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2篇“ 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相关文章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基于3237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年
培育和铸牢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锚定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而摸清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则是开展有效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以南疆地区的3000余名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就读年级、生源地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等是影响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现状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女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更为强烈;K地区的地域因素较为显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程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弱成正比;不同年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U型变化,受到就读层次、知识储备、社会认知以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的影响。
阿巴拜克热·买买提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影响因素
波密县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2023年
为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平衡学生休息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两个目标,国家及时出台“双减”政策,重塑正确教育氛围,2022年下半年,叠加新冠疫情对我县教育教学秩序的冲击,我县中学生的心理行为均发生了一系列较为明显的波动和变化,这在下半年的网上授课和后期的线下授课中均有表现。部分一线教师反映,学生归校后出现了较为突出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学业期待降低、校园破坏力变大、卫生习惯变差、深夜结伙翻墙等不良行为。为准确了解波密县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真实状况,探讨其心理变化和行为转变发生的内在机制,我们对在校生进行了全面筛查。
王静谭敏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
云贵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调查云南贵州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云贵地区1562名少数民族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文化适应压力量表(语言压力、歧视和偏见、文化丧失状态3个维度)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量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个维度)测量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性别、年级、居住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及各量表、分量表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状况健康占68.8%,轻度心理问题占30.3%,中度心理问题占0.9%;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05),在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P<0.01),在农村、城镇和大中城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5,P>0.05);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1;F=4.956,P<0.01;F=4.243,P<0.01;F=8.084,P<0.0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各因子和4种应对方式均呈现显著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压力应对方式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影响,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β=-0.130,0.063,0.188,0.292)。结论云贵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顺应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效应,固守、放弃、回避应对方式有消极影响效应。
柳曼杨通华刘平张庆林张劲梅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国2010—2019年5个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结果 2010—2019年,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0.7%,0.3%,0.5%和1.3%上升为4.3%,2.8%,1.2%,1.3%和3.5%,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8.0%,7.2%,8.4%上升为24.7%,20.1%,12.6%,19.8%(Z值分别为6.15,6.71,4.12,3.06,5.26;11.88,13.42,6.70,11.08,P值均<0.05)。2019年,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男生优于女生,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结论 五大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2010—2019年间有所改善,且性别差异缩小,但距离国家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要针对女生、16~18岁学生特点,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刘云飞师嫡钟盼亮党佳佳马宁蔡珊胡佩瑾马军宋逸
关键词:体质性别因素少数民族
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态度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第六中学和第二十中学为例
2023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要聚焦民族地区实施“推普攻坚”行动,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语言态度深刻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现状、语言认同和国家认同,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态度,能更好地促进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语言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出发,调查分析了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态度。调查发现,被试学生整体上对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积极态度,同时也存在一些学习上的困境。对此,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拓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刘涛阿依博塔·赛日克
关键词:新疆兵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中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特征探究——以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学习行为可以预测学业成绩并可以显著改善学习结果。针对西藏区内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而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成绩高这一事实,研究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特征并探索中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可为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理科难题提供新的视角。运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自编问卷数据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能在24.7%的水平上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群体主要分为优秀学习者、良好学习者、波动学习者和困难学习者四类,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自信心或学习策略等学习行为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可以成为预测学业成绩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观念,聚焦学习行为并围绕“三个转向”改革自己的教学:从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学生学习行为、从外显学习行为转向内隐学习行为、从分类教学转向循类教学,从而通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
贺能坤黄春春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
全球在地化认同与外语学习的文化资本投资——一项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外语学习与语言使用现状为期一年的调研,聚焦于全球在地化认同(glocal identity)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外语学习实践,研究表明即使地处中国西南中小城市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其全球在地化认同已经形成,外语学习凸显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当学习者身份及其族群文化实践在课堂中得到支持时,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明显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即使深深认同本民族母语文化,也不影响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英语等语言的认同。引导多语教育,也能够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余洋洋巫达
关键词:少数民族青少年外语学习文化资本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通过边界通透性、外群体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跨民族友谊;跨民族友谊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徐科朋杨桃张姝玥张积家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
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对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主动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跨民族友谊对民族团结、青少年心理健康等...
杨桃徐科朋冯泽亚陈佳莉梁治慧李成立刘荣婷
关键词:心理健康
跨文化敏感性影响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双文化认同整合的中介和文化自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跨文化敏感性、双文化认同整合、文化自信、民族团结意识4个量表对549名年龄在12~17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跨文化敏感性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影响,探讨双文化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及文化自信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中学生拥有高水平的跨文化敏感性、双文化认同整合、文化自信、民族团结意识,且两两之间呈现正相关;(2)跨文化敏感性对民族团结意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跨文化敏感性正向预测双文化认同整合,双文化认同整合正向预测民族团结意识,双文化认同整合在跨文化敏感性与民族团结意识关系中起中介作用;(4)相比于高文化自信青少年,在低文化自信青少年中,跨文化敏感性对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正向影响更强;(5)与高文化自信青少年相比,在低文化自信青少年中,双文化认同整合及跨文化敏感性都显著影响民族团结意识。整个研究表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增强双文化认同整合能力、提高文化自信可以促进其民族团结意识。
张姝玥苏嘉韵张诗雨何玉梅张积家
关键词:文化自信

相关作者

张劲梅
作品数:27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文化适应 心理健康 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
张庆林
作品数:521被引量:3,894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事件相关电位 ERP研究 顿悟 ERP 脑机制
林潇琪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学生 少数民族中学生 少数民族 量表编制 问卷
何克
作品数:29被引量:208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 禁毒教育 教育读本 吸毒者 成就动机
岑粤
作品数:20被引量:18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英语写作 人才管理策略 少数民族中学生 商务英语 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