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5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疗法,即熊去氧胆酸胶囊+注射用腺苷蛋氨酸;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方煎服,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血清指标、瘙痒情况、母婴结局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汁酸水平和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瘙痒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羊水浑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终止妊娠时的孕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围产儿的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比值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也无胎盘早剥或死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相较于单一的西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效果更好,可很大程度改善血清胆汁酸、胆红素和肝酶水平,减轻瘙痒,改善母婴结局,副作用小,具有良好安全性。
目的探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于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0例ICP孕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7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两组孕妇分娩前1周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并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APRI与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PRI与IC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PRI在ICP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CP组的APRI(1.1±1.2)高于对照组(0.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的APRI(1.9±2.2)与轻度ICP组(0.9±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P组中,APRI与TBA呈正相关(r=0.6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RI不是IC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PR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0(P<0.05)。结论APRI与ICP的发生及其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对ICP的病情评估未显示出确定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产前分娩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ICP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CAQ)、中国分娩自我效能简易问卷(short form of the Chinese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SEI-C32)、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00例ICP患者的CAQ评分为(41.53±4.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分娩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是ICP患者产前分娩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R 2=0.964,△R 2=0.961,F=354.047,P<0.001)。结论ICP患者产前分娩恐惧处于中度水平,医护人员应对分娩自我效能低下、家庭功能低下的ICP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教,帮助其减轻产前分娩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