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7篇“ 小鼠T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章
- 低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 2024年
- 为探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以及FOS与GOS组合物(FOS+GO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辅助型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采用FOS、GOS和FOS+GOS分别孵育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和PCR技术测定Th1、Th2型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T-bet、GAT A-3的表达情况,明确Th细胞分化方向。FOS、GOS和FOS+GO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与其添加浓度相关,125μg/mL质量浓度的FOS、GOS和FOS+GOS均能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其中FOS+GOS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在无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时,FOS+GOS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在有ConA刺激下,几种处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差异不显著。GOS和FOS+GOS处理均能够提高Th1型细胞因子IF N-γ的分泌量以及IF N-γ和I L-2 mRNA的表达水平,并能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 L-4的分泌量以及I L-5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T-bet/GAT A-3的比率。FOS+GOS与GOS单独处理均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能调节Th1/Th2平衡,具有潜在的抗过敏功效。
- 刘笑含李天歌高婧昕毛学英
- 关键词:低聚糖脾淋巴细胞增殖免疫调节TH1/TH2平衡
- 山豆根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山豆根多糖(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S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设置细胞对照组和400μg/mL SSP药物组,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技术的全转录组测序数据,用DeSeq 2.0软件对mRNA、lncRNA和miRNA进行差异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分析。在DEGs中随机筛选出与炎性反应相关的mRNA、lncRNA和miRNA,利用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400μg/mL SSP药物组共获得658个DEGs,其中373个上调,285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与免疫及炎性反应等相关,主要富集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视黄酸诱导型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样信号通路、调控干细胞多功能性信号通路、FOXO(forkhead box O)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RT-qPCR结果与全转录组测序的基因表达水平保持一致;对转录组DEGs的分析结果显示,山豆根多糖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下游炎症信号通路和免疫相关通路调控机体的炎性反应,该研究为山豆根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 柏晶晶周家芳贾妮娜黄昌巧袁海峰余小丽蒋丽群胡效东李艳华胡庭俊
- 关键词: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录组学炎性反应
- 模拟微重力环境维生素B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了解维生素B1对模拟微重力环境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细胞,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效应,用有丝分裂源刀豆球蛋白A刺激淋巴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处理细胞,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及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模拟微重力效应可使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而维生素B1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模拟微重力培养的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结论:维生素B1可能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 司少艳吴莹莹秦亚亚尚颖马小淯宋淑军
- 关键词:维生素B1模拟微重力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因子
- TNFAIP3表达水平对MRL/lpr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及其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对MRL/lpr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在免疫及炎症反应中发挥功能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腺相关病毒(AAV)感染提高MRL/lpr小鼠TNFAIP3的表达,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中TNFAIP3、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9(TLR9)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TNF-α和IL-6的水平,分析TNFAIP3与TLR7/TLR9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过表达MRL/lpr小鼠B淋巴细胞的TNFAIP3后,该组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TNF-α和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显示TLR7、TLR9蛋白及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AIP3可能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中TLR7/TLR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抑制MRL/lpr小鼠体内自身抗体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缓解MRL/lpr小鼠的病情进展。
- 栾春艳孙艺萱李晓岚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
- 静电场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及其机制
-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全球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输电电压等级达1100 k V,线下地面附近电场强...
- 董丽
-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静电场脾淋巴细胞增殖ERK1/2信号通路
- 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影响糖代谢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治疗CIA...
