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52篇“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文章
-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对小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对单发小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早期复发与否将其分为复发组(n=72)和非复发组(n=65)。通过训练队列中的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小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AAR进行分组,采用倾向性匹配(PSM)法将logistic模型估计的倾向性评分接近的患者按照1∶1配对,卡钳值0.02,消除混杂因素。再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后AAR对小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4.22,P=0.040)、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χ^(2)=8.26,P=0.004)、AAR(χ^(2)=5.83,P=0.016)是小肝癌根治性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42)、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P=0.024)、AAR(P=0.018)为单发性小肝癌根治性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PSM法排除混杂因素,共25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R(>0.74)(P=0.005)、年龄(>60岁)(P=0.024)是单发性小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AR是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张伟张宇波张丹阳杨刚雷鹏
- 关键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丙氨酸转氨酶LOGISTIC模型复发
- 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作为胰腺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DAC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女性40例,年龄(58±10)岁。根据DRR最佳生存风险截断值将患者分组,比较关键临床病理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将137例PDAC患者依据DRR最佳截断值1.1分为两组:DRR≥1.1为高DRR组(n=29);DRR<1.1为低DRR组(n=108)。低DR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高D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R≥1.1(HR=2.485,95%CI:1.449~4.261,P=0.001)、术前胆道引流(HR=1.845,95%CI:1.030~3.306,P=0.039)、淋巴结转移N2分期(HR=2.240,95%CI:1.123~4.470,P=0.022)、高级别肿瘤分化(HR=2.001,95%CI:1.279~3.129,P=0.002)、脉管内癌栓(HR=2.240,95%CI:1.123~4.470,P=0.022)是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PDAC患者总生存期差的危险因素。结论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具有预测价值,DRR≥1.1是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差的危险因素。
- 李明泰崔成昊王砚伟刘哲梁雨荣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环境臭氧暴露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预测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臭氧暴露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中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202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3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将其分为低分组(0~22)和高分组(≥23)。采用Logistic回归用于评估臭氧暴露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线性回归探讨臭氧暴露与AST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评估血清AST在臭氧暴露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预测作用。结果:臭氧浓度增加,罹患更严重的冠心病的风险增加(OR=1.072,P<0.05)。老年患者中AST(β=3.622,P<0.05)与臭氧暴露呈正相关。同时AST在臭氧暴露和冠心病严重程度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3.1%。结论:长期臭氧暴露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AST可作为臭氧暴露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刘翠怡李昭源赵柏铭戴钟离王若男冯雨嘉彭爱红向浩万静
- 关键词:臭氧冠心病AST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的AUC为0.600~0.679。结论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 李曹杰李嘉浚徐叶陈茂培罗剑锋任正刚杨欣荣陈荣新
-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 成人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1例并文献分析
- 2023年
- 报道1例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单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长期升高需考虑到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 刘肄辉冯慧周红娟路晴晴徐虹陈冻伢
- 关键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聚乙二醇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对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对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RS≤2组(预后较好,n=43)和mRS>2组(预后较差,n=4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P和AST与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肝功能指标可能作为卒中患者独立生物标志物,AST的增加与1年随访时患者的不良功能结局正相关。作为一种神经保护性预后生物标志物,TP水平较低可能与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有关。
- 王利伟
- 关键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卒中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ile软件,以AA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AR组(AAR≥1.42)和低AAR组(AAR<1.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FpEF患者AAR与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AAR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房颤/房扑的比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AAR组,体重、BMI、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低A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AAR组HFpEF患者的生存率低于A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AR、年龄、BMI、收缩压、使用利尿剂是HFpEF患者入住ICU之日起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HFpEF患者入住ICU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 许志华曾晓聪梁广锋陈明韦才绿
- 关键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R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铁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T1、T2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T2组(P<0.05);T2、T3组Na^(+)水平低于T1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T1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T/ALT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_(s)=0.182,P=0.040)、C反应蛋白(r_(s)=0.419,P<0.001)、总胆红素(r_(s)=0.182,P=0.040)、肌酸激酶同工酶(r_(s)=0.310,P<0.001)、乳酸脱氢酶(r_(s)=0.474,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_(s)=0.316,P<0.001)、血清�
- 施晓琦罗南都黄娇娇杜作晨黄佩曹秀丽陈艳何志旭
- 关键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预后
-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116)、Q2组(11 U/L19 U/L,n=7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386)、q2组(1.061.62,n=7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结果30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381例,女16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488/30060),MS患病率为29.73%(8938/30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
- 周小琦刘新会张微李长风严亚琼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老年人
- 一例无症状青年患者的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的诊治
- 背景肝功酶学指标的升高,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常提示存在肝损伤。然而,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cro-AST)是一种典型的巨酶形式,通常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而临床医生如果不认识,容易将其误...
- 吴东波蒋维曾庆敏刘昌海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