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8篇“ 小血管炎“的相关文章
从伏邪角度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2024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因病机特征与伏邪致病特点密切相关,正虚邪实是此病之关键,扶正祛邪须贯穿于此病治疗的各个时期。从伏邪角度论治此病,临床应用颇具疗效。
张玉娇马秀琴
关键词:血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伏邪扶正祛邪
颗粒体蛋白前体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于温露
黄马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免疫性血管炎慢性创面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黄马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免疫性血管炎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免疫性血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和醋酸泼尼松片,创面局部予以黄马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雷公藤多苷片口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减少,愈合率提高,伯明翰血管炎性活动性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均下降,血清VEGF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ESR均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马酊联合雷公藤的使用能降低免疫性血管炎活动性,减轻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提高创面愈合率。
何姚姚陈岚罗朝熙熊贵莉曾充聪银曼羽曹艳尹千璐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慢性创面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与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在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策略下,感染成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治疗中主要的并发症及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同时,感染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诱发和加重AAV,增加AAV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临床实践中,活动期的AAV与感染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需从多个层面、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区别感染和AAV,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目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及对病原体深入的认识,将利于进一步理解感染与AAV间的密切关系,为两者临床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高畅马良苟慎菊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免疫抑制
甲巯咪唑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
2023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又叫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自身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一种甲状腺毒症,在中国,最多的原因就是弥漫性毒素甲状腺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治疗方法分别是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和放射碘治疗。目前已知的主要有硫脲和咪唑两种类型,其中以 MMI和 PTU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抗嗜酸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简称 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与甲巯咪唑相比,丙硫氧嘧啶更有可能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巩膜、关节痛、肌痛,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会引起肾球肾和肺出血。本文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讨论,考虑甲巯咪唑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诊断明确。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和病情的准确评估,是其决定治疗策略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对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至关重要。
谢佩
关键词:甲亢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
淋巴细胞亚群在狼疮性肾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决策体系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狼疮性肾(Lupus Nephritis,LN)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
张丽君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疾病活动度
ATG3 rs2638029、rs3732817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自噬相关基因(ATG)3 rs2638029、rs3732817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联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94例AAV患者(AAV组)和19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ATG3 rs2638029、ATG3 rs3732817位点的基因型,并收集受试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AAV易感性、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ATG3 rs2638029、ATG3 rs3732817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AAV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969,r^(2)=0.249),两位点可构建3个常见单体型,在AAV组和对照组中,各单体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3 rs2638029及rs3732817不同基因型之间,水肿、血尿、蛋白尿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3 rs2638029位点不同基因型IgG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G3 rs3732817位点不同基因型白蛋白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人群中的AAV患者ATG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gG水平升高、低白蛋白血症相关联,但可能与AAV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关联性。
韦静思饶金兰朱艳朱艳黎伟黎伟黄莉
关键词:自噬单核苷酸
免疫抑制剂在原发性血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2年
研究分析在原发性血管炎治疗中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原发性血管炎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药联合非甾体抗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后一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半年内,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药物治疗的实验组缓解率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较为优异;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情况,实验组的复发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的发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表明在应用环磷酰胺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肝脏损伤和白细胞血象情况。结论: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血管炎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照比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药物治疗时的复发率要低,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宁跃君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原发性小血管炎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MPA18例,GPA 3例和EGPA 1例。其中病理类型中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共20例,占比90.91%。22例患者均随访6~69个月,其中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0例,死亡6例。根据随访结局的不同,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指标和项目进行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蛋白酶3阳性、血管炎活动评分超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单纯激素是否联合环磷酰胺、24 h尿蛋白量超标等均属于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血管炎活动评分、间质性肺疾病和24 h尿蛋白量是决定患者进入终末期或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分型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针对患者开展密切的检测以确保治疗效果。
蒋艳君李永唐彬
关键词: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预后影响因素
预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脏发展风险的装置和模型训练方法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预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NCA)的肾脏发展风险的装置和模型训练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输入单元,配置为输入具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的目标用户的三个临床病理参数的值作为输入变量,所...
赵明辉陈旻李志盈王晋伟王瑞雪

相关作者

赵明辉
作品数:379被引量:2,050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靶抗原 原发性小血管炎 ANCA
章友康
作品数:240被引量:1,454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肾小球疾病 薄基底膜肾病 肾病综合征 小血管炎
陈旻
作品数:75被引量:31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血管炎 原发性小血管炎 靶抗原
薛超
作品数:80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态性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IGA肾病 基因多态性
王海燕
作品数:570被引量:7,468H指数:4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肾疾病 肾小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