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8篇“ 寄生蠕虫“的相关文章
- 寄生蠕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它们可能通过抑制对自身细胞有害的多余蛋白酶而发挥重要作用^([1])。1985年,Carrell命名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其大部分成员具有抑制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作用^([2])。
- 李晓璐郭爱疆王帅
- 关键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寄生蠕虫蛋白酶
- 寄生蠕虫遗传操纵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全球约20亿人感染蠕虫,由此导致的蠕虫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健康负担。寄生蠕虫是一类多细胞寄生虫,主要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其生活史复杂,有多个发育时期且一般具有1个或多个宿主。从分子层面理解寄生蠕虫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与传播的机理对于诊断和治疗蠕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遗传操纵技术能够改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寄生蠕虫基因组信息的释放,遗传操纵技术,如RNA干扰、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基因编辑等在寄生蠕虫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对重要医学蠕虫中的遗传操纵进展、遗传操纵的方式及手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寄生蠕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王吉鹏顾梦杰
- 关键词:蠕虫基因功能
- 西藏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
- 2023年
-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49.20 cm,平均全长(36.76±4.18)cm,体重77.3—896.7 g,平均体重(425.92±148.27)g]进行了剖检,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进行了分析。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似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聂氏似短节绦虫、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平均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新棘吻虫未定种、束首线虫未定种、异肉吸虫未定种和对盲囊线虫。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3,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50,优势物种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有4组物种间存在正关联,关联性从高到代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新棘吻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束首线虫未定种。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不存在种间关联。从感染与否看,被感染的宿主数量超过采样群体宿主数量的一半,其中,以感染1种寄生虫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感染2种寄生虫的宿主出现频次也较高,3种和4种寄生虫共同感染的宿主出现频次明显降低,未发现5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宿主。与同位于西藏南部,并曾经相连的哲古措Chugutso Lake相比,两个湖泊尽管地理位置相近,宿主鱼类种类相同,寄生蠕虫物种组成一致,但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具�
- 潘瑛子扎西拉姆
- 关键词:群落生态寄生蠕虫群落结构种间关系
- 肉牛羊消化道寄生蠕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 2023年
- 由于长期使用种类有限的体内驱虫药物,世界范围内肉牛羊消化道寄生蠕虫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肉牛羊消化道寄生蠕虫耐药性的现状及其产生机制,从基因突变、生存压力和药物使用等因素,分析了耐药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总结了粪便虫卵减数试验、体外检测试验和分子检测等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寄生蠕虫耐药性检测提供了参考;提出了科学用药建立“避难所”、研发新型驱虫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等缓解耐药性形成的可行性措施。本文旨在引起肉牛羊产业对消化道寄生蠕虫耐药性的重视,并为精准高效进行耐药性检测和逐步减缓肉牛羊消化道寄生蠕虫耐药性提供依据,从而提升肉牛羊科学健康养殖水平,进一步推动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李梦玥贾旭晨洪炀朱怡平段云芳庹世友王子璇李靖
- 关键词:消化道寄生虫驱虫药物耐药性肉牛肉羊
- 磺胺类药物及其用于治疗寄生蠕虫感染和疾病的用途
- 本文提供了具有式I的磺酰胺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互变异构体、同位素体和立体异构体,其中R<Sup>1</Sup>、R<Sup>2</Sup>、R、A、m、n和p如本文所定义,包含有效量的磺酰胺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
- N·霍利卢克G·凯恩S·梅农M·比多
- 寄生蠕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免疫学研究进展
- 2022年
-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组广泛存在于低等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低分子量蛋白质,作为寄生虫脂质代谢过程中的必需载体,FABPs在脂肪酸的摄取、转运以及脂质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寄生蠕虫FABPs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及与宿主免疫的关系,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以及预防提供帮助。本文就近年来寄生蠕虫FABPs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想叶彬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蠕虫免疫候选疫苗
