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头颅局部亚低温“的相关文章
- 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评析
- 2023年
- 评价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9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2例。信封法分为研究组、泛例组,各组41例。泛例组予以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予以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醒脑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应用效果、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神经功能损伤与精神状态、内皮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与泛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肿与脑水肿体积与泛例组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肿与脑水肿体积与泛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损伤与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泛例组比较显著降低;精神状态评分与泛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内皮素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泛例组(P<0.05)。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醒脑静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确切,减小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损伤和内皮素,改善精神状态,值得借鉴采纳。
- 李召张敬雪孙英磊
-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醒脑静
- 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的效果评价
- 2022年
- 分析依达拉奉+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实施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脑出血患者70例,患者就诊起始时间为2019年4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划分2组,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35例选用的治疗方式是依达拉奉+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记作实验组,仅使用依达拉奉的35例划分进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以治疗48h、治疗7d、治疗14d为时间节点进行观察,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现,实验组治疗后所得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别大;观察两组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显示,实验组上述指标数值小于对照组,区别明显(P<0.05);关于日常生活能力,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所得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人数32,所占比例为91.43%,而对照组有效人数25,占比71.43%(25/35),前者有效率更高(P<0.05);实验组感染、应激性溃疡各有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除感染、应激性溃疡各2例、3例外,另有血压升高3例,其并发症发生率占22.86%(8/35);前者的发生率明显不及后者,差别大(P<0.05)。结论 治疗脑出血时,采用依达拉奉和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应用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朱延荣
-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头颅局部亚低温
- 评析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
- 2022年
-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象,深入探讨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样本为我院所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样本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单一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方案(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合并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与醒脑静药物(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在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与醒脑静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单一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而言较低,两组患者间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将头颅局部亚低温和醒脑静合并应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治疗方案应用后患者身体内部的血肿体积缩小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 冯治鑫
-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头颅局部亚低温醒脑静
- 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2022年
- 评析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入选病例数72例,均为重症脑出血,入选时间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均同意在随机摸球法下分组,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6例,前者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观察血肿、脑水肿体积,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统计重症脑出血治疗有效率数据,在研究组比常规组高,为94.44%(34例),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肿体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14d后,观察组血肿体积较小,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水肿体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14d后,观察组水肿体积较小,P<0.05;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14d后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患者以头颅局部亚低温+醒脑静治疗效果好,水肿、血肿消散快,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治疗结局,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郑旭
-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醒脑静神经功能缺损
- 脑出血患者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探究
- 2020年
-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指数)、脑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I指数、脑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 郑雪梅
- 关键词:脑出血头颅亚低温依达拉奉
- 依达拉奉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技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灯塔市中心医院接收的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依达拉奉治疗+基础治疗)与观察组(n=43,采取依达拉奉+基础治疗+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张玲单冰燕
- 关键词:依达拉奉局部亚低温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重症脑出血治疗中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的应用及效果评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和醒脑静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4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分析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1.33±2.97)cm^3,小于对照组的(15.42±3.26)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和醒脑静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且用药后血肿体积明显缩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积极进行推广。
- 谭计健
-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亚低温醒脑静血肿体积
- 头颅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头颅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颅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韩国辉王艳姬松波
- 关键词:头颅局部亚低温脑梗死
- 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邹城市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物理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物理治疗组给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物理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水肿体积及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脑水肿体积[(8.94±2.90)ml]与脑血肿体积[(6.21±2.11)ml]较物理治疗组[(13.67±4.01)ml、(9.93±1.77)ml]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HISS评分[(8.12±2.93)分]较物理治疗组[(12.39±3.27)分]低,MMSE评分[(57.21±6.14)分]较物理治疗组[(23.67±5.01)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内皮素水平[(51.43±5.21)pg/ml]较物理治疗组[(67.89±6.12)pg/ml]低,且NO水平[(56.79±4.21)μmol/L]较物理治疗组[(42.12±5.26)μ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 沈凤娟张建玲姚静
- 关键词:头颅局部亚低温醒脑静注射液急性脑出血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综合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量表)、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能够积极改善其认知功能。
- 董琨王冠王雪岩李明达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七叶皂苷钠头颅局部亚低温
相关作者
- 王丹萍

- 作品数:11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模型 脑出血 蛋白酶体抑制剂 PC12细胞 佐治
- 吴江

- 作品数:312被引量:1,3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实验性脑出血 单核苷酸多态性
- 刘伟

- 作品数:96被引量:3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CTGF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癌组织
- 李学

- 作品数:9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疗效 ADL评分
- 王丹萍

- 作品数:16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伊利石结晶度 裂变径迹 碎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