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2篇“ 子宫浆膜下肌瘤“的相关文章
巨大子宫浆膜肌瘤与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超声造影表现
2024年
目的观察巨大子宫浆膜肌瘤(SSF)与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OTFG)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巨大SSF(SSF组)与36例巨大OTF女性患者(OTFG组),后者包括10例纤维瘤、8例卵泡膜细胞瘤及18例卵泡膜纤维瘤。对病变CEUS表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SSF多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周边同步环状或半环状等-高增强,内部实性部分同步不均匀等增强;增强晚期周边呈持续性等-高增强,内部与子宫肌层同步消退;5例可见蒂部结构。OTFG则多表现为晚增强、晚消退,增强早期内部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等-低增强,增强晚期病灶周边及内部实性部分分支血管持续性显影;不同病理分型表现有所差异;9例可见蒂部结构。SSF组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小于、而峰值强度大于OTFG组(P均<0.001)。结论巨大SSF与OTFG的CEUS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型OTFG CEUS表现有所差异。
刘芳杨敏顾小宁石富文刘冬梅成珍珍
关键词:子宫肿瘤肌瘤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子宫浆膜肌瘤疗效分析
目的:基于子宫肌瘤症状和健康生活质量问卷(包括两个子量表:子宫症状状况量表和健康生活质量量表,见附录)评估以及并发症分析,验证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最大直径≥5cm子宫浆膜肌瘤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通过对术后疗效分析,...
周晓莹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射频消融
MRI上测量子宫径线鉴别子宫浆膜肌瘤与卵巢肿瘤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MRI上测量的子宫径线对子宫浆膜肌瘤与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子宫浆膜肌瘤(浆膜肌瘤组)与42例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组)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测量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高度、子宫内膜长度、宫底骶岬距离、肿瘤最大径、肿瘤子宫界面长度,并记录肿瘤桥血管征的出现频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肿瘤各参数的差异。结果:浆膜肌瘤子宫长度、子宫高度、子宫内膜长度和肿瘤子宫界面长度均大于卵巢肿瘤组(t=4.852、4.588、3.975,χ^(2)=-2.761,均P<0.05),而浆膜肌瘤组宫底骶岬距离小于卵巢肿瘤组(χ^(2)=-4.289,P<0.05)。浆膜肌瘤组的桥血管征出现率高于卵巢肿瘤组(89.2%vs.19%;P<0.05)。结论:子宫长度、子宫高度、子宫内膜长度和肿瘤子宫界面长度较大,宫底骶岬距离较小,且出现桥血管征时,提示子宫浆膜肌瘤的诊断。
李亚军胡伟杰吴超
关键词:浆膜下肌瘤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辅助LAM对直径>10cm子宫浆膜肌瘤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M)对直径>10cm子宫浆膜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直径>10cm子宫浆膜肌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LAM方案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血液流态积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低于两组术前,血液流态积分、VAS评分高于两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高于常规组术后1d、7d,血液流态积分、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术后1d、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消失时间、肌瘤体积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LAM治疗直径>10cm子宫浆膜肌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
肖冰冰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浆膜下肌瘤
子宫浆膜肌瘤合并癌抗原125水平异常升高和腹腔积液1例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其中仅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并需要手术治疗,这类患者通常因月经量增大或经期延长而就诊,少有患者因合并腹腔积液就诊。本文报道了1例子宫浆膜平滑肌瘤合并腹腔积液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通过分析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合并CA125水平升高和腹腔积液的原因和误诊原因。
芦恩婷田东立窦磊张颐
关键词:子宫浆膜下肌瘤癌抗原125腹腔积液
盆腔副脾误诊为子宫浆膜肌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8年
副脾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现象,临床上多发于脾蒂或胰尾部,较易诊断,少见位于大网膜、输卵管、卵巢、阴囊等部位,容易误诊、漏诊。副脾与正常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因而保留副脾可能对行脾切除术后的患者有一定意义。
郝其源王延海
关键词:副脾盆腔检查误诊影像诊断
子宫浆膜肌瘤影像诊断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低场MRI在子宫浆膜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子宫浆膜肌瘤患者1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彩超及低场MRI从子宫浆膜肌瘤中检出敏感性均100%,特异性分别为67%(8/12)和92%(11/12)。术前联合读片诊断正确率100%(12/12)。结论:彩超联合低场MRI诊断子宫浆膜肌瘤准确率高。
戴雪艳丁长青王文生代兰兰余磊罗慧孙迎迎
关键词:子宫肌瘤彩超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中子宫浆膜肌瘤剔除术30例临床报告
2013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因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0例为观察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2±2)周岁,均为第一次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无一例合并其他疾病。选择单纯剖宫产术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33±3)周岁,无其他合并疾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恶露时长,手术后感染,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对照组(30±6)min、观察组(55±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对照组(260±30)mL、观察组(350±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均为0;产后恶露时间分别为对照组(29±3)d、观察组(28±2)d;产后平均住院天数对照组(5±2)d、观察组(6±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浆膜肌瘤,按其生长部位大小适合情况,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并可减少二次手术的创伤及痛苦,同时可减轻患者的二次住院经济负担。
王晓红房姝妍
关键词:剖宫产术足月妊娠术中失血
直肠平滑肌瘤超声误诊为子宫浆膜肌瘤1例
2013年
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2个月前妇女病普查B超发现子宫多发肌瘤来我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平素月经规则,无痛经;无腹痛、发热及进行性消瘦;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心肺正常,肝脾肋未及,腹平软,无压痛,两侧腹股沟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后位,增大如孕50+d,质硬,无压痛,活动可。两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血凝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徐佰成
关键词:浆膜下肌瘤大便常规进行性消瘦
30例腹腔镜剔除子宫浆膜肌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剔除子宫浆膜肌瘤的方法及手术情况。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剔除子宫浆膜肌瘤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腹腔镜子宫浆膜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15例(开腹子宫浆膜肌瘤剔除术),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子宫浆膜肌瘤效果更为明显。
李玉荣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浆膜下肌瘤

相关作者

张晶
作品数:468被引量:2,01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马霞
作品数:39被引量:5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子宫肌瘤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子宫腺肌病
徐瑞芳
作品数:43被引量:7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超声引导
郝艳丽
作品数:32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子宫肌瘤 微波消融 子宫腺肌病 平滑肌瘤
杨宇
作品数:52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微波消融 平滑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