- 寄生蠕虫外泌体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外泌体是一类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双层囊泡状小体,含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参与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寄生虫来源的外泌体在寄生虫-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各种机制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实现对宿主细胞功能的调控,是寄生虫与寄生虫、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在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寄生蠕虫中感染致病、免疫调控和免疫逃避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为研究寄生蠕虫外泌体及其功能提供参考。
- 潘筱雯吴银娟何晴殷颖璇李学荣
- 关键词:蠕虫外泌体免疫调节
- 西藏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被引量:1
- 2022年
- 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裂腹鱼类,本研究调查了藏南内流湖泊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学,对180尾高原裸鲤寄生蠕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感染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拟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属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最高,聂氏拟短节绦虫的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各个肠道寄生蠕虫种群感染高原裸鲤群体的平均丰度均不存在宿主雌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群感染数量与宿主全长也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用方差均值比分析5个种群的分布类型,结果显示均呈聚集分布。将各个种群感染宿主数量的频率分别与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合,用χ^(2)检验判断结果的显著性,发现聂氏拟短节绦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种群虽然呈聚集分布,但并不符合负二项分布。5个种群中均以未感染的宿主频次为最高,在感染情况下,聂氏拟短节绦虫以感染1~5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C.eudyptulae和异肉吸虫未定种以感染1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感染数量为1~6条的宿主出现频次均较低且相近,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1~2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本研究为摸清各肠道寄生蠕虫种群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西藏土著鱼类寄生虫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深入研究高原隆起、西藏特殊地理环境与寄生虫之间的关系累积了资料。
- 潘瑛子杨欣兰曾本和牟振波
- 关键词:寄生蠕虫种群生态
- 广东省韶关市不同地域土壤中寄生蠕虫的污染现状
- 2021年
- 目的了解韶关市不同地域土壤中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状况,为开展寄生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10月于韶关市东(武江区)、北(浈江区)、中(曲江区)不同地区的采集土壤标本共900份,采用水洗沉淀法、氯化钠饱和溶液漂浮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测土壤标本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情况,采用镜检法分辨检出土源性寄生虫种类,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900份土壤标本中,蠕虫总检出率为18.78%(169/900),其中武江区为23.30%(48/206)、曲江区为8.85%(23/260)、浈江区为22.58%(9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采样土分为种植耕地、公厕周边、公园周边、马路边绿化带、居民住宅区周边等不同土地类型,蠕虫检出率最高的土地类型为种植耕地,检出率为21.37%(140/655),其次是居民住宅区周边的土壤,为15.66%(13/83);检出蠕虫种类分别为钩虫、蛔虫、东方毛圆线虫、鞭虫、肺吸虫、姜片虫、粪类圆线虫,其中检出钩虫最多,检出率为14.11%(127/900),其次为蛔虫,检出率为2.11%(19/900)。三个地区蠕虫总检出率、各地区种植耕地蠕虫检出率、各区公共厕所周边蠕虫检出率、各区钩虫检出率及各区蛔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韶关市各地区的土壤中仍存在多种寄生蠕虫的污染,应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加强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卫生的整治,加大寄生虫病防治的宣教力度,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疾病传播。
- 黄紫晴宾羽琳王倩茹吴文智聂倩莹何观文
- 关键词:寄生虫土源性蠕虫污染现状土壤
- 西藏黑斑原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黑斑原群体中,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Berger-Parker指数为0.37,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在黑斑原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优势物种为C.eudyptulae,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在黑斑原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 潘瑛子
- 关键词: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感染率
相关作者
- 李淑声

- 作品数:46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 研究主题:区系调查 寄生蠕虫 犬病 旋毛虫 寄生蠕虫区系
- 王裕卿

- 作品数:48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区系调查 寄生蠕虫 寄生蠕虫区系 犬病 蠕虫病
- 徐守魁

- 作品数:25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 研究主题:寄生蠕虫 区系调查 犬病 寄生蠕虫区系 蠕虫病
- 周源昌

- 作品数:49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 研究主题:旋毛虫 犬病 寄生蠕虫 寄生蠕虫区系 区系调查
- 王寿昆

- 作品数:156被引量:677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番鸭 消化道 大黄鱼 弓形虫 寄生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