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篇“ 宿根甘蔗“的相关文章
- 多年宿根甘蔗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基因挖掘
- 2024年
- 甘蔗(Saccharum hybirds)宿根性直接关系到甘蔗生产成本和种植效益,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均会影响甘蔗宿根能力,但品种的种性是影响宿根性最关键因素。国内外从分子生物学层面解释甘蔗宿根性差异的文献鲜见报道,从转录水平分析不同宿根年限GR2号和ROC22号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00558条转录本和25582条Unigene。获得53790条Unigene的注释结果,分别在NR、Swiss-Prot、KEGG、COG、KOG、GO和Pfam数据库进行比对。GO功能注释共分成三大类,51小类,6年宿根蔗注释到1029个差异基因,3年宿根蔗注释到3391个差异基因。主要KEGG代谢通路有8条,分别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同源重组,DNA复制,错配修复及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筛选出脱落酸(ABA)相关差异基因6个,分别为脱落酸不敏感蛋白2基因(ABI2)、bZIP转录因子超家族蛋白、碱性亮氨酸拉链型转录因子基因(ABI5)、aba响应元件结合因子1基因(ABF1)、G-box结合因子基因(GBFs)、aba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基因(ABF)。以上差异基因将作为后期进行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的参考基因,并联合蛋白质组学深入分析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分子机制。
- 程琴李佳慧谭秦亮宋奇琦朱鹏锦欧克纬农泽梅卢业飞吕平周全光庞新华彭欣怡
- 关键词:甘蔗宿根性转录组脱落酸
- 多功能宿根甘蔗管理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宿根甘蔗管理机,包括机架、变速箱、平茬机构、深松机构、旋耕破垄系统、施肥系统、施药系统、肥料导管,所述平茬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前部的下方,所述平茬机构的后方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深松机...
- 蒙德钧莫建霖李齐文农宏亮庞承妮杨子增陈志莫凡曾伯胜
- 一种强宿根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宿根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选取宿根性强的甘蔗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多功能剪刀剪取所需的父本,然后进行授粉操作,杂交完成后,对杂交所得的甘蔗单株进行培育,前四年淘汰在自...
- 段维兴杨翠芳张保青黄玉新周珊高轶静张革民熊发前刘菁陆衫羽
- 宿根甘蔗标准化铲蔸高产栽培技术
- 2023年
-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全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和糖料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居全国第二位。甘蔗成熟后,多被用来生产蔗糖、乙醇等。然而,甘蔗种植过程复杂,常会被多种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多种问题,对种植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宿根甘蔗标准化铲蔸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赵阳晏芳
- 关键词:宿根甘蔗
- 滇西南宿根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
- 2024年
- 【目的】准确掌握宿根甘蔗土壤孔隙的变化特征,为甘蔗种植中的土壤管理、土壤水文预测预报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结合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测定了不同坡度、不同宿根年限、不同土层的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结果】宿根甘蔗地40 cm深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3~3.6 mm,随着孔径的增大,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数量显著减少;随着坡度和年限的增加,小于0.6 mm的大孔隙数量减少得更显著;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最大为种植后第4年,且年限间差异主要出现在坡地上;坡地大孔隙面积比和平均体积呈现出随着宿根年限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结论】甘蔗地宿根管理下,深层及小孔径大孔隙数量减少是主要趋势,应加强深施肥或原位松土管理。
- 张铃悦马建刚赵彤辉
- 关键词:滇西南宿根甘蔗土壤大孔隙
- 耕作措施对宿根甘蔗产量、碳排放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024年
- 以宿根甘蔗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蔗产量、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指导甘蔗绿色低碳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3年在粤西蔗区进行了连续两年宿根甘蔗生产试验,设置4种耕作措施:CK(不施肥对照)、FP(常规施肥)、DF(水肥一体化)、DF+S(水肥一体化+蔗叶覆盖还田),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甘蔗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碳排放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基础土壤相比,FP处理的土壤氮磷钾有效养分出现一定程度的盈余。DF+S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交换性镁含量较DF处理分别增加16.1%、16.1%和28.8%,表明蔗叶覆盖还田能一定程度培肥地力。与FP相比,DF和DF+S处理的甘蔗产量(两年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5.2%和27.8%,氮肥、磷肥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107.6%和130.3%、41.6%和57.1%、145.7%和172.5%,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92.6%和127.7%、30.1%和48.3%、85.3%和119.6%,碳排放量分别减少22.3%和75.6%,碳足迹分别显著降低32.8%和80.9%,净收益分别增加4.3倍和9.8倍。与DF相比,DF+S处理的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9%和103.2%,而碳排放和碳足迹分别显著降低68.6%和71.7%,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综上,水肥一体化较常规施肥管理既能减少肥料施用量,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增加收益、降低碳排放,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栽培措施。另外,水肥一体化结合蔗叶覆盖还田的增产增效减排效果显著,净生态系统效益增强,在有条件的蔗区可作为宿根甘蔗减排增效的一种重要耕作管理措施。
- 周文灵陈迪文吴启华方界群敖俊华
- 关键词:甘蔗耕作措施碳排放
- 一种宿根甘蔗整理机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宿根甘蔗整理机及应用,包括机架、施肥装置、平茬装置、切蔸翻土器、破垄深松蔸装置和限位轮,其中,切蔸翻土器包括犁头、翻土板和纵切杆。本宿根甘蔗整理机可对宽窄行种植或等行距种植的宿根甘蔗同时进行平茬、铲蔗、翻土...
- 王维赞李毅杰刘晓燕徐林邓智年吴凯朝庞天李松张荣华覃文宪黄成丰
- 一种可变行距宿根甘蔗全膜覆盖施肥一体机及其作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行距宿根甘蔗全膜覆盖施肥一体机及其作业方法,包括主梁组、副梁、悬臂梁组、齿轮箱、行距调节机构、施肥装置、刨土作业执行组件、送土装置、覆膜机构、挡泥板组,所述主梁组包括主机架、支臂、拉杆,所述副梁分别位...
- 李啸宇郭家文高欣欣张顺生刘高源刘凯李明春
- 甘蔗新植和宿根补苗补种一体机及其新植甘蔗补苗方法、宿根甘蔗补种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甘蔗新植和宿根补苗补种一体机,包括机架结构、楼梯、观察网、投苗器、底板、苗盘结构、水箱总成、行走轮结构、鸭嘴入土结构;楼梯设置在机架结构的侧面,投苗器、底板、苗盘结构、水箱总成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机架结构上,底板...
- 郭家文张顺生高欣欣罗志明尹炯刘高源元欣杨洪昌
- 一种强宿根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宿根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通过本发明对甘蔗品种宿根生发能力强弱的评价方法,能够对甘蔗宿根性进行精准评价,保证能够选育出强宿根的品种,促进对强宿根的甘蔗品种的选育研究与开发利用;此外...
- 王伦旺邓宇驰王宇萍周会经艳唐仕云黄海荣贤武谭芳李翔
相关作者
- 张跃彬

- 作品数:291被引量:1,04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云南甘蔗 蔗区 旱地甘蔗 宿根甘蔗
- 李杨瑞

- 作品数:981被引量:4,752H指数:33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乙烯利 甘蔗品种 抗旱性 农艺性状
- 周慧文

- 作品数:190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甘蔗种植 木薯 种茎 健康种苗
- 邓宇驰

- 作品数:252被引量:3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甘蔗种植 桂糖 甘蔗品种 甘蔗新品种
- 周忠凤

- 作品数:183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甘蔗种植 宿根蔗 选育 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