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寰枢椎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后路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后路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前、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_(2-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SV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后C_(1-2)角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调查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者26例,不变或增加者58例。两组患者年龄、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C_(2-7)SVA、后C 1-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前T_(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前下颈椎前凸角>20°、前枕颈角>20°、后C 1-2角>20°,均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后路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与前下颈椎前凸角、前枕颈角、年龄以及融合角度过大有关。
陆一蔡晓冰井冲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
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对齿状突骨折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两种式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的手方式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治疗的4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患者的资料,依据式分为枢椎融合术(AAF)组31例和枕颈融合术(OCF)组17例。比较2组患者前、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O~C_(2)角、O~EA角、C_(1~2)角、C_(2~7)SVA和C_(2~7)Cobb角;并计算dO~C_(2)角、dO~EA角、dC C_(1~2)角、dSVA和dCobb角。结果 AAF组和OCF组后C_(2~7)Cobb角均较前显著减小,O~C_(2)角、O~EA角、C_(2~7)SVA较前显著增大,OCF组的dSVA和dCobb角的绝对值均显著大于A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OCF组dO~C_(2)角与dCobb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4,R^(2)=0.29,P<0.05),dO~C_(2)角与dO~EA角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R^(2)=0.30,P<0.05)。结论 后入路AAF和OCF均会导致下颈椎的退变。与AAF比较,OCF后患者下颈椎矢状面平衡退变更为严重。行OCF时,建议中监测枕颈角(O~C_(2)角)的固定角度,角度增加过多可能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
周嘉辉杨科荣张杨张博文段寒谭洪宇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上颈椎不稳寰枢椎融合术枕颈融合术
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3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枢椎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1±3.1)岁(范围:3~13岁);其中外伤9例,先天性畸形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后路枢椎融合术后即刻及各随访时间点测量患儿颈椎椎体高度、椎体前后径并计算枢椎垂直生长率;前、随访过程中测量患儿颈椎活动度,评价该式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25.3)个月(范围:65~163个月);患儿颈椎椎体高度及前后径与文献报道健康同龄儿童相似(P值均<0.01)。末次随访时,12例患儿中有11例枢椎融合节段有实质性生长(枢椎垂直生长率:11例≥10%,1例<10%);颈椎活动度接近健康人群水平[前屈(55.2±5.0)°、后伸(65.3±4.9)°、左侧屈(41.7±4.5)°、右侧屈(42.4±4.4)°、左旋转(66.4±5.6)°、右旋转(68.5±5.8)°]。结论枢椎融合术治疗儿童枢椎脱位疗效满意,患儿随访过程中颈椎生长发育情况接近健康同龄儿童,成年后达到健康人群水平。
林斌蒋元杰陈志达蔡弢艺黄锡明胡晓阳涂承权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融合术儿童生长发育
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儿童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枢椎脱位后路枢椎融合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儿童枢椎脱位患者, 收集患者前及后影像资料及功能评价结果, 统计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156.4±47.6)个月, 后半年时间随访发现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C0~C2角后颈椎弯曲角明显较前改善(P<0.05);C2~C7角最后一次随访的曲度与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从前的平均(9.28±2.37)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14.44±1.28)分, 大部分患者的恢复状态不错, 病情较稳定。JOA评分后改善率平均值为77.35%, 其中优秀有24例, 良好有5例, 优良率为100%。结论后路枢椎融合术是治疗儿童枢椎脱位的有效手段, 后长期疗效良好, 不会对儿童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成显著的不良反应。
陈栋力赵海运聂云飞杨丹蔡一鸣范道洋宋瑞鹏王卫东
关键词:寰枢椎颈椎曲度
后路枢椎融合术在青少年枢椎旋转脱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青少年枢椎旋转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的5例青少年枢椎旋转脱位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记录手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并比较患者前与后1周齿前间距(ADI)、齿侧间隙差值(VBLADI)、延髓脊髓角(CMA)、脊髓储备空间(SAC)、疼痛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等指标。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2个月。后1周ADI、VAS低于前,CMA、SAC高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周VBLADI低于前,JOA评分高于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青少年枢椎旋转脱位,能安全、有效地恢复上颈椎的解剖关系,显著缓解颈痛,改善神经症状和矫正斜颈畸形。
李俊宏廖晖
关键词:青少年手术
