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篇“ 媒介文本“的相关文章
- 红色经典作品的跨媒介文本表达——以《地雷战》为例
- 2023年
-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蕴含着革命先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理想信念,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特定历史时期或实践的艺术形式。文章选取《地雷战》文本转化表达的成功策略,探讨系列艺术作品间的关联度、互文性和跨媒介性,分析红色作品的转化趋势和特点,以及由此所致的跨媒介叙事的意义生产和接受之间的作用关系,发现“地雷战”是通过不同的主创人员通过电影、电视剧、游戏、舞剧等形式进行内容叙事,来表现电影精神内核。
- 李艳冰
- 关键词:文本跨媒介
- 媒介文本、主体行动、文化场景的“三重勾连”:基于合肥市延乔路的记忆实践研究
- 本研究基于延乔路出圈事件的个案,在三重勾连理论视域下,探讨延乔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城市地标到建构线上公共话题和线下纪念仪式的红色文化场景空间,延乔路纪念仪式有哪些形态、传播机制和文化情景。公众的主体参与性如何勾连“身体缺席...
- 汪红雨
- 变迁与共享:媒介融合进程中主持人的媒介文本与职业边界被引量:3
- 2022年
- 深度媒介融合的全媒体场域中,主持人群体的职业边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改变。本文聚焦于全媒体情境中主持人群体广义的媒介文本和共享策略,论述了主持人群体在动态进程中生成的联合文本,并通过共享其声音交往策略、话语表达策略、衔接串联策略,建构其作为声音主体、表达主体、控场主体的职业形象,主持群体的职业边界在共享策略形成的动态环路中得以构筑。
- 王宇
- 关键词:媒介融合主持人媒介文本
- 影像诗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基于影片《一代大儒孙诒让》阐述影像媒介文本
- 2022年
- 随着影像视觉文化和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影像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图像,而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诗学。如何将这一电影理论运用于我国现当代影片创作中,使其成为具有借鉴意义的影像文化和叙事结构的范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现当代影像作为崭新的传播媒介文本,所具有的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等综合属性,都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许多影像研究的理论都深入挖掘上述的综合属性,使传统的影像文本比单一的文学、戏剧、美术、舞蹈、音乐等艺术文本更加多元且生动,摆脱了过去影像视野的局限和孤立,从体系上改进了影像理论的内部与外部研究,形成了影像诗学的有机整体。
- 王宏量许天泓
- 关键词:影像文化影片创作孙诒让艺术文本媒介文本
- 红色经典题材“留法”的跨媒介文本研究
- 2022年
- 近年来,红色经典作品受到大众的认可和关注,尤其是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红色文本,对塑造红色经典人物、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铭记历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央视在纪录片频道播出《留法岁月》。事实上,以留法为主题的红色文本一直以来都受到创作者的追捧。从2004年的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到2012年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再到2020年的纪录片《留法岁月》,留法文本在不同媒介平台传播,对主题精神表达、红色经典人物塑造、文本叙事策略等都有了新的诠释。文章以红色经典题材“留法”为例,分析跨媒介视域下同一题材的红色经典作品在主题阐述、艺术表现、叙事策略上的差异,助力红色经典题材的跨媒介传播。
- 钟力立
- 关键词:跨媒介艺术表现叙事策略
- 纪录片《无穷之路》媒介文本的叙事策略研究
- 2022年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期间诞生了一批优秀纪录片。《无穷之路》作为其中之一,其媒介文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叙事策略方面,《无穷之路》以香港人的独特视角出发,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以小搏大,通过语图互文以及平民化的视角引发受众共鸣。在视觉修辞策略方面,《无穷之路》运用了不同的聚焦方式,通过主客观的切换实现了对主人公人格及客观环境的描述;使用蒙太奇反差对比脱贫前后的差距,运用景别的远近区隔以及符码意象的凝缩强化了脱贫在受众心中的形象。
- 赵希桐
- 关键词:媒介文本新闻叙事视觉修辞
- 技术可供性视角下儿童科普图书多媒介文本建构及其功能被引量:5
- 2022年
- 基于技术可供性视角的研究发现,新技术为现代图书出版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儿童科普图书也在技术赋能下实现了多媒介的文本建构并创设了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在空间向度上变得立体多维。AR、VR等交互功能的应用改变了儿童科普图书的阅读模式。多感官设计也被运用于儿童科普图书中,依托实物媒介延伸了感官体验,完成了由具身体验到具身认知的转化,从而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输。
- 李小华周嘉琪
-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脱贫攻坚:世界银行媒介文本的隐喻分析
- 2022年
- 本文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世界银行在社交媒体平台及其官网上发布的关于中国脱贫攻坚的公开讲话和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判性隐喻分析发现,世界银行在国际舆论空间使用了事实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隐喻呈现了中国的脱贫攻坚。从中可见,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能够成为中国贫困治理方案国际传播的重要话语平台,一方面中国可以主动向国际组织提供中国方案的话语资源和话语表达,经由国际组织的话语平台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空间可以参考国际组织设立的相关标准,提升中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展现中国的全球责任。
- 陆佳怡陈袁
- 关键词:脱贫攻坚隐喻分析
- 新冠疫情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微博热搜媒介文本为例
- 2019年末一场从武汉爆发,迅速扩散至全国的新冠疫情,打破我们原本平稳的生活,瞬间扰乱并改变社会发展的进程。自春运前后,人口流动量增大,疫情防控难度指数增加。一时间,全民抗疫成为必须,至此人们开启线上线下两个“分会场”。...
- 陈茹雪
- 关键词:集体记忆战争隐喻
- 垃圾清洁与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代媒介文本中的上海垃圾治理叙事
- 2022年
-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这一特殊时空语境中,以垃圾治理为核心的清洁卫生实践,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之一。各类清洁运动是集群众动员、思想改造、政治宣传于一体的复杂社会工程。在都市垃圾治理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存在微妙的同构性。通过新的清洁观念的树立、清洁运动的开展,以及对清洁动机与效果的追问,民众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体悟新政权的先进性与治理能力。特别是在对“边缘”社区垃圾问题的关注与治理中,新政府致力于建构自身与旧政权的本质区别。
- 兰凯伦
- 关键词:群众动员
相关作者
- 赵君香

- 作品数:57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 博物馆 网络教师 政府网站
- 张萱

- 作品数:25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媒介 话语 意识形态 新闻写作 新媒体语境
- 张帆

-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媒介素养 教育初探 媒介文本 语文课程 艺术课程
- 陈立强

- 作品数:47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电视频道 新媒体 《百家讲坛》 视频 影视剧
- 刘姝伶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艾滋女事件 媒体 大白 大学毕业生 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