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8篇“ 完整切除“的相关文章
-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小息肉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行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观察组行CSP。比较2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时息肉新生率与息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E、NE、Cor、CRP和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与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完整切除率相近,但CSP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 李秀蕾朱云鹤郭臣
- 关键词:内镜应激反应
- 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的分析
- 2024年
- 分析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就诊的210例准备行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干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干预,对照组1组患者接受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照2组患者采用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干预,比较三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标本完整回收率、息肉完整切除率更理想,切除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三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时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本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临床干预中,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完整回收率,并且该方法可防止术中出血率等不良事件发生,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 胡林
- 关键词:黏膜下注射切除率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右系膜完整切除的体会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右系膜完整切除的体会。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基于膜解剖的3D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及全胃切除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离断十二指肠后显露门静脉,切除门静脉前方的胃右系膜;16例于离断十二指肠前显露门静脉,切除门静脉前方的胃右系膜。记录胃右系膜内的淋巴结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胃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胃右系膜的完整分离、血管离断。胃右系膜平均清扫淋巴结(1.2±0.5)枚。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右系膜内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从后方将胃右系膜抬起分离,较从前方分离能更好、更完整地分离胃右系膜。离断十二指肠前或后完成门静脉前方胃右系膜的切除各有优势,离断前切除出血较少,离断后切除视野较开阔;完成门静脉前方胃右系膜切除时应防止过度牵拉导致胆总管牵拉从而损伤胆总管。
- 肖海鹏陆艳军钟新强乐逵覃吉超
-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
- 腹腔镜下男性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完整切除1例报道
- 2024年
- 目的:报道1例腹腔镜下男性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男性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查体中发现胰腺占位,通过上腹部CT及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被怀疑患有SPN,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地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SPN。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无术后出血及胰瘘的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顺利恢复,最后康复出院。结论:对于SPN,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彻底切除肿瘤,以避免复发。此外,胰腺肿瘤复杂多变,术前需结合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证实。
- 王荣飞魏娟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 化脓性汗腺炎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后完整切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化脓性汗腺炎(HS)是一种皮肤汗腺的慢性化脓性疾病,长期持续的慢性炎症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HS继发的c SCC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完整手术切除是HS继发cSCC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本文报道1例确诊HS两年后继发cSCC的病例,确诊HS继发cSCC时病灶范围较广,并且有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完整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高。患者先经化疗、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后,病灶完整手术切除,术后行辅助免疫治疗,17个月余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 张王玲赵莲君任宇王焱邹征云
-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化脓性汗腺炎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
- 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下伊马替尼减量治疗胃肠间质瘤完整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下伊马替尼减量治疗胃肠间质瘤完整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手术完整切除且病理诊断为胃肠间质瘤;(2)术后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且存在剂量调整;(3)多次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4)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70例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男性15例(21.4%),女性55例(78.6%);中位年龄60(25~82)岁;高危患者49例(70.0%),中危患者14例(20.0%),低危患者6例(8.6%),1例(1.4%)患者行伊马替尼术前治疗。患者每2~3个月至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复查血药浓度。基于血药浓度监测下,综合患者不良反应是否≥Ⅲ级、首次血药谷浓度是否≥1500μg/L以及是否在血药浓度期望区间(760~1100μg/L),将剂量调整为300 mg/d或200 mg/d。