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篇“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相关文章
- 对立违抗性障碍被引量:3
- 2009年
-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孩童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早期不易被家长重视,对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咨询和训练对此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本刊将国外对立违抗性障碍的主要临床建议及建议等级、诊断标准等进行了编译,希望对我国全科/家庭医生或心理学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 周淑新梁剑虹
-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学
- 对立违抗性障碍被引量:8
- 2000年
- 本文对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了综述。
- 孙凌苏林雁刘永忠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儿童
- 初中新生对立违抗性障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 2023年
- 目的了解初中新生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制定ODD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级中学670名新生为调查对象,使用ODD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受欺凌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心理亚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父母教养方式、校园受欺凌、心理韧性和心理亚健康对ODD的影响。结果受调查的初中新生中,ODD检出率为9.55%。农业户口、父亲无固定工作、父母关系紧张是ODD的潜在危险因素。ODD与消极教养方式、受欺凌和心理亚健康呈正相关,与积极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呈负相关。父亲、母亲教养方式模型拟合效果均良好,各指标均达到拟合标准。父亲教养方式模型中各因素对ODD影响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191(父亲惩罚严厉)、0.171(心理亚健康)、-0.097(心理韧性)、0.071(受欺凌)、0.010(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模型中各因素对ODD影响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215(母亲惩罚严厉)、0.163(心理亚健康)、-0.092(心理韧性)、0.067(受欺凌)、-0.012(母亲情感温暖理解)、0.010(母亲拒绝否认)。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直接影响ODD,也可通过心理韧性、校园受欺凌和心理亚健康对ODD产生间接影响。可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防治校园欺凌和提高个人心理素质等途径预防ODD。
- 李芳岑漫球李会茹赵思琪付玺行宋玲玲吴静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心理韧性心理亚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 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影响: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究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关系及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在此关系中可能的中介作用,以降低初中生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风险。方法:2019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武汉市两所中学881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破坏性行为障碍评分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分别评估ODD、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校园欺凌和心理亚健康状况。采用链式中介模型分析校园欺凌和心理亚健康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ODD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839名初中生中(男生53.99%,女生46.01%),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ODD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ODD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父母积极教养方式能通过心理亚健康、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2条中介路径(效应值分别为-0.096、-0.006)显著预测ODD。结论: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心理亚健康、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间接影响ODD。
- 严婧琰俞斌燕虹李汉嘉胡西达尔·巴特克力得宋承锴李芳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心理亚健康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482例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共患ODD(单纯ADHD组)322例,ADHD共患ODD(ADHD共患ODD组)160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评估得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父母养育方式与ADHD患儿共患ODD的关系。结果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ODD组父母养育方式得分(含拒绝因子、情感温暖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和偏爱因子)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HD注意缺陷型患儿中,患儿年龄越大,父亲文化程度越低,共患ODD风险越大(P<0.05),而父母养育方式与共患ODD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ADHD患儿是否共患ODD与父母养育方式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减少对ADHD共患ODD患儿父母都有养育方式不良的刻板印象,从多角度寻找共患ODD的原因,以提供合理的干预建议。
- 寇聪吴赵敏刘娟操小兰杨斌让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父母养育方式儿童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脑灰质体积及脑功能连接的改变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共病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儿童的脑灰质体积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选取ADHD-200样本数据库中22例ADHD伴ODD(ADHD-ODD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不伴ODD的ADHD儿童(ADHD组, n=22)及正常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 n=22), 进行结构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 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方法对脑灰质体积进行分析, 并选择体积变化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的分析。脑灰质体积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 功能连接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DHD-ODD组的左侧小脑前叶(MNI:x, y, z=-19.5, -42, -18)及右侧小脑前叶(MNI:x, y, z=19.5, -39, -21)体积减小。左侧小脑前叶与左侧额上回、额中回(MNI:x, y, z=-24, 19, 43)、右侧额上回、额中回(MNI:x, y, z=30, 9, 45)、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MNI:x, y, z=-6, -35, 24)功能连接增强。与ADHD组相比, ADHD-ODD组的右侧小脑前叶(MNI:x, y, z=19.5, -37.5, -22.5)体积缩小。右侧小脑前叶与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额内侧回、前扣带回、后扣带回(MNI:x, y, z=18, -12, 42)、双侧楔叶(MNI:x, y, z=9, -87, 27)、舌回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ADHD共病ODD儿童的小脑体积减小, 与大脑多个脑区存在过度功能连接, 这可能是其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 王欣肖勇周仪符益纲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灰质
