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4篇“ 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相关文章
小儿急性腹泻血清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2024年
探索小儿急性腹泻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遴选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5例小儿急性腹泻症患儿。根据第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儿分为正常组(白蛋白≥35 g/L)65例和低蛋白血症组(白蛋白<35 g/L)4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补液时间,以及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低蛋白血症组的平均住院天数((7.5±2.1)d vs (5.2±1.3)d)、平均发热时间((36.2±12.3)h vs (21.5±7.2)h)、平均补液时间((38.5±15.2)h vs (28.6±9.5)h)均显著延长(P<0.05),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有效率(70.0% vs 86.2%)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明显相关。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情,指导临床治疗。
孙媛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白蛋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小儿急性腹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含量、炎症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常规恢复正常、腹痛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恶心呕吐消失和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RP、WBC水平、肠球菌、大肠杆菌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乳酸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改善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含量,缩短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降低炎症指标,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杨丹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2024年
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本次从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两年时间中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挑选80例进行研究,在抽签法的运用中完成小组的划分,将常规治疗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提供给对照组、观察组,对其各项异常表现消失所用时间进行比较,还会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合患儿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一起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各项异常表现消失所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等与对照组差距明显,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在急性腹泻的治疗中选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作为治疗药物,其在患儿腹痛、大便异常、呕吐等不良症状的控制中作用表现突出,患儿用药后过敏、应激、恶心等不良症状出现的次数少,生活质量也快速得到恢复,所以该药物应用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确实有极大的益处。
朱博文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临床症状安全性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探究了急性腹泻儿童应用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效果。以河池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医学检查支持急性腹泻诊断结果的儿童,通过医嘱所用药物展开分组活动,各组别所用方案不同。对照组(n=49)以常规疗法为治疗方案,观察组(n=49)以常规疗法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应用为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监督指导下持续用药3d,之后评价所用药物的具体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数量指标更优(P<0.05)。研究发现,小儿急性腹泻后,不仅要采用常规疗法,还需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可以加快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肠道菌群水平,保障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黎春明蒙玉绸何凤娥童跃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常规疗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急性腹泻护理中运用分析
2022年
分析不同腹泻护理措施在小儿急性腹泻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22年3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儿进行腹泻护理分析,均患有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心数字分层法将儿分为甲组(33例,普通腹泻护理)与乙组(33例,全程腹泻护理),观察恢复时间指标、肠道菌群情况、儿疼痛情况、家属满意情况、护患冲突情况。结果:护理后,乙组腹泻儿恢复时间指标低于甲组腹泻儿,P<0.05;护理后,乙组腹泻儿肠道菌群情况高于甲组腹泻儿,P<0.05;护理后,乙组腹泻儿疼痛评分低于甲组腹泻儿,P<0.05;护理后,乙组腹泻儿家属满意度高于甲组腹泻儿家属,P<0.05;护理后,乙组腹泻儿家属护患冲突发生率低于甲组腹泻儿家属,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容易导致患儿脱水,引发生理指征紊乱,对其实施全程腹泻护理后可以有效改善其症候状况,恢复其肠道菌群健康,并且减轻腹泻儿患期间的疼痛感,让家属对于各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周佳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护患冲突肠道菌群
小儿急性腹泻血清白蛋白检测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腹泻血清白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脓毒症、是否合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不同住院时间(<7 d或≥7 d)、不同简易小儿危重症评分(简易PCIS评分)进行分组,即脓毒症组(n=28)、无脓毒症组(n=72),住院时间<7 d组(n=82)、≥7 d组(n=18),简易PCIS评分>72分组(n=84)、≤72分组(n=16),合并惊厥组(n=14)、未合并惊厥组(n=86),均为其实施血清白蛋白检测,对不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脓毒症组、住院时间≥7 d组、简易PCIS评分≤72分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6.98±2.67)、(38.02±2.69)、(36.78±2.54)g/L,均低于无脓毒症组、住院时间<7 d组、简易PCIS评分>72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4.119、3.468,P<0.05);合并惊厥组与未合并惊厥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结论为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实施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检测,可对其情进行反映,指导患者接受更加有效的治疗干预,以此改善其预后。
余井城陆峰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血清白蛋白脓毒症住院时间惊厥
小儿急性腹泻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
2022年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腹泻护理当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于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当中随机选取95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儿,在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同意后,准备1~95的号码牌,随机分发给每一位患儿。抽到单数的患儿归为实验a组,抽到双数的患儿归为实验b组。结果 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能够明显看到实验b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实验a组。而家长满意度则要明显高于实验a组。除此之外,实验b组患儿的腹泻时间只有时间退热时间等各项相关指标都要短于实验a组。且两组数据的对比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所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有着积极作用。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当中,对于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患儿康复速度的提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顾娟娟顾雪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急性腹泻病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研究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该次的研究,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50名因为小儿急性腹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研究采取对照法进行,将50名入组的小儿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小儿,分为治疗方法为抗炎、补液、止泻治疗的常规组,25名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实验组,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较。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联合了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其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可得出在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上,常规的治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且用药的安全性不会受影响,因此值得使用和推广。
蔡习春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小儿急性腹泻病
小儿急性腹泻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2021年
探究小儿急性腹泻护理方案,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急性腹泻患儿,时间范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其中42例设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2例设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从腹泻缓解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菌群、家长满意度着手,判定两组护理效果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在腹泻缓解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且观察组(95.24%)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道酵母样真菌数量更少,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更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上述指标则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予以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护理路径可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
张桂香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急性腹泻病肠道菌群满意度
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近期疗效。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蒙脱石散治疗)与观察组(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典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的近期疗效较好,利于患者症状改善、疾康复。
吴芳
关键词:双歧杆菌活菌蒙脱石散小儿腹泻近期疗效

相关作者

孙吉萍
作品数:22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腹泻 儿童 肺炎 腹泻患儿 维生素A
张振华
作品数:11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腹泻 小儿急性腹泻病 疗效 生物制剂
方鹤松
作品数:81被引量:1,749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腹泻 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
于云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急性腹泻病 腹泻病 病原学监测 病原学
关德华
作品数:19被引量:17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腹泻 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