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6篇“ 家国同构“的相关文章
家国同构:《文选》选录“齐家”题材文章及其“文”学观
2025年
《文选》“齐家”内容文章的选录体现了编纂者萧统以文化人的统御者立场和用意。从《文选》中令、史论、箴、诔、哀和墓志6种文体所选录的《宣德皇后令》《后汉书皇后纪论》等7篇文章及其在《文选》“文”类中的位置,可以窥见萧统对帝王家和世人家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文选》所选与“齐家”内容相关的文章是萧统“家国同构”“先国后家”的“齐家”政教观和“文”学观的展现。
莎茹拉
关键词: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模式的源流与“天下一家”政治传统
2024年
通过对秦汉历史的考察,发现当时社会体制存在二元性的“家”。一方面,社会存在无数的“私家”;另一方面,通过向天子称“臣”的方式,全天下百姓共同组成“公”的“家”,即“国家”。这种二元性的“家”构成了传统中国独特的“私家—国家”同构的模式。在“四海一家”思想的影响下,天下所有民众拟为家庭成员,共同构成“天下一家”的超大政治实体。在“天下一家”格局中,“天下为公”与“民生公事”共同构成“天下之治”的政治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农业传统所形成的治水社会,不仅是“民生公事”政治传统的集大成者,更是“天下一家”政治格局形成的催化剂。
岳楚炎
关键词:家国同构
“家”“国”同此差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学分析
2024年
家国同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将家国同构中的“构”诠释为社会环境中的行动者围绕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不同对象所分别形成的稳定的差序认知结构。以信任为引,即在“家”的一端呈现出从自家人到外人的信任差序,在“国”的一端呈现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信任差序。这两种差序结构的相似性构成了家国同构的核心意涵。“家国同此差序”有其文化和制度基础,前者涉及传统的权威文化,后者涉及对政府具体行为评价的模糊认知。利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调查(CSCSS)的统计数据,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机制。
胡安宁
关键词:家国同构传统文化
家国同构的内在矛盾与家庭伦理危机
2024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组织,更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然而近代以来,家的形象逐渐负面化,为国破家成为激动一代知识人的口号,并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家庭革命思潮。基于启蒙立场对传统家庭的批评虽然值得关注,但各种外缘性的研究与批评,只有与中国文化中的家道本身的内在性研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切中当代家庭问题的症结所在。故本文从奠定了中国传统家国同构模式的殷周之变开始,分析传统家庭伦理中的人伦亲情与道德理性,探寻家庭伦理的重建之道。
赵法生
关键词:家国同构细胞组织伦理危机道德理性家庭伦理启蒙立场
家国同构的内在矛盾与家庭伦理危机被引量:1
2024年
近代家庭革命思想之渊源,不仅在于西方思想之传入与影响,也与传统家国同构模式有关。传统家国模式内含尊尊与亲亲两大原则的矛盾,因汉以后儒家三纲的形成而强化,这使儒家原本双向的家庭伦理义务趋于单向化与僵化,导致了对于基本人性与家庭亲情的压抑与扭曲。近代传入的自由平等思潮以及后来的功利主义思潮,本来主要适用于“门外之治”的公共领域,却脱离了社会政治层面而被错置于家庭层面,从而消解了家庭伦理的灵魂即亲情至上,导致了家之精神的解构。
赵法生
关键词: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文化节目的空间叙事与地方建构被引量:1
2024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湖湘文脉。湖南广电通过《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湘行漫记》三档文化节目分别搭建美食与地域、名人与故乡、作品与创作地三重空间桥梁,立足三湘大地展开空间叙事。通过视觉艺术将具体事物与精神幻想、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入物象呈现与意象表达的影像文本中,利用空间互文勾连不同阶段的湖南文化,以空间并置对照城乡发展。节目聚焦历史进程下微观个体的话语阐释,从家国同构视角讲述湖南人民的社会担当与旷世情怀,在突显地方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挖掘城市内涵,强化本土观众身份认同的同时,激发外地游客对湖南的新想象,为文旅产业发展赋能。
胡雨濛余城宏
关键词:空间叙事家国同构文化节目
家国同构:百年家史与中国社会变迁的互动研究
2024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家庭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与国家这条大河共同奔腾向前。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5周年之际,本文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百年家史为镜,映照出家庭与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 风云变幻,到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每一次呼吸都与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深度剖析、口述 历史的真挚记录以及家庭档案的细致梳理,揭示了家庭与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家庭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重 要角色。家庭的兴衰与国家的强弱紧密相连,家庭的记忆和故事不仅为理解国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也反映了中国 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深刻变化。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视角,以理解家庭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认识到家 庭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
于佩鑫
关键词: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国产家庭题材电影的情动驱力分析
2024年
家国同构是国产家庭题材电影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但主题概念的影像化呈现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聚焦近三年来热映家庭题材电影的情动驱力,发现此类电影通过情动符号的隐喻和象征,生成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外在的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交叉互动,使得银幕上的家不仅成为血缘亲情的汇聚之地,还是国在家在、家国一体的社会伦理演进场所,更是记载情感需求、创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家园”,探索出一条从“家庭”到“家国”再到“家园”的主题演进路线,表现了对家国同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维护。
舒笑梅吕梦臻
关键词:情动身体家国同构
中国传统“家国同构”观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启示
2024年
中国传统“家国同构”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家国同构”观是在古代中国农耕经济背景和血缘政治伦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家国共生、共兴、共存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囊括的“忠孝一体”的伦理实质、“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修齐治平”的理想目标等思想内容积淀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情感、价值、实践等维度与当代爱国主义情怀契合相通。新时代挖掘“家国同构”观中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能够为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固牢其爱国意志提供精神养料,为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的创新转化创造时代条件。
谢洁
关键词:家国同构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家国同构:传统仪式与文化身份认同
2024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质是以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共有文化身份的认同为基础、以文化认同为精神动力的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当前,由于受到内部阐释壁垒、外界环境冲击及文化记忆淡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身份在实现统合与归属的过程中存在张力。因此,从文化身份认同视角切入,借助中国传统仪式这一“文化居间”以挖掘共通文化符号、共有历史基源、共存精神图景在消除文化身份认同张力方面的必然逻辑,既有助于构筑起仪式文化主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又能促成个体文化身份对中华文化身份的赋魅与统合,进而有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牢、向心力更强的共同体。
张辉刚唐钰镥王宇澳
关键词:文化身份文化符号身份认同

相关作者

陈雷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研究主题:家国同构 家庭伦理片 伦理叙事 中国家庭 影视作品
郎维伟
作品数:64被引量:35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政策 村落社会 中华民族 邓小平 共同体意识
于语和
作品数:113被引量:44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间法 个案 国家法 无讼 法治
江腊生
作品数:114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电视剧 焦虑 当下 人性 脱贫攻坚
俞可平
作品数:238被引量:7,955H指数:4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学 政府创新 善治 民主 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