- 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对立违抗性障碍(倾向)儿童的情绪及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探索体育锻炼对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以下简称ODD)(倾向)儿童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30名ODD(倾向)儿童被分入3组:排球组(n=10)、八段锦组(n=10)及排球-八段锦交替组(n=10),接受为期8周的干预。干预前、后及随访期使用破坏性行为障碍问卷、Buss-Perry攻击性量表、Conners教师评价量表及儿童-家长关系量表进行评价。被试同时接受神经电生理(GoStop冲动任务)测试,唾液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测定。结果:1)八段锦可缓解易激惹心境、愤怒及怨恨情绪(P<0.05),但对敌意态度影响未见显著(P>0.05)。排球锻炼尽管能改善敌意态度(P<0.05),但会进一步加重易激惹心境、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及愤怒情绪(P<0.05)。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仅能改善愤怒情绪及敌意态度(P<0.05)。2)排球组在Stop任务中失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呈下降趋势;八段锦组在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均明显降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在Stop任务中失抑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经锻炼,仅八段锦组5-HT浓度显著升高(P<0.05)。除排球组外,其他2组5-HIA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1)排球运动可能不适合ODD(倾向)儿童;2)八段锦及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在改善ODD(倾向)儿童对立违抗情绪及行为方面效果相当,且可能与提升5-HT及5-HIAA表达水平有关;3)建议怨恨情绪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八段锦,敌意、易激惹表现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
- 赵非一岳立萍宋花玲李爱群徐燕许红胡菁明星夏小芥付强强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情绪
-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9年
-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童年早期出现,青春期达到高峰。以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等行为特征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虽然对立违抗性障碍没有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的攻击行为,然而对于患儿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仍会带来较大的麻烦。家长和学校往往对于对立违抗性障碍缺乏认识,因而导致就诊率低,缺乏早期有效的干预。现就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做全面综述。
- 翟倩丰雷丰雷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心理障碍儿童行为障碍
- 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ADHD患儿124例,根据有无ODD症状,分为单纯ADHD患儿82例,合并ODD的ADHD患儿4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某小学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对3组儿童目前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比较3组对象的父亲因子、母亲因子差异。结果 3组儿童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6,11.195,10.467,13.957,7.343,29.081,P均<0.001);单纯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1,4.479,4.406,5.252,3.847,7.292,P均<0.001);合并ADD的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和母亲因子Ⅱ、Ⅳ得分高于单纯AD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28;t=2.553,P=0.012;t=2.921,P=0.004;t=3.737,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极端化对ADHD患儿有着重要影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是ADHD患儿出现ODD的危险教养方式。
- 方萍朱文礼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 不同性别对立违抗性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对济南市市区某小学1~5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按照ODD诊断标准筛查并诊断出ODD患儿42例作为研究组,55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用Ac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测量,将各因子的平均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ODD男童的抑郁、强迫症、多动、攻击、交往不良性因子分[(5.00±3.73)分、(4.88±3.65)分、(5.21±3.49)分、(10.10±6.85)分、(2.88±1.99)分]均高于274例健康男童[(1.65±2.61)分、(1.91±2.65)分、(2.46±2.63)分、(3.95±4.52)分、(1.34±1.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1、3.90、4.76、4.33、4.40,P=0.000、0.000、0.001、0.000、0.000);体诉、违纪、分裂样因子分[(2.38±2.50)分、(2.63±2.70)分、(3.17±2.35)分]均高于健康男童[(0.85±1.63)分、(0.13±1.76)分、(1.51±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85、3.37,P=0.007、0.009、0.002);18例ODD组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因子分[(5.44±4.12)分、(3.11±2.93)分]均高于282例健康女童[(2.50±3.34)分、(1.36±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3.38,P=0.000、0.001);多动、攻击性、残忍因子分[(4.67±4.41)分、(9.33±7.82)分、(1.17±1.79)分]均高于健康女童[(1.87±2.38)分、(3.19±4.08)分、(0.24±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3.30、2.18,P=0.016、0.004、0.043)。结论ODD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不同性别ODD儿童心理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 李冰王旸刘金同
-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性别心理行为特征
相关作者
- 苏林雁

- 作品数:359被引量:3,694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青少年 对立违抗性障碍 ADHD
- 韦臻

- 作品数:68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对立违抗性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养育方式 自我意识
- 黄广文

- 作品数:94被引量:6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月龄 对立违抗性障碍 婴幼儿 影响因素
- 罗学荣

- 作品数:149被引量:1,9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自我意识 对立违抗性障碍 信度
- 袁秀洪

- 作品数:44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 儿童 自我意识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