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7篇“ 家系研究“的相关文章
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探讨一个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及家族史、进行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绘制该家系遗传系谱。抽取先证者(Ⅲ-7)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对先证者妻子(Ⅲ-8)、大女儿(Ⅳ-7)、二女儿(Ⅳ-9)和儿子(Ⅳ-10)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Ⅲ-7)19岁时出现视力下降,30岁时出现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言语识别率下降,其所在5代20人大家系中10人(2人已故)有类似听力及视力下降症状。先证者(Ⅲ-7)、大女儿(Ⅳ-7)和儿子(Ⅳ-10)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ABR双耳未引出,40 Hz相关电位(AERP)双耳均未引出,OAE部分或全部频率可引出,镫骨肌声反射阈值未引出;Ⅲ-7、Ⅳ-10眼底检查有不同程度视乳头萎缩,OCT示双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视觉诱发电位示P100波峰时延长,确诊为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Ⅲ-7行全外显子检测发现3号染色体有一个致病位点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一代测序结果示Ⅳ-7和Ⅳ-10也有该突变,Ⅲ-8和Ⅳ-9该位点的基因型是野生纯合型,即未发生突变。结论 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位点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董佩索利敏张磊何敏贾薇李通范林静李青峰杨洁靳玲李丹薛金梅赵长青张亚茜段建雄
关键词:听神经病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1个新的ABO等位基因及其家系研究
2023年
目的 对1种新的ABO等位基因变异组合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了解该变异组合在家系中的传递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PCR-SBT法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基因测序,确定突变点及突变类型。结果 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的血清学结果为A亚型,ABO基因检测结果与ABO~*A1.01序列比对显示两个样本均存在c.1A>G、c.467C>T、c.903C>T变异,ISBT数据库中暂未检索到此种突变型组合的基因型。结论 发现1种新的ABO等位基因变异组合c.1A>G、c.467C>T、c.903C>T,并且能在家系中稳定遗传。
赵佳赵倩苏蔓胡光磊郭霞王振雷陈莉
关键词:ABO亚型基因突变家系调查
1例AB_(w)表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家系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ABO亚型,并进行家系调查,研究该亚型血清学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1例ABO血型鉴定困难患者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的基因型为A102/Bw07,Bw07等位基因是在B101等位基因基础上发生nt1055的G>A而引起的;家系调查提示A102/Bw07、A101/Bw07血型血清学表型为AB_(w),Bw07/001的B抗原表达正常。结论在四川汉族人群中发现Bw07等位基因;Bw07等位基因表达有异质性;检出Bw07等位基因的个体血浆中可含有抗-B抗体。
许基平何屹田力杨静刘自强
关键词:ABO亚型输血
PRRT2基因表现帕金森样症状的老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家族性以帕金森样临床表现的老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9个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2例患者(2例均经过治疗),并允许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测。从外周血样中提取DNA,然后进行二代测序突变筛查。结果在家系中两例先证者经奥卡西平治疗震颤完全控制,在5例家族成员中发现PRRT2基因16号染色体29824741位置2号外显子c.G366C号:P.QCon122H发生碱基G>C杂合突变,导致编码的122号氨基酸由谷氨酸变异为组胺酸,经SIFT和M-CAP等预测有害。家系样本Sanger测序显示先证者之妹妹、弟弟及侄子为杂合型变异,其侄女为野生型。结论PRRT2蛋白的Q122可引起帕金森样肢体震颤表型,抗癫痫药物对老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也有效。
杨彭莫颖敏王敏莉李友琼黄珊黄健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TAP2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感染具有个体差异性,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2(transporter-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2,TAP2)基因多态性对PTB发病的影响,并分析TAP2基因与人口学特征、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在PTB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方法,将广东省多个结核防治单位收集的PTB多发家系中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PTB组),PTB多发家系中未患病者作为健康家庭密切接触者(healthy household contacts,HHC)组,当地同期收集的健康家系的家庭成员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PTB的关联,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分析发病危险因素间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于HHC组,年龄、男性、吸烟和缺乏健身活动是PTB发病危险因素;对于HC组,城镇户口、BMI>18.5kg/m^(2)和室内干燥是发病保护因素,男性、吸烟、缺乏健身活动和室内环境卫生较差是PTB发病危险因素。PTB组与HHC组、HC组比较均发现rs3819721与PTB易感性相关。PTB组与HHC组的CAR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吸烟与有健身活动共存可降低PTB发病风险。PTB组与HC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缺乏健身活动且携带rs3819721 AG+AA基因型的人群PTB患病风险更高。结论 TAP2 rs381972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TB发病相关,且其与缺乏健身活动在PTB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暂未发现rs24144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TB发病有关。
骆嘉泽胡宽张开漩廖寅谦罗芳罗丹邹频昂汪保国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肺结核
