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0篇“ 小说观念“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阐释路径
2025年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便成为当代古代小说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应该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根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实际,客观地探讨各个时代的小说作者、小说文体、小说观念的存在形态,探讨具体学者对于小说概念的实际见解,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观念之间的传承、演进、变异和重组,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展有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理解,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
王齐洲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小说观念历史逻辑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2025年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王齐洲
关键词:历史演义明代
从大众娱乐到发愤著书--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与体制的确立
2025年
明代通俗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受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变化的影响。文人精神世界的变迁刺激了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促进了通俗小说体制的发展和定型。从明代中期开始,通俗小说观念由娱乐大众、羽翼信史、裨益风教,演变为自我书写、情怀表达、发愤著书,文人参与通俗小说的评点和创作,将传统诗文精神和手法引入通俗小说,糅合话本、史书、传奇中的因素,渗入历史哲学、生存体验、文人意识,创造了一种叙事、抒情、言志功能合一的新的文学体裁。明代后期,通俗小说中主体精神的强化、情感因素的增加以及基于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和人性反思,与成熟定型的通俗小说体制结合,使通俗小说走向雅化,这种雅化经过明末清初,到清代中期达到了巅峰。
李明军
关键词:通俗小说小说观念发愤著书雅化
弋舟小说观念及其创作实践研究
浸润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与文化语境中,新世纪小说呈现出“人的再次发现”的生长点,催生了与其相契合的小说观念。弋舟的创作始于新世纪,他关注新世纪以来人类精神世界的困境与荒芜,随着其作品持续发表,弋舟创作日趋成熟。其小说创作...
蒋梦姣
关键词:弋舟小说观念救赎精神
从林纾和梁启超的分歧看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冲突
2024年
林纾和梁启超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林纾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翻译了大量外国小说,对众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则以对“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启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因为曾经有着相近的政治倾向及共同提倡小说以开启民智,林纾与梁启超一度志同道合,但终因知识结构的差异、政治态度的“变”与“不变”,导致二人缺乏“了解之同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龃龉。从林纾和梁启超的分歧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冲突和中国现代文学萌发之际不同思想理念的角力,以及由此呈现的中国现代文学场的复杂面相。
黄晓燕金进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论纲被引量:9
2023年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王齐洲
关键词:古代小说观念史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与发展
2023年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宋代已经成熟,促进其成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居民户籍独立和坊市制度废除使得市民文化消费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北宋仁宗朝是“说话”艺术成熟期,南宋高宗朝是“话本小说”成熟期,而通俗小说观念也随着通俗小说的成熟而成熟,其理论表达可以罗烨《醉翁谈录》的《舌耕叙引》为代表。宋代之前,通俗小说和通俗小说观念经过了漫长的孕育过程,这一过程从先秦时期即已开始。宋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观念有了全面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都能够明确区分子部文言小说和民间通俗小说这两类不同类型的小说,并对通俗小说具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二是对通俗小说作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概括,诞生了具有理论概括力的独立的通俗小说定义;三是产生了许多关于通俗小说的理论,包括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艺术论,并诞生了小说评点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小说批评形式。
王齐洲
近代中学国文教育与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
2023年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确立教育宗旨、设置课程标准、安排课程练习、设计学科考试内容等环节,会对学生形成文学观念带来极大影响。在近代中学国文教育中,重视探讨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人类情感思想、想象憧憬等,将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等作为重点内容。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侧重于选择现代小说作品,通过对这些小说作品结构、故事情节、创作方法等的讲解,促使学生形成现代小说观念。本文分析了近代中学国文教育的概念,并分析了教育中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以期提供参考。
潘欣雨
关键词:国文教育
叙事的艺术:传统与现代小说观念之比较——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的设计与实施
2023年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小说单元,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将在这一单元第一次集中接触小说这一文体。对此,单元大概念或核心学习目标可定位为:叙事的艺术——理解和赏析不同叙述视角的表达效果。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化对小说体裁的一般理解,而且要学会辨析传统和现代小说观念的不同,体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小说作品的独特魅力。
胡根林刘永超柯力萍
关键词:叙事小说
刘知几小说观念探析
2022年
刘知几虽仍恪守《汉志》小说观念,却又非全剿袭《汉志》旧说,其小说观念不只限于街谈巷语,还包括苟谈怪异、务述妖邪之杂记。同时,他还充分认识到了方士小说的虚构特性。尽管他把街谈巷语和务述妖邪的小说纳入历史的范畴,但他也充分认识到了外传小说的文学特性,这对中国小说由古变今——从“街谈巷语”到“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这一发展历程来说,其意义无疑是积极的。因此,无论他对这些特性采取何种态度,都对小说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孔德明
关键词:刘知几小说观念

相关作者

贺根民
作品数:140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金瓶梅》 小说观念 小说评点 晚清小说 《金瓶梅》评点
王齐洲
作品数:159被引量:58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观念 小说家 小说 小说观念 孔子
郝敬
作品数:40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 小说观念 杂传 文体 《史通》
王炜
作品数:79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沈德潜 小说观念 八股文 文学学科 明代
张乡里
作品数:24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观念 博物 考辨 小说 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