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29篇“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相关文章
代偿肝硬化代偿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既往认为肝硬化代偿代偿逐渐恶化的进展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观察到代偿肝硬化患者经病因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改善到类似代偿的状态,再代偿的概念逐渐诞生。本文就代偿肝硬化代偿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推动临床研究进一步细化,指导临床早干预。
牛日雨尹伟王益杰李成忠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
代偿肝硬化合并肾损害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代偿肝硬化合并肾损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439例代偿肝硬化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并发症资料、CTP分级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代偿肝硬化合并肾损害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并发低钠血症、性脑病(HE)及自发性腹膜炎(SBP)、慢加急性衰竭(ACLF),门静脉主干内径(PVD)增宽、CTP分级较高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低钠血症、PVD增宽、ACLF及CTP分级C级是肝硬化合并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代偿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肾损害,年龄、合并存在高血压和(或)糖尿病、PVD增宽、低钠血症、ACLF及CTP分级C级是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伟芳张丽娜海晴晴郭小乐方昱杨少奇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肾损害低钠血症
代偿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策
2024年
目的观察代偿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寻找相应对策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利用医院病历管理系统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已明确诊断为代偿肝硬化患者,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代偿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7例,其中自发性腹膜炎10例,肺部感染8例,肠道感染4例,尿路感染2例,败血症2例,其他1例;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Child-pugh分级、有无腹腔积液、有无并发症、有无侵入性操作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偿肝硬化患者住院间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Child-pugh分级、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否存在腹腔积液、是否存在并发症有关;减少非必要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尽量减少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最大限度保护功能,均可减少院内感染出现。
魏玲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致病菌
干/前体细胞治疗代偿肝硬化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生物技术和再生医学的发展,细胞药物逐渐从动物实验发展到早临床试验,并初步显现了一定的治疗有效性,有望成为治疗代偿肝硬化的新兴手段。本文主要对干/前体细胞在肝硬化进程中活化及其机制,以及在治疗代偿肝硬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黄伟健鄢和新
关键词:肝干细胞肝前体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间充质干细胞
代偿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代偿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住院的132例代偿肝硬化患者。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将其分为高营养风险组、低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功能Child-Pugh分级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高营养风险组和低营养风险组的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甘油三酯(TG)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低营养风险组的BMI、TSF、AMC低于无营养风险组,高营养风险组ALB、TG低于低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营养风险组和低营养风险组的免疫指标IgG、IgA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营养风险组和低营养风险组CD4^(+)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与CD8^(+)T细胞百分比的比值(CD4^(+)T/CD8^(+)T)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评分与BMI、TSF、AMC、Hb、ALB、PA、RBP、胆固醇(TC)、TG、CD4^(+)T、CD4^(+)T/CD8^(+)T呈负相关(P<0.05);与IgG、IgA、IgM呈正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b、TSF、AMC、ALB、RBP与NRS2002评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营养风险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较差,及时对高营养风险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叶婷罗雪清黄美金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
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疲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探析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疲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100例,利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估患者疲乏状态,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焦虑、抑郁情绪,并分析疲乏状态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感知维度条目均分为(34.56±10.00)分,情感维度条目均分为(32.11±8.78)分,行为维度条目均分为(43.18±9.08)分,认知维度条目均分为(45.00±13.45)分;焦虑得分为(12.50±3.18)分,抑郁得分为(10.45±2.32)分,其焦虑阳性率为81.00(81/100),抑郁阳性率为74.00%(74/100)。焦虑、抑郁阳性患者其感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以及认知疲乏得分均较焦虑、抑郁阴性患者更高(P<0.05)。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焦虑分别与感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以及认知疲乏均呈正相关(r=0.439、0.301、0.337、0.534,P<0.05),其抑郁分别与感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以及认知疲乏均呈正相关(r=0.444、0.378、0.369、0.502,P<0.05)。结论: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疲乏、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较高,且疲乏越严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也越重,疲乏状态能动态反映焦虑、抑郁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慢性代偿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葛阿晴司艳敏石红
关键词:疲乏抑郁
代偿肝硬化临床分病因与肾脏预后指标的相关分析
2024年
探究代偿肝硬化不同临床分不同病因与肾脏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代偿肝硬化患者,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了急性肾功能损伤纳入研究组(n=83);代偿肝硬化患者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纳入对照组(n=93)。收集一般信息、既往病史、诊疗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肾脏预后情况,记录每例患者的最终病因诊断。结果 研究组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GFR、血肌酐、BUN、Hcy、高血压、Hs-CRP是代偿肝硬化患者易伴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次为BUN和Hcy,Hs-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面积最小。随着CTP分级评分的升高,代偿肝硬化患者血肌酐、BUN、Hcy、收缩压(SBP)、Hs-CRP值亦逐步增加,呈正相关(P<0.05)。代偿肝硬化患者eGFR与CTP分级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eGFR、血肌酐、BUN、Hcy、高血压、Hs-CRP是代偿肝硬化患者易伴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俊清田洁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
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代偿肝硬化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代偿肝硬化(D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DC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单药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比较两组疗效、功能指标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功能复常时间、纤维化指标水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ol)]、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单药组为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单药组,ALT复常时间、AST复常时间短于单药组,LN、HA、Ⅳ-Col水平低于单药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短于单药组,脾脏厚度小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效果显著,可抑制纤维化,改善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段云李峰郭留芹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异甘草酸镁双环醇
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再代偿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硬化是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可由肝硬化代偿进展至代偿,在早病的研究中,认为上述过程为单向的,不可逆进行。然而,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由于对肝硬化病因的有效控制和对代偿并发症的治疗或预防,部分肝硬化患者可发生“再代偿”。再代偿患者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状态趋于稳定,预后明显改善,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代偿肝硬化发生再代偿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再代偿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石敏郝彦琴
关键词:肝硬化
贫血对老年乙型炎病毒相关代偿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乙型炎病毒(HBV)相关代偿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7例老年HBV相关肝硬化代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n=63)和非贫血组(n=10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随访信息,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明确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贫血组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分别有33例、27例和3例。贫血组患者住院间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Child-Pugh评分和血清钠终末病模型(MELD-Na)评分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贫血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非贫血组(39个月vs.51个月,P<0.01)。多因素Cox回归提示贫血(HR=2.79)、性脑病(HR=1.77)、上消化道出血(HR=1.69)和MELD-Na评分(HR=1.37)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贫血与老年HBV相关代偿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改善贫血状态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张玲玲丁小琴杨丽
关键词: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贫血预后

相关作者

刘保池
作品数:289被引量:7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脓毒症 艾滋病 HIV感染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围手术期
王方
作品数:42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失代偿期肝硬化 失代偿期 干细胞治疗 人胎肝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江必武
作品数:44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失代偿期肝硬化 脐血干细胞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重型肝炎 铜绿假单胞菌
李垒
作品数:51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HIV感染者 艾滋病 脓毒症 围手术期 自体骨髓
张静
作品数:33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失代偿期肝硬化 失代偿期 自体骨髓干细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 脐带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