纤维蛋白原γ链Ile171His突变导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15.2 s)、凝血酶时间(18.7 s)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1.60 g/L)及抗原(1.61 g/L)成比例降低;血栓弹力图显示K值(4.8 min)延长,Angle值(42.3°)减小。先证者父亲、女儿、儿子、哥哥及先证者哥哥幼女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先证者FGG基因的第5外显子存在c.510;12发生微小缺失突变。结论新发现的FGG基因第5外显子c.510;12del(Gln170;le171 del ins His)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本研究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刘建新王春键戴菊华张梅香吕萌江滨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
类孟买表型FUT1新等位基因的鉴定及家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报告1例类孟买血型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1例ABO血型常规检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就诊者,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表达的ABH血型抗原,唾液酸实验检测唾液中血型物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FUT1和FUT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BO血型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B型,唾液中检测到有H和A、B物质,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FUT1基因存在c.35C>T、c.328G>A、c.504delC复合杂合变异,单倍型序列分析表明先证者的FUT1基因型为h328A/h35T+504delC,已上传NCBI,序列号为MW323551。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例由FUT1基因复合杂合新变异c.504delC引起的类孟买表型ABmh,该变异可能影响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导致其酶的功能缺陷。
李强项凯华刘春华邓刚倪列芳华妍洁俞石芳
关键词:类孟买血型血型血清学基因测序FUT1基因
新TMEM67基因突变致眼-脑-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及家系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眼-脑-肝-肾综合征(COACH综合征)的临床及家系特点。方法以1例COACH综合征患者(先证者)及其3代内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肝脏弹力纤维检测、眼部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及其3代内家系成员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分别取先证者及其3代内家系成员外周血各2 mL,采用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有智力发育落后、并趾畸形、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眼部视网膜外层结构缺损,MRI呈现典型的“磨牙征”和“蝙蝠征”;先证者大舅幼年发热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余家属无类似症状;基因测序检测出先证者8号染色体跨膜蛋白67基因(TMEM67)c.725A>G(p.N242S)和c.1288+1G>A(splicing)双重杂合突变,其中c.725A>G(p.N242S)突变为父系遗传、为已有报道的突变,c.1288+1G>A(splicing)突变为母系遗传、为新发现的致病突变。结论确诊患儿为COACH综合征,并诊断其家系遗传特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检测出COACH综合征新TMEM67突变位点。
杨灿金皎
关键词:先天性肝纤维化
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家系研究
2022年
目的 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先证者父亲病逝),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先证者皮肤病相关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变异位点,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致病性突变情况。应用软件分析剪接突变、错义突变位点保守性及致病性。结果 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双手背、腹部及双足多发红色斑块、结痂,瘙痒明显,指/趾甲营养不良及脱落,口腔舌体黏膜白斑;血清总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绝对数、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心电图示多导联ST-T改变;家系3代仅先证者1人患病。先证者存在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母亲存在c.5560G>A(p.Gly1854Arg)突变;c.841_846+1dup为剪接突变,突变导致6号外显子3′端正常供体剪接位点丢失,并在下游7 bp处激活形成新的供体剪接位点,使7号外显子发生提早终止密码子,此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收录,为新突变。c.5560G>A(p.Gly1854Arg)为错义突变,65号外显子编码区第5 560位核苷酸由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编码蛋白第1 854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COL7A1编码蛋白在多个物种第1 854位甘氨酸序列中呈完全保守,该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先证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及家系特征,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结论 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先证者临床表型的可能原因。
张琼于建斌刘莉娜余洁
关键词:临床表型口腔黏膜白斑
一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研究用取样装置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研究用取样装置,包括外筒以及插装在外筒内且与外筒滑动配合的压杆,所述压杆向上伸出外筒的顶端设有压柄,在压柄与外筒顶部之间设有弹性回位件;所述压杆向下伸出外筒的底端铰接有两取样...
胡元晶

相关作者

王鸥
作品数:251被引量:929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基因突变检测 突变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骨质疏松症
邢小平
作品数:382被引量:1,52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密度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症 基因突变检测
夏维波
作品数:390被引量:3,412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软化症 基因突变检测
李梅
作品数:314被引量:1,418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成骨不全症 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突变
章振林
作品数:410被引量:1,41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家系 基因突变 绝经后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