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2篇“ 小型底栖动物“的相关文章
潮汕海岸带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及小型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2024年
河口三角洲是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陆海作用复杂,生态环境脆弱。2021年6月以潮汕韩江三角洲河口群为研究区,开展了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和小型动物群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为6.66~1301.34μm;盐度为15.91~35.11,具有典型的河-海交互区特征;有机碳(TOC)、叶绿素a(chl a)、脱镁叶绿酸含量(Phaeo)均呈现由陆向海减少趋势。重金属Cu和Zn、Phaeo、透明度和砂含量是造成沉积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共鉴定出13个小型动物主要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为最优势类群(90%和38%),桡足类和多毛类居次。小型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95±195)inds./10 cm^(2)和(277.8±202.8)μg/10 cm^(2),整体上从陆向海呈增加趋势,在不同河口断面间差异显著。盐度和河口也是控制小型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真盐区(盐度>30)的群落相似性较高。小型动物丰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Phaeo和重金属(Cu、Zn、Pb、Cd)呈负相关关系;解释小型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佳环境组合是盐度和重金属Cd含量。基于重金属、有机污染指数及海洋线虫与桡足类比值三种环境评价方法,其结果均显示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位于河口入海口门处。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监测以及基于生态系统实施综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俞越王嫣贝范魏丰董建玮王红兵袁振威耿乐杜永芬李玉凤
关键词:沉积环境生态评价
胶州湾小型动物丰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研究
2024年
为了进一步对胶州湾小型动物有全面地了解,本研究于2018年春季(5月)对胶州湾15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动物调查取样,研究了小型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同时对这三个参数同沉积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研究海域共分选出16个小型动物类群,无论从丰度还是生物量,都以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小型动物的平均丰度为(89.689±43.007)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104.652±42.706)μg·cm^(-2),其分布都呈现出胶州湾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小型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0~2 cm)、中层(2~5 cm)和层(5~8 cm)的比例依次减小,丰度占总丰度的比例分别为47.73%、32.24%和20.03%;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小型动物的总丰度、线虫以及桡足类的丰度均同Chl 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线虫同桡足类丰度之比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以指示研究海域沉积环境整体优良。
祝琳陈晨杨湘君崔雯瑶邵聪聪滕安康于子山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环境因子
潮汕海岸带红树林小型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024年
红树林是海岸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动物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群体。基于2021年4月在潮汕海岸带红树林分布区7个站位的现场观测和样品采集,对沉积物环境、小型动物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共发现15个小型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丰度上的绝对优势(90.32%);多毛类在生物量上居首(58.44%)。小型动物平均丰度较其他红树林略高,其丰度分布和海洋线虫丰度,叶绿素a、脱镁叶绿酸、有机碳和重金属(Cd、Zn、Cu、Cr和Hg)含量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中部区域莲阳河北岸最高,向南向北均降低。不同斑块间的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70%),解释其群落结构差异分布的最佳环境因子是重金属Pb。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N/C)、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沉积物质量分级结果均表明研究区环境质量整体较差。
范魏丰唐荣叶俞越王洋耿乐董建玮杜永芬
关键词: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生态评价
一种滨海湿地沉积物小型动物诱捕装置
本发明涉及渔业诱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滨海湿地沉积物小型动物诱捕装置,包括浮板,浮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挡雨板,挡雨板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浮板顶部活动连接有电源,电源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一...
李海福李丽锋宋飞魏超宋爽孙迪苏芳莉曲波
渤海湾小型动物生态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样性研究
利用2020年渤海湾夏、秋两个航次,分别采集了17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动物赖以生存的沉积环境、丰度和生物量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以下简称线虫)的多样性、分类学和高阶元主要类群的系统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两...
