、消亡并向前运动传播。降雹的单体呈现弓形回波、强度大于50dBZ,可达到65dBZ以上,有V型缺口、悬垂结构和弱回波区,低层径向速度上有气旋式辐合,高层辐散。雷达三维回波图上有前倾结构,云砧和云洞,联合40dBZ回波顶高可以判断降雹时刻和部位,云洞即为人工防雹的作业部位。
- 刘建朝尚博苏杭
-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冰雹
- 一次西南气流中长生命史多单体风暴过程的演变特征及成因被引量:4
- 2018年
- 利用常规天气探测资料、自动站资料、FY-2G云顶温度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7年4月8日造成江西省东北部强雷暴大风的长生命史多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层干的西南气流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和发展旺盛的地面倒槽,为江西东北部提供了较强的动力、热力不稳定环境。中低层风速矢端图表现为单一方向的风切变,强的垂直风切变集中在低层,有利于风暴的发生和维持。风暴移动和传播同向,呈前向传播特征。风暴前冷池与移动前方高温区之间的局地温度锋区与地面辐合线是风暴的触发条件和维持机制。雷暴下沉气流及地面辐散、高空动量下传和地面气压梯度风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大风。地闪活动演变超前地面大风1—2 h。
- 李婕钱学成
-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垂直风切变
- 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中强地闪活动的模拟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中强地闪活动的模拟方法,本发明利用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运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了WRF模式输出量对强雷电活动的指示性,利用WRF模式选取多单体雷暴天气过程为...
- 周筠珺
- 文献传递
-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传播特征及其预警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利用多普勒雷达和4DVAR反演的0.5—5.0 km中低层风场资料及地面、高空、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8日秦皇岛地区一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暴的生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多单体风暴的短临预警。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辐合线和露点锋是秦皇岛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和温度的突变对风暴单体的出流阵风锋具有指示作用。当风暴加强为超级单体并与阵风锋接近时,在超级单体的中低层(0.5—5.0 km),出流与入流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位于回波强度为15—30 d Bz的边缘区域,而低层较强回波区域多为下沉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的分离确保了超级单体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发展,出现传播运动;出流阵风锋远离成熟风暴单体后侧,在其后侧约15.0—20.0 km处触发生成新的对流单体,导致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运动。通过传播运动矢量方向的估算可以提前预判风暴单体的发展区域,预警时效可以提前30 min,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持续大于4 g·m-3对2—5 cm大冰雹的预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 郭鸿鸣李江波李飏李宗涛
- 关键词:4DVAR阵风锋
- 柳州市春季一次多单体风暴过程综合分析
- 利用广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16年4月3日夜间至4日凌晨发生于柳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多单体风暴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有利于该地多单体风暴发展的环流特征、大气层结状况,...
- 冯晓玲
-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环流特征
- 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中强地闪活动的模拟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中强地闪活动的模拟方法,本发明利用WRF模式对多单体风暴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运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了WRF模式输出量对强雷电活动的指示性,利用WRF模式选取多单体雷暴天气过程为...
- 周筠珺
相关作者
- 郭学良

- 作品数:195被引量:1,851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降水 数值模拟研究 冰雹 人工影响天气
- 周玲

- 作品数:20被引量:3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冰雹 多单体风暴 数值模拟 强对流云 数值模拟研究
- 肖辉

- 作品数:202被引量:1,49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X波段 降水 雨滴谱 冰雹云
- 黄美元

- 作品数:125被引量:1,337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酸雨 降水 冰雹 数值模拟研究
- 洪延超

- 作品数:84被引量:1,07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降水 数值模拟 冰雹云 冰雹 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