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11篇“ 大气环流“的相关文章
大气环流
袁重光编著
关键词:大气环流
2024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5年
2024年11月,极涡表现为偶极型特征,其主中心位于亚洲北部至新地岛以东地区,强度偏强;欧亚中高纬地区由“两脊一槽”型逐渐转变为“两槽一脊”型,我国中高纬地区由经向环流较弱的高压脊控制,高空槽活动较少,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偏少、强度偏弱,导致本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全国平均气温为5.2℃,较常年同期偏高,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暖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1.2 mm,较常年同期偏多,下旬出现下半年首场寒潮雨雪天气过程。共有4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多1.8个。受静稳天气影响,月内出现3次明显的雾-霾天气过程。
张峰杨舒楠宫宇
关键词:大气环流雨雪天气寒潮
2024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5年
2024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现多波形,欧亚地区呈“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6℃,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0℃;平均降水量为39.0 mm,比常年同期(35.6 mm)偏多10%。月内,共6次冷空气过程、5次主要降水过程、3个台风影响我国;其中9月29日至10月3日冷空气过程为全国型寒潮,3次主要降水过程与台风有关。
曹迈吕心艳
关键词: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冷空气降水台风
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大气外强迫因子
2025年
利用观测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2013~2020年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异常和大气外强迫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全区一致型特征,且以我国中东部地区变化为主。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增加相关的环流异常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层气旋性环流和低压异常,该环流能减弱气候态水汽输送,减少大气水汽比湿,并通过增强太阳辐射和抑制湿清除作用从而增加近地表臭氧浓度。通过分析大气外强迫因子我们发现,显著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及相应大气环流异常的强迫因子主要是夏季海洋性大陆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分布,其冷暖状态能通过调节越赤道Hadley环流异常从而改变局地环流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海洋性大陆海温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且能提前2个月与随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产生显著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该海温因子来对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进行一定的可预测性研究。
张脉惠荀尚培霍彦峰霍彦峰何彬方吴文玉何彬方张宏群
关键词:臭氧浓度大气环流
辽西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及大气环流相关性分析
2025年
为对辽西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大气环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文章结合辽西地区40个雨量站点近65年降水数据,对区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气环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近65年辽西地区除最大1、5d、雨强及极强降水4项指数外,其他指数均呈递减变化,空间上总体呈现从南到北逐步递增变化。北极涛动(AO)相关程度与区域极端降水指数关联度最高,持续湿期的主因为北大西洋涛动(NAO)环流因子。
卢天鹤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大气环流
基于LightGBM和SHAP模型的叶尔羌河流域大气环流对气象干旱的影响研究
2025年
了解和量化大气环流对气象干旱的影响,对于制定抗旱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叶尔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表征气象干旱,基于此,首先分析研究区气象干旱的年际变化趋势,然后结合干旱等级划分对SPI进行二分类,采用LightGBM机器学习模型和SHAP可解释模型耦合方法,量化大气环流(包括ENSO、AMO、AO、PDO和NAO)对气象干旱的贡献。结果表明:①SPI指数值在54年间呈增加趋势,表明研究区呈现干旱化减弱的态势。②NAO和PDO对研究区气象干旱有正向影响,ENSO、AMO和AO驱动因子对其均具有负向作用。③ENSO对研究区气象干旱的影响最为显著,AO次之。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研究区有效的抗旱措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候宗民
关键词:气象干旱可解释性叶尔羌河流域
西南雨季降水异常大气环流特征
2024年
为了研究造成西南雨季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利用西南地区81个气象站1960~2022年的逐日气象降水量观测数据和同期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集,水平分辨率为2.5˚ × 2.5˚,运用合成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现代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63年来雨季降水异常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场、其他物理量场以及水汽输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西南雨季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雨季降水三个大值区,分别位于四川省中部雅安、峨眉山和乐山一带,云南南部地区以及云南西部地区,且多雨区和少雨区呈交替分布。西南雨季降水长期变化趋势呈微弱递减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总的来说降水偏多年主要集中在70年代以前,偏少年集中在2005年以后,西南地区降水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 多雨年南亚高压较常年偏弱,南支槽活跃,贝加尔湖高压增强,整体为经向环流,西南地区产生显著的西南风异常,有利于对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有利于降水。少雨年南亚高压较往年偏强,高压中心偏东,整体为纬向环流,中南半岛西北风异常风场形势不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会导致降水偏少。西南雨季的垂直运动具有区域性,多雨年在云南西南部和四川东部垂直运动较强。少雨年在四川东部垂直运动较强。3) 多雨年孟加拉湾中部存在一气旋性距平水汽输送,其南侧有显著的西南向水汽通量输送带,说明孟加拉湾南部对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加强。在两广和湖南一带有反气旋性距平水汽输送,南侧存在东南向水汽通量距平,表明来自南海的水汽向贵州、重庆及四川东部输送加强。西南地区多雨年的水汽通量散度距平从南向北表现为“辐合–辐散–辐合”的空间分布,水汽汇集的大值区位于四川东部和云南的南部。少雨年云南存在气旋性水汽通量距平,印度半岛东部有反气�
李璘琪毛文书彭育华
关键词:降水异常环流形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地区主要由高压脊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呈现带状分布的特征,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0℃,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5.4 mm,与常年同期(35.6 mm)持平。月内,华西秋雨偏多,持续时间偏长,给部分地区带来暴雨洪涝;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登陆个数偏多,影响较重,其中“小犬”引发华南强降水,“三巴”3次登陆我国,造成华南地区受灾;有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发生1次雾-霾天气过程。
宋佳凝董林渠鸿宇
关键词: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台风气温偏高华西秋雨
2024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4年
2024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偏心型分布,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西北洋面,强度偏强;中高纬环流呈四波型,我国基本为正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偏北。全国平均气温为13.2℃,较常年同期(11.5℃)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1.9 mm,较常年同期(43.6 mm)偏多65%,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月内仅出现1次主要冷空气过程;10次强对流和7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均主要集中在南方且较常年偏多;6次沙尘过程影响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干旱阶段性发展。
严大春方翀
关键词:大气环流冷空气暴雨强对流沙尘
2023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11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与历史同期相比,主体强度显著偏强;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形势为“四槽四脊”,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环流整体呈西高东低型,但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强度显著偏强。1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3.3℃)偏高0.5℃。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20.2 mm)偏多9%,降水显著偏多地区主要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大值。月内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好,中东部等地较少出现雾和霾天气。月内出现了2次北方型寒潮天气过程。
霍达周宁芳马殿博
关键词: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寒潮降水

相关作者

孙照渤
作品数:314被引量:3,601H指数:3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夏季 数值模拟 年际变化
李崇银
作品数:306被引量:4,23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ENSO 数值模拟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大气季节内振荡
何金海
作品数:566被引量:7,364H指数:4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降水 青藏高原 季风
杨修群
作品数:240被引量:2,698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ENSO 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 模态
陈海山
作品数:186被引量:2,083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土壤湿度 夏季 夏季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