翟红秀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分类学系统发育
蓬莱、威海沙滩小型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年
于2016年10月对蓬莱海水浴场、2018年7月对威海那香海沙滩进行了小型动物的采样调查。蓬莱海水浴场小型动物平均丰度为632.83±719.34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726.09±707.08μg dwt·10cm^(-2),鉴定出12个小型动物类群;威海那香海沙滩小型动物平均丰度为3461.96±2121.20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7617.35±5804.83μg dwt·10cm^(-2),鉴定出10个小型动物类群。两个沙滩的小型动物的丰度、生物量都具有显著的潮区差异。蓬莱海水浴场小型动物丰度在潮区间的变化规律表现为低潮带>中潮带>高潮带,生物量表现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威海那香海沙滩小型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在潮区间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Pearson分析表明蓬莱海水浴场小型动物及主要类群的丰度与各环境因子都无显著相关性,威海那香海沙滩小型动物丰度与沉积物粒度参数显著相关。BIOENV分析表明,温度、pH值、溶氧量、中值粒径、偏态系数的组合能最好地解释蓬莱海水浴场小型动物群落结构,pH值、总有机碳含量、偏态系数的组合能最好地解释威海那香海沙滩小型动物群落结构。
杨丽莉李亚男阮振衡星宇慕芳红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沙滩
一种测定沉积食性小型动物摄食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沉积食性小型动物摄食量的方法,采用了基于水体颗粒有机碳含量测定的摄食量测定方法,由于沉积食性动物的食物以颗粒有机颗粒的形式被摄食,消化残渣排出体外后也成为悬浮或沉积颗粒有机物,因此根据其生活环境中...
黄国强刘旭佳董兰芳钟声平黄亮华刘永宏高程海
夏、秋季南黄海小型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为研究南黄海小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于202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南黄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野外观测和采样,对小型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垂直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小型动物类群15个,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在两个航次中分别占小型动物总丰度的75.6%和84.6%。其他较重要的类群还包括桡足类、轮虫类和枝角类等。夏季和秋季小型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14.9±32.1)ind./(10 cm^(2))和(350.8±30.7)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651.7±98.0)μg/(10 cm^(2))和(589.2±37.1)μg/(10 cm^(2))。小型动物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在季节分布上,小型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沉积物中值粒径是引起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夏季小型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秋季小型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差异不显著。推测黄海冷水团是影响夏季小型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小型动物的数量和类群多样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对南黄海小型动物的研究较低,其中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是引起南黄海小型动物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值(N/C比值)评估显示秋季该区域存在有机污染,这一结果与应用大型动物对同一区域进行环境评价的结果不一致,对于应用N/C比值评价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宋远柳刘晓收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生物量南黄海
东寨港红树林凋落叶附生小型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年
小型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的凋落叶附生小型动物及其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凋落叶附生小型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共发现十二个小型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类和桡足类相对丰度分别为67.67%和29.31%。凋落叶附生小型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27±3.35 ind·g^(-1),平均生物量为4.94±2.35μg dwt·g^(-1)。凋落叶附生小型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在不同红树林间差异显著,白骨壤、红海榄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混合红树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丰度、生物量与凋落叶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显著负相关,与偏态系数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凋落物纤维素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态系数的环境因子组合能最好地解释小型动物的群落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加深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问题的解析提供新的视角。
王娟宋迎春张烨李诗川刘小玉慕芳红
关键词: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凋落叶东寨港
九龙江口潮下带春季小型动物分布及优势类群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小型动物世代周期短,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分布格局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为了解福建省九龙江口小型动物分布及多样性,于2018年4月(春季)在九龙江口潮下带沿着盐度梯度设置11个站位,进行小型动物类群、密度以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小型动物类群,分别是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动吻类、端足类、介形类、双壳类、纽虫,以及其他类.小型动物和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3±404)ind/(10 cm^(2))和(292±414)ind/(10 cm^(2)).此外共鉴定出海洋线虫58属,主要优势属有Daptonema、Desmodora、Sabatieria、Parodontophora、Spilophorella和Neochromadora.海洋线虫主要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地理位置接近的站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也较相似,部分站位平行样间呈现较高的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根据海洋线虫的各项生物变量进行九龙江口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近河口和远河口的环境受到污染或扰动较大.盐度低的站位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盐度可能是影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傅素晶饶义勇林和山赵小雨陈丙温蔡立哲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相关作者

郭玉清
作品数:56被引量:233H指数:11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研究主题:海洋线虫 小型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群落结构 红树林湿地
张志南
作品数:101被引量:1,331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研究主题:丰度 生物量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大型底栖动物 小型底栖生物
刘晓收
作品数:45被引量:29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小型底栖动物
林荣澄
作品数:72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型底栖动物 丰度 白令海 赤潮 珊瑚礁
黄丁勇
作品数:27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型底栖动物 丰度 白令海 生物量 底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