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2篇“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章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在小儿肱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行手法整复至解剖或功能复位,随后对照组应用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试验组采用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携带角、Baumann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儿患肘Baumann角(78.15±1.88)°低于对照组(80.54±2.03)°,携带角(15.16±1.66)°高于对照组(12.51±1.26)°(P<0.05);试验组患儿患伤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9.14±8.04)分高于对照组(72.15±7.46)分(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刘俊锋赵红董英范小春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陈小龙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小切口肘关节功能并发症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骨折的影响
2024年
讨论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骨折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4年1-6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等。结果 实验组指标好转,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小儿肱骨骨折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其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指标,同时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可靠的护理方式。
代晓芹陈文瑾兰晓雯杨良妹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随机对照研究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干预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骨折护理效果研究
2024年
肱骨骨折患儿护理中,实施早期综合护理的作用。方法 纳入肱骨骨折患儿(均由本院接收;采样时间(起-止):2023.1-2024.1;样本量(N):86),将其均分为A组、B组(依据:随机数表):A组(临床干预:常规护理;N=43)、B组(临床干预:早期综合护理;N=43)。统计指标(A组vs B组):恢复优良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恢复优良率:A组76.74%,B组93.02%,B组更高(P<0.05)。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3d、7d,A组vs B组,B组更低(P<0.05)。生活质量(GQOLI)评分:A组vs B组,B组更高(P<0.05)。并发症:A组20.94%,B组4.66%,B组更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A组83.72%,B组97.67%,B组更高(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儿护理中,行早期综合护理具有确切价值,可推广。
陈倩怡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疼痛程度
前瞻性护理对小儿肱骨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小儿肱骨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并发症、生命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0、6.361,P<0.05)。研究组患者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配合锻炼、定期复诊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5、3.651、4.913、4.184,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6.410,P<0.05)。研究组的生理、社会、心理、环境等领域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omganxietyse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3.212、2.139、3.097,2.736,P<0.05;t=2.103,P<0.05)。结论:对肱骨骨折患儿应用前瞻性护理能够提高其肘关节功能、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并通过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儿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危丽卉黄春燕张厚敏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
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治疗观察
2024年
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收入的小儿肱骨骨折患儿予以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对比患儿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综合治疗有效率较高,家属临床综合治疗满意率高;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恢复结果更高且患者的Mayo肘关节功能指标结果更好。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疗效好,可推广。
孔强徐连彬胡均立叶子合李钊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小切口入路手术方式治疗肱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肱骨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交叉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n=25),采用常规开放性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n=25).对比2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消失、术后住院、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和术后7 d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消失、术后住院、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术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骨折患儿采用小切口入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术后疼痛消失、术后住院、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梁德斌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小儿小切口入路疼痛
早期功能锻炼对小儿肱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2024年
本文分骨折(小儿肱骨骨折)术后护理方案,重点采取早期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符合小儿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等要求患者,本次研究对象,共计选择60例,2023.01(开始)~2023.12(结束),病例选取时间,固定地点(本院小儿骨科)收治,随机抽签法后划分组别,DZ组—护理方法常规(纳入30例)、ZQKF组—护理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常规(纳入30例),对比ZQKF组、DZ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ZQKF组、DZ组Mayo评分的疼痛感情况(t值9.648)、稳定性情况(t值2.411)、运动情况(t值17.754)、日常生活功能情况(t值3.668)、总分(t值11.716),ZQKF组>DZ组(P<0.05)。护理后ZQKF组、DZ组,对比旋前活动度情况(t值9.648)、对比旋后活动度情况(t值4.988)、对比伸展活动度情况(t值12.770)、对比屈曲活动度情况(t值10.926),ZQKF组>DZ组(P<0.05)。护理后满意度对比结果(=6.405),ZQKF组>DZ组(P<0.05)。结论 肱骨骨折小儿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显著,肘关节旋前、屈曲活动度等明显增加,肘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护理满意度高。
许茹月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
单一麻醉与联合麻醉在小儿肱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单一麻醉与联合麻醉在小儿肱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同收治的120例肱骨骨折患儿,采用双盲法将纳入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A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对照B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SCB)麻醉、观察组给予两者联合麻醉方式,对比3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质量(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复苏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1)、插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2)、拔管或喉罩时(T3)]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 h肌力分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及嗜睡)。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82.50%)与观察组(95.00%)患儿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A组(6.50±1.85)min、(6.89±1.30)min、(9.05±2.02)min、(30.65±4.65)min、(57.55±3.15)min,对照B组(6.45±1.65)min、(6.78±1.22)min、(8.17±1.98)min、(29.79±4.62)min、(56.55±3.05)min,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时间(5.05±1.50)min、睁眼时间(6.05±1.12)min、拔管时间(6.85±1.55)min、手术时间(26.85±4.50)min、麻醉复苏时间(50.50±2.85)min均更短(P<0.05)。球形检验表示(P>0.05),表明因变量的协方差相等,满足球形检验。不同时间点的HR、MAP及CV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及CVP在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相应(P<0.05);SPO_(2)组别和时间之间无交互相应(P>0.05);组间HR、MAP、CVP及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h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肌力0级(0.00%vs. 0.00%vs. 0.00%)、1级
张强刘培培郑桢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气管插管全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苏醒质量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标、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淳淼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相关作者

蔚芃
作品数:273被引量:441H指数:11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关节镜 疗效分析 骨折 疗效
杜琦
作品数:2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肱骨髁上骨折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球铰 铰杆 交叉克氏针固定
黄晓蓉
作品数:36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肱骨髁上骨折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球铰 骨科 铰杆
武胜
作品数:16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椎间孔 铰杆 畸形发生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陈述荣
作品数:48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推拿 运动疗法 膝骨关节炎 表面肌电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