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8篇“ 多节段颈椎病“的相关文章
- 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 2025年
- 目的:评价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CCF的6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患者采用3D显微镜辅助(3D显微镜辅助组),30例未采用3D显微镜辅助(传统手术组)。随访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复查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并于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测量C2~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等影像学指标,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3D显微镜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01),而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颈椎JOA评分均优于术前(P均<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颈椎JOA评分均优于术后3 d(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C2~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及术前C2~7 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2~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3D显微镜辅助组患者C2~7 SVA小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C2~7 SVA≥40 mm的比例均较术前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3D显微镜辅助下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良好,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暂未发现影响颈椎稳定性的不良事件。
- 胡亦劼唐可钟伟洋钟伟洋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
-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等资料评估置换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间盘假体位置、内固定融合率、异位骨化等影像学指标。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9.12±1.86)°与术前(9.2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39.67±5.57)°较术前(52.12±6.43)°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1.37±0.78)分]较术前[(4.85±1.25)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5.32±1.92)分]较术前[(11.36±2.11)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固定节段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置物松动和下沉,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术后发生近端邻椎病1例。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融合节段,保留颈椎活动度。该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技术优势。
- 吴家昌方国芳方国芳庄伟达李修往王洪桑宏勋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颈椎病
-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典型病例。结果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1.6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数值稍有下降,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107个,融合率95.54%;1例术后3个月随访Cage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Cage位置同前,椎间融合;术后随访2年,1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征象,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ROI-C进行多节段ACDF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满意的融合率。
- 郑圣安郑丰裕董武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刘剑军熊建卫鄢义云刘毅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
- 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跳跃式ACDF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连续式ACDF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C_(2~7)活动度(ROM)、矢状位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保留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等影像学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周C_(2~7)ROM较术前降低,SVA及T_(1)倾斜角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_(2~7)ROM、SVA及T_(1)倾斜角均较术后12周有所改善,接近术前水平。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跳跃式ACDF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可获得与连续式ACDF相近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 彭爱明刘果刘辉阮翔库威吴彦禹俞勇
-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
-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作为多节段颈椎病后路手术新思路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3
- 2022年
-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完全切除,从而破坏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颈椎反曲、鹅颈畸形、颈椎失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从集中术式改良和手术入路改良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均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也许会是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方式的新思路。
- 詹乙王彪
-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
- 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JOA评分的影响
- 2022年
- 探究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ACDF)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JOA评分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5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按中心抽样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时间: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对照组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观察组行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治疗。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脊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月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节段颈椎病采取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治疗能显著改善功能情况,建议采纳。
- 农建志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并发症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与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2年
-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_(2-7)颈椎前凸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_(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_(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_(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Cobb角增大(P<0.05),LAMP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Cobb角减小(P<0.05);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Cobb角大于LAMP组(P<0.05);(3)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减少(P<0.05),LAMP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增加(P<0.05);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小于LAMP组(P<0.05);(4)在ACCF组中,高T_(1)倾斜角患者术后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与低T1倾斜角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LAMP组中,高T_(1)倾斜角患者术后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_(1)倾斜角患者(P<0.05);(5)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 李键鲍正齐周平辉朱瑞直李志想王金子
-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颈椎手术
- 颈椎前后路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近年,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然而,很少有综合研究将前路减压与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因此,文章采用Meta分析法观察颈椎前后路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03-01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颈椎前路与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价后,利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对各种不良事件进行比较,以评估两种术式在各种不良事件差异。结果:(1)文章共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2个,回顾性队列研究9个,共计36862例患者,NOS质量评分均在5分以上;(2)两种修复方式的内固定故障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组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OR=2.68,95%CI:1.98-3.63,P<0.00001)、脑脊液漏发生率(OR=1.73,95%CI:1.18-2.54,P=0.005)、手术部位感染率(OR=4.01,95%CI:1.66-9.72,P=0.002)、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OR=7.27,95%CI:3.04-17.40,P<0.00001)、翻修发生率(RR=3.14,95%CI:2.80-3.15,P<0.00001)、颈部慢性疼痛发生率(OR=3.60,95%CI:2.48-5.24,P<0.00001)均高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4)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术后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发生率(OR=0.23,95%CI:0.12-0.42,P<0.00001)高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组。结论:(1)基于11个队列研究证据表明,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方面,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后患者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手术部位感染、颈部轴性疼痛及翻修不良事件较少,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不良事件较少;(2)但受纳�
- 王曙光蔡同川冯新民南利平王峰朱磊陈东张亮
- 关键词:颈椎脊柱颈椎病脊髓压迫症脊柱融合队列研究META分析
-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比与临床意义
-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
- 孙文佳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袁文

- 作品数:1,050被引量:5,500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崔维

- 作品数:89被引量:4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多节段颈椎病 后凸畸形 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刘宝戈

- 作品数:150被引量:539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多节段颈椎病 后凸畸形 切迹
- 张涛

- 作品数:101被引量:3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后路 多节段颈椎病 内固定器 经椎弓根
- 王磊

- 作品数:204被引量:1,119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节段颈椎病 后凸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