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篇“ 宗藩体制“的相关文章
- 浅析宗藩体制下清政府对琉球态度的转变——以“脱清人”的活动为中心
- 2024年
- 在近代风云变化的东亚地区,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朝与琉球的宗藩关系受到了巨大冲击。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侵略的步伐加快,使琉球深陷危机之中。以向德宏、蔡大鼎为代表的“脱清人”在福州、天津和北京等地开展活动以求清政府的援助。清朝作为琉球的宗主国,却对琉球显示出摇摆不定的态度。在“脱清人”的不断努力下,以“分岛改约”事件为节点,清政府对待琉球的态度出现了由轻视到重视的巨大转变,并以强硬的态度与日本谈判。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华夷秩序完全崩溃,这种以“宗藩体制”为主体的中琉关系最终瓦解。
- 王群姜秀玉
- 关键词:宗藩体制清政府
- 宗藩体制下中朝近代通商贸易转型探析
- 2023年
- 宗藩体制是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以政治、经济实力为依托的东亚区域国际秩序。中朝宗藩关系堪称最典范。但在近代条约体系冲击下,清政府失去优势地位,力求通过立约巩固宗藩体制,希望保全最后的属国朝鲜,再造“天朝”荣耀;而朝鲜在开港后时常游走在“事大”与自主之间,试图改变中朝贸易旧制,试探清政府态度,求得平等地位。《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缔结不仅为传统中朝贸易注入与时俱进的近代化因素,也为晚清中朝宗藩关系构筑一道分水岭,两国在“西势东渐”的浪潮中越走越远。
- 崔峰龙邢佳烨
- 关键词:宗藩体制朝贡贸易互市贸易
- 晚清宗藩体制的走向
- 2021年
-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1]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7.]]随着西方公法秩序的冲击,欧洲国家拒绝接受朝贡礼仪,要求中西之间按照国际平等的法律精神进行往来,宗藩体制开始受到挑战。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以牡丹社生番误杀琉球漂风难民为借口出兵台湾,在与清政府签订的《北京专条》中,将此次侵略行为称为“保民义举”。此后日本禁止琉球向中国朝贡,并强行实施“琉球处分”,将琉球国更名为冲绳县。在中日就琉球归属问题交涉的过程中,日本又将侵略的目标转向朝鲜,以武力迫使朝鲜开港通商。直至甲午战后,日本将中国最后的藩属国朝鲜也剥离出宗藩体制,宣告东亚宗藩体系彻底瓦解。清政府在与列强频繁交涉的过程中,意识到传统宗藩观念与近代国际公法体系的差异,在艰难调适中逐渐转变。
- 张永艳
- 关键词:宗藩体制国际公法
- 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曾纪泽控御藩国属地的思想及实践
- 2021年
- 面对西方列强不断染指并侵夺中国藩国属地的局面,一方面,曾纪泽策略性地援用国际公法均势理论即公法约束大国的制衡作用以谋求中国周边属国的维存,以弱化或抵制列强施加的侵害;另一方面,曾氏建议中国方面做出某些调适以迎合国际公法,即在坚持藩国属地隶属中国的前提下移植并援用国际公法中的属国与属地理论,赋予东方宗主国保护藩国属地、干预其内政外交的合法性,以强化宗藩体制及边疆属地的统御。尽管国际公法因素在外交中日益增长,但曾氏始终认为宗藩体系的价值和地位比公法优越,他对宗藩体制保有强烈的信心。不仅是因为"守在四夷"传统思维,更因其对包括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宗藩朝贡体制在内的中国制度、法律、文化仍具有充足的信心,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曾纪泽并无意将公法作为处理与藩属国关系的准则。曾纪泽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的徘徊、取舍与选择,是一种杂糅中西文化与新旧对外关系体制于一体的有益的变通尝试,对于维存藩国及加强对边疆属地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 伊纪民
- 关键词:宗藩关系国际公法外交转型
- 宗藩体制下的司天效法——朝鲜李朝书云观与观象监初探
- 2020年
- 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负责本国历书推编、观象测候、刻漏报时、堪舆诹吉等事宜,伴随宗藩关系的发展运营五百余年,其机构建制、职官职能、管理制度等均效法同时期中国明、清钦天监。在宗藩"颁—奉正朔"的背景下,因清代官方历法多次变更,为使每年历书及推报交食与清钦天监一致,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与科技权威的双重认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的传播。
- 梁永泽
- 关键词:宗藩体制效法
- 宗藩体制瓦解后的中法越关系(1885~1928)
- 2019年
