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8篇“ 大肠癌组织“的相关文章
- JAG2、INHBA、PD-L1蛋白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Jagged 2蛋白(JAG2)、抑制素βA(INHBA)、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JAG2、INHBA、PD-L1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模型分析JAG2、INHBA、PD-L1表达与老年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癌组织中JAG2、INHBA、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JAG2、INHBA、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JAG2、INHBA、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JAG2、INHBA、PD-L1表达阳性为影响老年大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JAG2、INHBA、PD-L1阴性患者总生存率高于JAG2、INHBA、PD-L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JAG2、INHBA、PD-L1阴性患者无进展生存率高于JAG2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JAG2、INHBA、PD-L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江少锋李蓉蓉贺滢
- 关键词:老年大肠癌肿瘤组织
- 大肠癌组织及外周血相关分子诊断标志物研究现状概述被引量:1
- 2023年
- 大肠癌(CRC)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研究发现,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临床发现CRC无症状患者的重要线索之一,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对CRC相关肿瘤标记物,包括酶类标志物、糖蛋白抗原类标志物等作一综述,以期为CRC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张治宽王雅楠屈莲平张小凤石彩冬李兆桓邹敏高峰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大肠癌
- 大肠癌组织和细胞中KDM3A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赖氨酸组蛋白甲基化酶(lysine histone demethylase 3A,KDM3A)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分析公开数据库中KDM3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qRT-PCR技术检验KDM3A在4种大肠癌细胞HT-29、SW480、SW620、DLD-1以及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出KDM3A表达量低的大肠癌细胞系进行过表达并进行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KDM3A过表达对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结果:KDM3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KDM3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更低。过表达KDM3A可以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高表达的KDM3A可以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罗志鹏苗志国魏海云
- 关键词:大肠癌增殖迁移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0例大肠癌及其切缘黏膜组织中的ERK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K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ERK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黏膜组织(P<0.01)。ERK在大肠癌组织中蛋白表达亦高于切缘黏膜组织(P<0.01)。ERK表达阳性组大肠癌细胞凋亡率低于阴性组(P<0.01),而细胞增殖率和异常染色体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ERK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705,P<0.01),而与大肠癌细胞增殖呈正相关(r=0.469,P<0.05)。大肠癌患者TNM分期、年龄及淋巴结转移与ERK表达有关(P<0.01);ERK表达阳性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RK在细胞质内蓄积可促进大肠癌细胞增殖且抑制细胞凋亡;ERK表达与大肠癌进展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潜在因子。
- 王松刘毅吉良勤梁秋刘洋洋
-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大肠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 CDX-2、PD-L1、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267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离大肠癌病灶5 cm以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X-2、PD-L1、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X-2在大肠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D-L1、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X-2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CDX-2阴性表达组(68.00%vs 48.91%,P<0.01),PD-L1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PD-L1阴性表达组(45.24%vs 88.89%,P<0.01),Ki-67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Ki-67阴性表达组(58.44%vs 91.67%,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和Ⅳ期、淋巴结转移、CDX-2阴性表达、PD-L1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是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D-L1、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CDX-2、PD-L1、Ki-67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并与大肠癌预后密切相关。
- 许涛余阳方军刘念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增殖核抗原病理类型预后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腹水的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腹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大肠癌患者, 年龄(45.96±1.96)岁, 年龄范围为30~65岁。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腹水分为合并腹水组(n=48)与非合并腹水组(n=7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两组患者癌组织中的PGAM1与FAP-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合并腹水组行肠镜黏膜活检, 分析PGAM1与FAP-α与肿瘤进展及腹水的关系。结果合并腹水组PGAM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6.7%(32/48)]高于癌旁组织[27.1%(13/48)], 非合并腹水组PGAM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5.3%(47/72)]高于癌旁组织[33.3%(24/72)], 且合并腹水组的大肠癌组织高表达率高于非合并腹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组FAP-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8.7%(33/48)]高于癌旁组织[37.5%(18/48)], 非合并腹水组FAP-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5.3%(47/72)]高于癌旁组织[37.5%(27/72)], 且合并腹水组的大肠癌组织高表达率高于非合并腹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组PGAM1阳性表达率[62.5%(30/48)]高于阴性表达率[37.5%(18/48)], FAP-α阳性表达率[66.7%(32/48)]高于阴性表达率[33.3%(16/48)], 非合并腹水组PGAM1阳性表达率[58.3%(42/72)]高于阴性表达率[41.7%(30/72)], FAP-α阳性表达率[68.1%(49/72)]高于阴性表达率[31.9%(23/7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M1与FAP-α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组织内的PGAM1与FAP-α的表达检测能够让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腹水病症的进一步恶化做好预防, 可以帮助诊断肿瘤侵袭以及采取预后手段, 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 王风熊伟赵旭林徐全晓鲁培
- 关键词:大肠癌腹水
- 高分辨1H-NMR结合模式识别筛寻大肠癌组织特征性代谢标志物组
- 背景 大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恶性肿瘤,为全球第三大致命肿瘤。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待被发现确诊时病情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疗效有限且代价高昂。早期筛查以达到早诊早治是大肠癌最重要的防治策略。具有异质性的代谢紊乱是恶性肿瘤的...
- 张华年
-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组织
- LncRNA BC2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LncRNA BC2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中取出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大肠组织),分别经液氮冷冻和石蜡包埋处理,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LncRNA BC20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VEGF表达,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BC200表达水平及VEGF阳性表达评分的差异性,并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ncRNA BC200表达与VEGF阳性表达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C20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4±0.73)和(1.17±0.55),大肠癌组织中LncRNA BC20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4,P<0.001)。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25±0.26)和(2.16±0.11),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4,P<0.001)。IHC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大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评分较高(t=5.372,P<0.001)。不同性别、不同肿瘤位置的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BC200相对表达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ncRNA BC200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大肠癌组织中LncRNA BC200的相对表达量与VEGF阳性表达评分呈正相关(r=0.703,P<0.05)。结论LncRNA BC200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 唐翔宇吴振姚菲菲刘晓明
- 关键词:大肠癌
- 大肠癌组织中PGAM1和mT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大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原发灶>5 cm)中PGAM1和mTOR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PGAM1和mTOR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PGAM1和mTO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GAM1和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7%和65.0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1.57%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GAM1、mTOR阳性表达均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PGAM1和mTO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GAM1和mTOR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杨永志陈炜
- 关键词:大肠癌雷帕霉素靶蛋白
- 基于FISH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分析
- 2021年
- 分析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大肠癌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观察c-erbB-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不同组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阳性患者中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大肠癌患者,癌组织c-erbB-2基因扩增可辅助医生进行患者肿瘤分化情况及转移情况的判断。
- 苏芹宋琦钱江虹徐向东
- 关键词:FISH技术大肠癌C-ERBB-2
相关作者
- 丁彦青

- 作品数:577被引量:2,41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大肠癌 结直肠癌 病理学 肿瘤转移 大肠肿瘤
- 王强

- 作品数:2,262被引量:8,630H指数:29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胃癌 精神分裂症 肾移植 胃肿瘤 腹腔镜
- 郑树

- 作品数:759被引量:4,369H指数:3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大肠癌 大肠肿瘤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肿瘤
- 申兴斌

- 作品数:184被引量:425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大肠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石喆

- 作品数:64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大肠癌 MCM7 乳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