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72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相关文章
- 马龙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 2024年
- 截至目前,曲靖市马龙区年均完成森林管护面积89149.26 hm^(2),聘用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人员424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护模式。对天保工程中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人工造林林分质量差,退化林和残次林较多;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工作繁重但费用占比较低;森林资源管护体系不健全,护林员管理不规范;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科技支撑,后续产业发展不畅等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成立领导机构,为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出台护林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规范考核奖惩措施;严格工程管理,高标准建设天保公益林;妥善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规范档案管理,强化林业基础设施,提高林业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等措施,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 戚正云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大兴安岭带来了什么?
- 2024年
- 地处我国最北、纬度最高边境地区的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8.35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广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 麻景阳郭苏民(文/摄影)无
- 关键词: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大兴安岭林区边境地区松嫩平原
- 东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评估及热点区域识别
- 2024年
- 东北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和RUSLE模型对1990—2020年天保工程实施前后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并采用Getis-Ord Gi∗指数识别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1990—2020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5.37%,12.15%,水域减少21.42%,草地减少14.02%,未利用土地和林地分别减少8.41%,5.34%。(2)1990—2020年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95.81×106 t、24.05×10^(6) t,碳储量分别减少了7.49×10^(8) tC、3.92×10^(8) tC,水源涵养量分别增加了177.51×10^(9) m^(3)、58.65×10^(9) m^(3)。(3)东北地区的极显著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内蒙古地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和辽宁省东部。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极显著热点区域显著增加,且范围与天保工程高度重合。研究拟为后续东北地区林业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王佳琪邢艳秋常晓晴杨红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INVESTRUSLE
- 青山为证 逐绿而行——龙江森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纪实
- 2024年
-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天然林休养生息、有效解决国有林区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两危”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 宋英俊无
- 关键词:国土生态安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休养生息经济危困龙江森工
- 浅析乌当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现状与展望
- 2024年
-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巩固乌当区生态文明成果、保障护林员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乌当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成效,介绍其主要经验和做法,研究其尚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蔡波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生态效应评估被引量:9
- 2023年
- 科学评估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了天保工程区2000—2015年生态系统格局、质量、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5 a,天保工程区森林、水体与湿地、聚落生态系统面积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2)天保工程区植被覆盖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均呈现好转态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27%/a、3.82 g/(m^(2)·a);(3)除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基本稳定外,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服务均有所提升,变化斜率分别为1.00 t/(hm^(2)·a)和1.25 t/(hm^(2)·a);(4)区域气候呈现暖湿变化趋势,对植被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与人类扰动指数均有所增加。天保工程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后续生态工程的实施应注重差异化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手段。
- 吴丹曹巍黄麟呼和涛力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系统服务
- 宝鸡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 2023年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宝鸡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从1999起开始在试点,2000年在全市全面启动, 天然林区域幼林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林、树木、野生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等,天然林资源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形势,必须重视对天然林区域资源的保护及管理,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大肆开发,天然林覆盖面积有所减少,天然林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退化,影响了森林资源质量,本文通过全面总结宝鸡市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对后期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刘新庆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
- 余涛庞勇蒙诗栎荚文李海奎孙斌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遥感植被覆盖度MODIS
- 长江流域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森林碳汇的影响研究
- 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的活动强度产生的碳排放所带来的气候持续变暖问题,导致全球社会经济、生态遭到了巨大的损害。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并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
- 汪亚琴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碳汇双重差分模型
- 天然林资源管护成效及存在问题探析——以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主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成效,分析了该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焦宇
-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