- 1885年6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从此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从根本上动摇了中越两国统治者长期存续的宗藩体制。战后,法国主导中越边界划分及边境对汛,并促使清政府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修建铁路,力图以越南为跳板,对中国西南腹地加强扩张。直至中国北洋政府统治结束,这种状况没有改变。中国、法国、越南在这些问题上所形成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霸道与贪婪。事实证明,此时的越南政权完全成为傀儡,中法越关系实质上转变为中法关系。
- 唐凌
- 关键词:宗藩体制
- 变与不变之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博弈
- 2019年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欧美国家对朝鲜的染指、侵略,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两种国际关系准则博弈的大幕由此拉开。欧美国家先是用比附的方式,将中朝关系等同于国际公法下的宗藩关系,混淆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根本性差异,试图借助中国之手打开朝鲜国门;在遭到拒绝之后,欧美国家则借机否定宗藩体制的合法性,否认中朝宗藩关系存在的正当性,视朝鲜为国际公法原则下的主权平等国家。这种看似矛盾的对华策略显示出的是原则与目的的混搭,其前期的比附仅是为了目的而廉价地出卖原则,展现出投机、功利的本色;后期的否定则暴露出其用国际公法取代区域自然法则的终极目的。清政府为应对挑战,先是秉承宗藩体制的传统,抗拒欧美国家所提的要求;后又采取变通的策略,捍卫宗藩体制的权威性。但清政府的变通仅仅是手段,不变的是原则。此种变通,成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处理朝鲜事务的基本方针。
- 张礼恒
- 关键词:总理衙门
- 清代喜马拉雅宗藩体制的解体及其原因分析
- 2018年
-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的封建帝国,也是长时期实际统治区域最广的朝代。清朝乾隆到道光时期疆域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藩属国达20多个。清朝统治时间长,疆域面积广,得益于其宗藩体制。关于清代宗藩体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也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清代中亚、东亚、东南亚宗藩体制的研究,对于清代喜马拉雅宗藩体制的研究,学术界关注还不够。
- 崔海亮
- 关键词:宗藩体制廓尔喀
- 从平行到交叉——“国际公法”与“宗藩体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作为人类相互隔绝的产物,西方的"国际公法"与东方的"宗藩体制"最初都不具有世界性。从其辐射的地区,施行的范围来讲,二者仅具有区域性,只能称为局部地区的国际关系准则。准确地说,前者只能称为欧洲洲际公法,后者也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国际关系体系。这两种文化传统不同、行为主体身份差异、维系体系方式有别的国际关系体系,从平行到交叉的演化轨迹,昭示的是东方国家抗拒失败后被迫卷入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 张礼恒
- 清代喜马拉雅宗藩体制的解体及其原因分析
-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的封建帝国,也是长时期实际统治区域最广的朝代。清朝乾隆到道光时期疆域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藩属国达20多个。清朝统治时间长,疆域面积广,得益于其宗藩体制。关于清代宗藩体制的研究是...
- 崔海亮
- 关键词:宗藩体制廓尔喀
相关作者
- 张礼恒

- 作品数:40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袁世凯 宗藩体制 伍廷芳 视察 洋务运动
- 柳岳武

- 作品数:102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清代 清廷 清末 南京国民政府 清初
- 崔海亮

- 作品数:32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宗藩体制 清代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心理结构
- 于海君

- 作品数:23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价值观 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 纷争 宗藩体制
- 魏志江

- 作品数:64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中日韩 清朝 中韩关系 李明博政府 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