- 王群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T淋巴细胞糖代谢
-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2-104对细粒棘球蚴活性及小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
- 2023年
- 探讨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2-104对细粒棘球蚴活性及小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2-104干预细粒棘球蚴,伊红染色法检测细粒棘球蚴活力,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情况;采用MTT法确定H-2-104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H-2-104对T淋巴细胞凋亡及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H-2-104对T淋巴细胞及细粒棘球蚴培养液上清中IL-9表达水平的影响。伊红染色结果显示,H-2-104干预3 d后细粒棘球蚴存活率为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药物组细粒棘球蚴超微结构被破坏,H-2-104组破坏程度强于阳性药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高浓度H-2-104干预小鼠T淋巴细胞后总凋亡率为30.25%,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高浓度的H-2-104能够促进CD4^(+)T细胞的分化;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H-2-104组能够显著下调T淋巴细胞及细粒棘球蚴培养液上清中IL-9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H-2-104能够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分化的趋势,降低T淋巴细胞及细粒棘球蚴培养液上清中IL-9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和促进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抑制棘球蚴在宿主体内生存发育。
- 卡地尔亚·库尔班段永只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何荣东高惠静滕亮
- 关键词:骆驼蓬细粒棘球蚴T淋巴细胞
- 灭活的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B/R菌株)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灭活的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B/R菌株)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方法以PBS、BCG菌株、B/R菌株与灭活B/R菌株为分组方式,单次皮下接种免疫C57BL/6小鼠。于免疫后第9周、第12周和第15周,分别取各组小鼠脾脏,提取脾脏淋巴细胞。各组脾脏淋巴细胞半数直接检测,其余部分进行体外培养,并按实验设计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刺激,而后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未经PPD刺激和经刺激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T_(CM))和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_(EM))数量。结果免疫后未经PPD刺激,第9周时,灭活B/R组、B/R组、BCG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3.20,P<0.05)与CD_(4)^(+)T_(EM)(F=28.15,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8.92,P<0.05)与CD_(8)^(+)T_(EM)(F=6.13,P<0.05)高于PBS组。第12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5.97,P<0.05)与CD_(4)^(+)T_(EM)(F=13.60,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5.52,P<0.05)与CD_(8)^(+)T_(EM)(F=20.15,P<0.05)高于PBS组。第15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5.40,P<0.05)与CD_(4)^(+)T_(EM)(F=7.43,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6.57,P<0.05)与CD_(8)^(+)T_(EM)(F=9.27,P<0.05)高于PBS组。免疫后经结核特异性抗原PPD刺激,在第9周时,灭活B/R组、B/R组、BCG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9.66,P<0.05)与CD_(4)^(+)T_(EM)(F=11.20,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7.24,P<0.05)与CD_(8)^(+)T_(EM)(F=9.30,P<0.05)高于PBS组。第12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9.33,P<0.05)与CD_(4)^(+)T_(EM)(F=6.94,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67.71,P<0.05)与CD_(8)^(+)T_(EM)(F=10.86,P<0.05)高于PBS组。第15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39.88,P<0.05)与CD_(4)^(+)T_(EM)(F=11.93,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138.80,P<0.05)与CD_(8)^(+)T_(EM)(F=38.47,P<0.05)高于PBS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5�
- 丰启盈邓喜玲张杰董江涛柳小玲梁粟王菊张辉吴江东章乐吴芳张万江
- 关键词:灭活疫苗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
- 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干燥云南黑松露粉末进行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及乙酸乙酯相部分样品分别采用C 18反相柱、凝胶柱进行分离、浓缩;噻唑蓝(MTT)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Anti-CD3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D_(3)^(+)及CD_(4)^(+)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共分离得到组分17个。其中水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8个,记作1-8;乙酸乙酯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9个,记作A-I。MTT结果显示,在ConA诱导下,F号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促增殖活性。ELISA结果显示,在Anti-CD3诱导下,1、F和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分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F和G号组分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_(3)^(+)T细胞表达,1和2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_(4)^(+)T细胞表达。结论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可激活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FN-γ和IL-2,提高IFN-γ及CD_(3)^(+)、CD_(4)^(+)细胞表达,具有一定免疫调节活性。
- 苏银芳徐梓涵袁雨欣李干鹏祁艳艳王芳蔡正达
- 关键词:脾淋巴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 茶树菇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茶树菇多糖(Agrocybe aegerita polysaccharid,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为阐明AAP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AAP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以安全浓度进行后续试验;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设置细胞、脂多糖(LPS)和植物血凝素(PHA)3个对照组,筛选出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CD4^(+)/CD3^(+)和CD8^(+)/CD3^(+)比值的影响,利用ELISA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于1000μg/mL 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AP均可极显著协同LPS和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1);125和250μg/mL AAP可极显著提高CD4^(+)/CD3^(+)和CD8^(+)/CD3^(+)比值(P<0.01),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含量(P<0.05;P<0.01)。【结论】AAP可协同LPS和PHA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表面CD4^(+)/CD3^(+)和CD8^(+)/CD3^(+)比值及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陆辉蔡高峰武彩红邱树磊袁橙陈晓兰刘芸覃凯莉
- 关键词:小鼠淋巴细胞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