后路枢椎融合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测量后路枢椎融合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枢椎脱位病例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49.6±13.7岁。所有枢椎脱位患者均行单纯后路复位C1~C2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平均7.4±3.7个月。测量患者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枕颈角(C0~C2角)、下颈椎前凸角(C2~C7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C1~C2角、T1倾斜角(T1 slope,T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等颈椎矢状面参数。在末次随访时,后C2~C7角比前减小的病例归为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组(5例),而后C2~C7角比前增加或不变的病例纳入下颈椎前凸曲度增加组(13例)。采用卡方检验做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与性别、年龄(以60岁为界限)、前T1S(以25°为界限)、前C2-C7 SVA(以15mm为界限)、前TIA(以70°为界限)、前C2-C7角(以20°为界限)、前C0-C2角(以20°为界限)、前C0-C7角(以45°为界限)和后C1-C2角(以20°为界限)等临床因素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后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0~C2角分别为21.6°±16.4°和28.3°±8.6°、C2~C7角分别为15.3°±12.9°和16.4°±11.1°、C0~C7角分别为36.8°±19.7°和44.9°±13.2°、C1~C2角分别为12.4°±17.6°和17.5°±7.3°、C2~C7 SVA分别为13.4±14.7mm和15.1±11.7mm、T1S分别为22.8°±8.2°和23.5°±7.3°、NT分别为50.8°±9.5°和51.9°±8.9°、TIA分别为73.6°±11.1°和75.4°±10.0°,以上这些颈椎矢状面参数在前与末次随访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前凸减小组的前C2~C7角明显大于前凸增加组(27.6°±10.5° vs 10.5°�
刘少强黄清奇齐强梁珪清陈伟刘伯龄王华锋陈齐勇
关键词:寰枢椎融合
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OF)的疗效。方法 将86例ⅡB型OF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螺钉组(42例,行前路螺钉内固定)和融合组(44例,行后路枢椎融合术)。比较两组中出血量、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出血量、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螺钉组明显少(低)于融合组(P<0.01,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后3个月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螺钉组明显高于融合组(P<0.01)。后3个月颈椎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两组明显低于前(P<0.05),而螺钉组两项均明显低于融合组(P<0.01)。结论 与后路枢椎融合术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B型OF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更好。
王璐谷雨
椎单开门及枢椎融合术对合并脊髓压迫症状的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探讨
很多学者将椎内环最大直径小于26mm定义为椎发育不良.然而小椎本身并不一定引起脊髓压迫症状,小椎基础上合并AAS和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等退变因素则可能引起SACS.椎后弓切除减压是治疗目前SACS的常用方法,但C1...
陈临炜李浩李方财陈维善陈其昕
关键词:脊髓压迫寰枢椎融合术
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曲度异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目的:  1、通过离体生物力学研究,分析枢椎融合角度变化对下颈椎运动范围和椎间压力的影响,揭示下颈椎曲度出现异常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2、通过建立上颈椎固定于不同角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下颈...
刘琦
关键词:下颈椎
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在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 评价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在后路枢椎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对27例枢椎失稳患者在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中采用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植骨融合,男16例,女11例;年龄23~56岁,平均45.6岁.1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伴枢椎不稳(AndersonⅡ型9例、Ⅲ型3例),8例初次就诊时即有严重的骨折移位,4例轻度骨折移位行牵引复位、Halo-Vest支架固定后发生再移位;7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椎前脱位(AndersonⅡ型5例、Ⅲ型2例);先天性游离齿突7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评估前与后轴性颈痛和神经功能情况,采用正中矢状位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手时间90~140 min,平均100 min.中出血量100~600ml,平均160 ml.后随访18~39个月,平均32.6个月.骨性融合时间3个月19例、6个月7例、9个月1例.VAS评分由前(7.23±1.6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的(2.8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9例存在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7例恢复至完全正常,2例前Frankel分级C级末次随访时恢复至D级.中损伤椎旁静脉丛1例,使用明胶海绵及脑棉片行压迫止血.后复查CT提示1例患者椎左侧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外,1例患者枢椎左侧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外,均紧邻横突孔,但此2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结论 带骨膜枕骨外板翻转骨瓣植骨是枢椎固定植骨融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王麓山姚女兆蔡斌
关键词:枢椎关节不稳定性枕骨

相关作者

倪斌
作品数:452被引量:3,027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寰椎 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病
李驰
作品数:21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一氧化氮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软骨细胞 内固定
蓝旭
作品数:181被引量:1,806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干细胞 表面修饰 组织工程骨 骨折固定术 修复骨缺损
唐雪云
作品数:5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心率变异性 气腹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邓展生
作品数:276被引量:1,10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 内固定 后路 后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