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1 篇“ 威廉·福克纳 “的相关文章
威廉 ·福克纳 本书以生动的语盲,独到的见解,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文学的奥义,并选有能够反映作家主要创作思想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引领广大文学爱好者领略经典的魅力。 李文俊著关键词:生平事迹 威廉 ·福克纳 (美)弗雷里克·J.霍夫曼著关键词:福克纳 文学评论 水景、爱、恐惧:威廉 ·福克纳 的河流书写 2024年 成长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威廉 ·福克纳 在《野棕榈》《喧哗与骚动》中,以洪水为情境,将密西西比河再现为重要历史地域:他不仅以高度纪实的水景书写存录1927年洪灾中的种族权力机制,也借蕴涵着无定、惜逝之义的流水意象,描摹黑人与白人对地方依恋、疏离、恐惧的情感状态,并以纯熟的意识流叙事手法贴近河流本身及其引发的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由此三点,被定位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福克纳 成为堪与段义孚对位阅读的人文地理学家,而在恋地情结、恐惧景观、空间互动此类人文地理学思想的烛照下,密西西比河地方与空间双重属性呈现出一种伴随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现代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嵌合在河畔居民的感知、记忆与经验之中。 何叶涵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河流 水景 人文地理学 中国新时期作家与威廉 ·福克纳 的文学遗产 2024年 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 对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 文学遗产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写作原点的建构、写作观念的重构和写作境界的参悟三个方面。受福克纳 虚构“约克纳 帕塔法”天地的启发,一些作家建构了各自的文学天地。另外一些作家则从福克纳 作品的复合意识流、多角度叙事中寻到了现代文体叙事的创新路径,更新了对小说真实性的认知,从外部现实转向“内真实”,实现了观念重构。还有一些作家从福克纳 的小说中参悟了“境界和力度”“博大”的生命意识及“忍耐”精神,对其寓言性作品体现的超越性品格产生共鸣,着力提升自己的写作境界。 张鑫 李萌羽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文学遗产 威廉 ·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中的立体主义研究 本文选取福克纳 的《我弥留之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作品中立体主义与合成立体主义所运用的几何、色彩、拼贴、重构以及多视角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深入研究立体主义叙事对文本环境和人物塑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文本中所... 陈若冰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威廉 ·福克纳 :在喧哗与骚动的生活中写作2024年 1949年,威廉 ·福克纳 在与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角逐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颁奖礼上带着浓重美国南方口音的演讲,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之一。福克纳 一生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与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十五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短篇中的故事都发生在福克纳 按照自己家乡的样子虚构出来的一个叫作约克纳 帕塔法县的地方。这些作品被称为“约克纳 帕塔法世系”,世系中共有六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福克纳 各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李继宏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约翰·斯坦贝克 帕斯捷尔纳克 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 威廉 ·福克纳 与中国新时期作家 本书是一部比较威廉 福克纳 与中国新时期作家的文学学术著作,是国内首部系统阐释福克纳 和余华、苏童、贾平凹、格非、张炜以及毕飞宇等中国作家关系的著作,具有一定创新性学术价值。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福克纳 与中国新... 李萌羽作关键词:福克纳 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喧哗与骚动》还是《声音与愤怒》?——威廉 ·福克纳 的The Sound and the Fury之新释 2024年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 ·福克纳 的小说The Sound and the Fury (1929,通译作《喧哗与骚动》),因其独异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等叙事试验而屡为学界所盛赞。本文认为若将其视作一部以“神话模式”为意义背景框架,以错乱自怜的悲伤与愤怒为主导情绪,以虽甜蜜却已然失落的天真为主导动机和以追忆与叹惋一种“永在的过去”为时间定向的“康普生家族/人生/存在四重奏”,方能更恰切地把捉该小说的惊人艺术创获;而在此四重奏中,小说四个部分中的主导人物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无不发出了各自那迥异于他人的“声音”与“愤怒”,故将The Sound and the Fury译作《声音与愤怒》更能显明该小说所营造的独特审美意蕴。 卢迎伏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神话模式 威廉 ·福克纳 《烧马棚》中的双重叙事进程2024年 中外学界对福克纳 的《烧马棚》有一种共识:作品从儿童视角批评了藐视文明规则、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父亲形象。作者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流露出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确实是情节发展的走向。然而,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隐性叙事轨道。福克纳 借儿童视角叙事的不可靠性,含蓄表达了对小说中父亲代表的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农民的同情。发现这一双重叙事进程后,人物形象由扁平单一变得圆形多样,作品的主旨能够得到更深刻的阐释。 仲靖关键词:《烧马棚》 情节发展 威廉 ·福克纳 《熊》的政治无意识解读威廉 ·福克纳 是上世纪美国南方经典作家,现代主义意识流的集大成者,《熊》发表于1942年,是福克纳 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题意蕴广阔,深入剖析了对原始生态的破坏、对不同种族的迫害等社会问题,可以说这部作品是福克纳 创作的... 饶梦琪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熊》 政治无意识 乌托邦
相关作者
李常磊 作品数:29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押沙龙,押沙龙!》 英语系 二重性 王钢 作品数:63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莎士比亚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小说 小说 福克纳 李萌羽 作品数:59 被引量:118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福克纳 小说 威廉·福克纳 张恨水小说 张恨水 赵蔓芳 作品数:23 被引量:12 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主义 威廉·福克纳 可持续发展 决定论 乌托邦 韩启群 作品数:48 被引量:377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福克纳 生态文学 威廉·福克纳 物质主义 生态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