观察指标包括剂量调整前后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情况、以及剂量调整后总体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剂量调整前,70例患者每日服药剂量均为400 mg,首次血药谷浓度水平为(1900±568)μg/L,剂量调整前服药时长中位数为8.3个月。剂量调整后,60例患者每日服用剂量为300 mg,血药谷浓度水平为(1216±350)μg/L;10例患者服用剂量为200 mg,血药谷浓度水平为(1023±269)μg/L,剂量调整后服药中位时长为23.4个月。伊马替尼剂量调整后,全组患者骨髓抑制减少[74.3%(52/70)比51.4%(36/70),χ^(2)=9.202,P=0.010];水肿减少[95.7%(67/70)比50.0%(35/70),χ^(2)=40.526,P<0.001];皮肤反应减少[70.0%(49/70)比32.9%(23/70),χ^(2)=22.495,P<0.001];消化道反应减少[38.6%(27/70)比10.0%(7/70),χ^(2)=15.89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剂量调整前后患者躯体健康总测量评分分别为(76±5)和(88±4)分,心理健康总测量评分分别为(75±6)和(89±4)分。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6(6~126)个
- 陈志亮田红坤丁嘉宁李致颖毛淦杜雨强沈乾周红韩勇曾祥宇陶凯雄张鹏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血药浓度
-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150例患者给予行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thermal snare device,HS-EMR)治疗,B组150例患者给予CS-EMR术治疗。对比两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切除时间、切除息肉回收率与回盲部插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切除病灶时间、息肉回收率和回盲部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块、完全切除率和不同病理类型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A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5)。结论将CS-EMR用于直径为6~10 mm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整体效果与HS-EMR相当,但有着更低的出血、穿孔发生率,安全性更突出。
- 张骥马春涛邵春燕乐安君谈晓凯李秀青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并发症
-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小息肉完整切除率与出血率的影响对比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结直肠小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小息肉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MR组(EMR,20例)、HSP组(HSP,20例)、CSP组(CSP,20例),比较分析三组分别治疗后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出血率、VEGF、TXB2水平。结果:手术开展前,EMR组、HSP组、CSP组VEGF、TXB2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EMR组患者VEGF、TXB2水平、出血率明显更低于HSP组与CSP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更高于HSP、CSP两组,HSP、CSP两组间VEGF、TXB2水平、出血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息肉整块切除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采取CSP、HSP与EMR技术治疗均能切除整块息肉,但EMR技术更有利于提高组织学完全切除率,较HSP与CSP技术更有利于改善VEGF、TXB2水平。
- 童小梅
- 关键词:HSPEMR
- 直肠癌术后第5腰椎局部复发完整切除并一期后腹膜重建1例
- 2023年
- 报道1例56岁女性患者,因直肠癌术后第5腰椎复发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化治疗后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评估后,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前后联合入路腰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肿瘤获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下床活动后出现腰部不适,发现腰椎创面局限性血肿,立即制动卧床。症状逐渐好转,随访1年,未见复发。
- 王虞鹭谢奇峰王治国杨兴海张剑
- 关键词:术后局部复发整块切除
- CSP、HSP与EMR技术治疗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完整切除率与出血率的影响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比结直肠小息肉患者在冷圈套器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热圈套器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技术治疗下,其息肉完整切除率、出血率所受影响。方法:在本院胃肠科手术室2022年2月~2023年2月入院行手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中选出85例(30例CSP技术,25例HSP技术,30例EMR技术),对比三种治疗技术下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出血率、临床时间指标、CRP指标以及BBPS评分。结果:CSP技术、HSP技术、EMR技术下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00%、92.00%、96.67%,BBPS评分分别为(7.50±1.13)分、(7.81±1.14)分、(7.71±0.85)分,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指标分别为(7.40±1.11)pmol/L、(10.38±1.23)pmol/L、(11.02±1.46)pmol/L,出血率分别为3.33%、4.00%、23.33%,EMR技术出血率较高,且CRP指标、临床时间指标CSP技术数据略小,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SP技术、HSP技术、EMR技术在结直肠小息肉治疗中均能表现出完整切除息肉优势,但EMR技术相比较容易出现术中出血现象,且CSP技术具有时效性强、炎症反应小特征,可以优先考虑患者在CSP技术中的适用性。
- 邱彬彬
- 关键词:CSP技术出血
相关作者
- 赵波

- 作品数:23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腹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 梁东

- 作品数:32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十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细粒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 肝脏 肝包虫病 手术方式
- 沈盛萍

- 作品数:9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腺瘤 非小细胞 放射疗法 完整切除
- 吴宏飞

- 作品数:412被引量:1,45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肾移植 膀胱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外科手术
- 吕克之

- 作品数:24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肛门内镜 直肠肿瘤 腹腔镜治疗 局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