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046篇“ 小学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章
-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 2024年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关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 高文清
-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情感社会适应能力
-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
- 2024年
- 2021 年 7 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行“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赋予了“双减”政策的革命使命。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中小学课堂必须不断完善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构建中小学高效课堂,实现义务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陈北燕阮海燕
-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
-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 2024年
-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农村小学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家校合作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学校适应时代变革,加强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基于农村小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做了重点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赵春生秦天莉赵克亮
- 基于成长型思维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 2024年
- 成长型思维是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智力和能力都能够通过努力而提高,对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能够通过颠覆固有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教学及重构教学关系等,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个体成长源和动力源不足、教学的场域和主体缺失、教学实践与思维方式相分离、“负性评价”盛行等问题,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应从成长型思维培养基础、环境、渠道及内驱力等方面入手,调动各个教学主体的内生力,并对教学进行创新,切实发挥成长型思维对基础教育的推动作用。
- 菲鲁热·艾力
-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基础教育改革
-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 2024年
-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促进课程教学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实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但在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还面临过分追求形式转变、小组划分不均衡、学生缺乏深度合作及参与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发展困境。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小组划分、强调合作交流及创新教学实践等策略,逐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环节,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全方位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麦迪乃·艾比布拉古丽娜·玉素甫
-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 VR/AR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思维和见识不断拓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育人导向,推动了育人内容的变革和育人方式的改进。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汲取知识,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VR技术以虚拟现实为基础,让使用者获得沉浸式体验;AR技术,就是在现实中叠加虚拟的要素,让使用者的视觉效果得到提升。两者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其独特的优点也受到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 张德梅郭媛媛
-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育人方式创新教学方式VR技术
- 中小学课堂教学定性诊断的基本范式及其实践路径
- 2024年
- 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是课堂教学中两个相互对垒又彼此联系的重要诊断方法。定性诊断是在对定量诊断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主要表现为两种共存的课堂诊断范式,即经验—反馈的实践范式、体验—归纳的解释范式。经验—反馈范式存在教师主体意识旁落、诊断结论片面、诊断效用弱化、诊断价值失灵等局限;体验—归纳范式存在对诊断者专业性要求过高、诊断过程的现代性不足、诊断方法普适性较差、诊断双方矛盾性较强等缺陷。课堂教学有效的定性诊断需要从诊断主体多元化,形成专业化的诊断共同体;诊断取向实践化,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方法多样化,促进方法与对象的适切发展三条路径着手。
- 任玥姗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
- 美育视域下中国民间舞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2024年
- 教育部于2022年4月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艺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舞蹈”首次被纳入我国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正式提出了义务教育舞蹈课程的具体教育方针和目标。中国民间舞蹈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还是各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蕴含着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气息,体现着我国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风俗和精神信仰。在中小学实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既能美化学生心灵、锻炼其身心,又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所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
- 王新颖张续周虹王星月
- 关键词:美育中国民间舞
- 朋辈榜样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基于观察学习理论被引量:2
- 2024年
- 朋辈榜样作为小学生身边的重要同伴,易被学生接受和效仿。本文依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树立朋辈榜样端正学习态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朋辈榜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可行之策,也是优化学风的有效途径。
- 刘丽
-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观察学习理论
- 信息技术支持下蒙古族文化融入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 2024年
-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深厚,其独特的手工艺和艺术形式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促进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其融入农村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音乐、美术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蒙古族的传统唱歌、跳舞,以及丰富的民族故事。此外,文科教师也会向学生们介绍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将蒙古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教育政策和制度,确保民族文化的正确传授方式,并最大化地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使美术课堂成为展示和传承蒙古族服饰等文化要素的平台。这样的教学实践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还能提高内蒙古地区学校的教学水平,为蒙古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它囊括了蒙古族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本文就小学教育中渗透蒙古族文化为支点,就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说明。
- 刘喜瑞
-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教学实践
相关作者
- 吴良根

- 作品数:186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教育学会
- 研究主题: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 化学新课程 化学实验 课程
- 周成平

- 作品数:26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 教学方法 教师 教书育人
- 林建祥

- 作品数:42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养 LOGO
- 周进军

- 作品数:29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
- 研究主题:新课程背景 小学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师 农村教师
- 刘璐

- 作品数:21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营养因子 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 道德治理 课堂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