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篇“ 容积再现技术“的相关文章
- 基于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对肩关节前脱位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通过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对复发肩关节前脱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4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根据是否复发肩关节脱位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CT影像资料,进行去肱骨头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对比患者基本情况、Hill-sachs损伤面积、骨性bankart损伤比值,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复发肩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损伤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bankart损伤宽度比值、Hill-sachs损伤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性bankart损伤宽度比值(OR=1.16,95%CI:1.07~1.27)、Hill-sachs损伤面积(OR=7.95,95%CI:3.64~17.36)是复发肩关节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骨性bankart损伤和Hill-sachs损伤是发生肩关节复发脱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降低复发率。
- 陈檬檬沈进稳
- 关键词: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肩关节前脱位BANKART损伤
- 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辅助诊断急性网膜轴型胃扭转1例
- 2023年
- 患者男,69岁,因“腹痛半天,加重3 h”于2021年10月6日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主诉半日前出现进食后腹痛,无腹泻、恶心、呕吐;3 h前自觉腹痛加重且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及咖啡样物,伴反酸、胃灼热,无腹泻,排气排便正常。既往血压偏高,未服用降压药物。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17次/分,脉搏79次/分,血压143/76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面容。
- 李钊李素文赵景润苗宗建刘大亮郭隽
- 关键词:胃扭转容积再现
- 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分析
- 2023年
-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检查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行腹部CT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观察组另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35.71%的患者CTA显示腹腔动脉血管变异,与术中所见一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管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任悠悠耿云平李真真尤国庆曾庆米玉霞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手术CT血管造影
- 数字化X线摄影、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讨DR、MSCT容积再现技术(VRT)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桡骨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DR和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DR和MSCT对不同类型桡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分析患者骨折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量情况。结果DR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77%、78.12%、65.21%,明显低于MSCT检查(95.55%、96.87%、91.30%,P<0.05),在掌倾角、尺度角上,DR和MSCT检查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桡骨远端高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再现技术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应用价值上优于DR检查,能更加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情况,有助于骨折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术后情况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 李海波
-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桡骨骨折术前诊断
- 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在肋骨骨折CT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与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经64排螺旋CT肋骨扫描确诊的肋骨骨折患者48例,采用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分别对肋骨薄层图像进行图像重组,得到清晰的肋骨三维图像,通过观察肋骨骨折的位置、数量、性质及断端等情况,比较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容积再现图像显示肋骨骨折83处,可疑或者未显示骨折9处。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肋骨骨折91处,可疑骨折1处。两种技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92处骨折中隐匿性骨折42处,多平面重建图像检出32例(76.19%),容积再现检出19例(45.24%),两者相比,多平面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较高。48例患者中合并胸腔积液3例、肺挫伤3例、气胸1例、锁骨骨折1例、腰椎横突骨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结论:64排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和并发症的检出有重要应用价值;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优于容积再现技术。
- 邹真
- 关键词:肋骨骨折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
- 外伤性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精准测量在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在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的肩关节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制定关节镜手术方案。结果缺损面积比5%~10%患者13例,缺损面积比10%~20%患者54例,缺损面积比大于20%患者28例,术后随访复发率2.1%。结论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能立体的显示、精准的测量关节盂骨性缺损情况,指导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患者关节镜手术方式制定,术后效果良好。
- 姚鼎铭梅语王贵生代俊楠郭轶智
- 关键词:CT三维重建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22年
- 目的研究和探索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以及制定方案时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得胫骨骨折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借助AD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以此来诊断患者的病情。相对于X线片,分析研究诊断符合率以及分型正确率情况。结果共计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8.98±15.68)岁。本研究人群50~59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6.2%)。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占比为23.1%。Schatzker Ⅰ型胫骨平台骨折为高发类型,共19例,占骨折总数的29.2%,SchatzkerⅡ型次之,占比26.2%,其次为Schatzker Ⅲ型和Schatzker Ⅳ型,均占13.8%。不同性别Schatzker分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分型标准相比,X线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1.5%(53/65),CT MPR+VR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5%(6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2,P<0.01)。结论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能很好地识别和诊断出患者胫骨骨折的真实情况,还能深度发掘患者关节周隐匿性损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孙大永马小开陈刘成刘浩杨波郭俊宁
- 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评估儿童骺板骨桥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通过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评估骺板骨桥,并以传统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技术作为对照,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20例骺板骨桥患儿术前CT扫描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9.94±2.91)岁。病因包括创伤17例,肿瘤1例,原因不明2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胫骨远端3例,桡骨远端3例。均利用VR技术对骺板骨桥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骨桥比例,即骨桥占全部骺板的大小;骨桥类型,即骨桥于骺板内的形态。评估方法为:比较VR技术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与传统CPR技术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与既往文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验证VR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所有患儿均一次扫描成功,无一例需要药物镇定,曝光时间(3.81±0.83)s,扫描时仅对受累部位关节进行低剂量扫描,并进行常规放射保护。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比例,3名测试者结果分别为25.36%±15.36%,24.75%±16.18%,26.70%±17.72%,组间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76);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为25.36%±15.36%,25.41%±15.20%,25.74%±16.00%,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90)。与传统CPR技术评估进行对比,3名测试者得到结果分别为28.36%±16.74%,23.66%±19.87%,35.25%±15.92%,组间一致性程度较强(ICC=0.737);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28.36%±16.74%,31.66%±13.06%,30.89%±12.52%,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875)。但VR技术组间及组内ICC相关系数值均优于CRP技术。对3名测试者测量结果及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类型,3名测试者判断20例患儿骨桥类型结果均一致;而3名测试者利用CPR技术评估时18例结果一致,2例存在差异,证实VR技术组间一致性更高。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儿童骺板骨桥的方法,�
- 邓书贞罗嗣频付喆王侃陈兆强杨建平胡永成张中礼
- 关键词:生长面儿童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成像与CT容积再现技术在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 目的:通过比较左心耳封堵术(Leftatrialappendageocclusion,LAAO)围手术期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以及CT的不同成像技术对...
- 吴阳
- 关键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容积再现技术在听骨链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在重建听骨链中的独特优势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0例疑似听骨链病变患者进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并应用VR技术重建听骨链。结果 30例中有10例听小骨形态结构正常,20例听小骨结构异常(其中12例听骨链损伤,8例听骨链发育异常)。VR图像上均可清晰显示锤骨、砧骨及镫骨的骨性结构,但对于镫骨前后脚、锤砧关节及砧镫关节清晰显示度低于多平面重组图像。结论 VR技术利用全部容积扫描数据立体直观地呈现听骨链的整体解剖结构及听小骨间相应位置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听骨链病变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赵明娟暴云锋黄晓颖王凯红陈英敏
- 关键词:听小骨听骨链重建容积再现技术
相关作者
- 田志梁

- 作品数:106被引量:70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CT CT诊断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螺旋CT
- 叶玉芳

- 作品数:55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容积再现技术 多平面重建
- 张淑倩

- 作品数:76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容积再现技术 视皮质 视觉诱发
- 雷子乔

- 作品数:133被引量:8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成像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 李宝山

- 作品数:30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CT 容积再现技术 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