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96 篇“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的相关文章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专题(笔谈) 2024年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 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 ,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 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 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 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 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 特征丰富着“文学 湘军”和湖南文学 的民族 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 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 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 文学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王春林 杨玉梅 王士强关键词:少数民族作家 文艺评论家 文学走向 湖南少数民族 回族作家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2024年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 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 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 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 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 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 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 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 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 文学 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 作家的文学 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 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申朝晖 易辰希 李俭普《文学 评论》与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述论(1957—1966) 2023年 在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影响下,1957年3月12日,由文学 研究 所主办的全国性的文学 研究 刊物《文学 研究 》在北京创刊(后改名为《文学 评论》)。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民族 识别工作还未完成,一批少数民族 作家的身份没有得到确认,除中国作协贵州分会外,各少数民族 地区作协分会尚未成立,各民族 间由于语言文字和地域阻隔,相互交流不多。少数民族 文学 在这段时间还只是被当作政治团结和文学 普及工作的对象。也就是说,《文学 研究 》创刊时,少数民族 文学 刚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也才起步。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自《文学 研究 》创刊至1966年6月14日《文学 评论》停刊,它与少数民族 文学 的研究 有怎样的关联呢? 向贵云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中国作协 语言文字 历史语境 “译”中国·“传”华声:日本学者西胁隆夫译传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2023年 中国少数民族 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外传播备受重视,目前我国对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 文化的海外学者也十分关注。本文梳理西胁隆夫四十余年的学术成果,分阶段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他于各时期的学术成果以及与我国学者的交流,分析西胁隆夫的译介与研究 对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的影响与意义。综合而言,日本学者西胁隆夫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四十余载,曾多次来到我国西北、西南、北方少数民族 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参加相关研讨会,发表论文,著书立说,将《阿诗玛》《玛纳斯》等中国少数民族 民间文学 作品译介到日本,并开设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相关课程,为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岩 郑洁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译介研究 与历史共同成长: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史纵论 被引量:3 2022年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文学 ”的“研究 史”,是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 研究 活动和知识生产呈现出了多样性、丰富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现实性基础之上。这样,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史便历史性地与中华民族 的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和中华民族 共同体建设历史相伴相生、共同成长。 李晓峰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研究史 从近十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看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重点与发展态势 2022年 2011-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立项反映出少数民族 文学 这一带有鲜明国家话语形态的学科表现出国家支持与学术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据此对少数民族 文学 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重在基础性文献工作和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论话语建构,最终的研究 目标是在民族 智慧中发掘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总结其如何参与促成了中华多民族 文化的共同发展,探讨少数民族 文学 的多元化特征,概括民族 表达范式,提炼中国文学 的民族 诗学元素。 苏珊关键词:民族文学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的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 2021年 长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 文学 是海外学界关注和研究 的焦点之一。从研究 特征来看,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 的生产性、话语性研究 及实证调查更为重视,对国内学界忽视的不同主体间互动性内容也更为关注,相关研究 较为零散并分布于多种学科。通过梳理海外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的整体现状,指出部分海外研究 成果中的意识形态偏见及相关问题,认为其研究 否定了中国多民族 交往交融共生的关系,无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形态下文学 创作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邱婧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偏见 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 史》为例 2021年 引言《哥伦比亚中国文学 史》(The of Chinese Literature)由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Mair)领衔组织海外汉学四十多名专家参与编撰,自2001年和2016年英文、中文版本相继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仅2016—2020年间国内学术界针对其学术观点进行探讨的文章就达十多篇,主要讨论这部著作对中国文学 史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整体呈现状态。^(①)这些评论文章从各个视角介绍评析了《哥伦比亚中国文学 史》,显示出国内学界对以海外视角探讨中国文学 史的重视。 多洛肯 张晗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他者视域 海外汉学 2019年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综述 2020年 2019年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总体上趋于平稳,随着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到来,回顾总结过往学术史的经验,整理少数民族 文学 史料,并试图开拓新的方法与理论,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但因为学科积累的薄弱,许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下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本年度的研究 做一个以点带面的综述。 刘大先关键词:文学史料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学术史 新中国成立 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七十年 2020年 少数民族 文学 研究 的发生与确立,与中国民众及中国共产党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的实践密切相关,并在取得民族 解放与民族 独立进而走向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下来。它的诞生与发展具有明确的政治性,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试图将包含着多样来源的“传统文化”与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想象的“现代性规划”进行兼容整合,并锻造出一种新型文化政治的意图。 刘大先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启蒙运动
相关作者
欧阳可惺 作品数:34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民族主义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张永刚 作品数:84 被引量:123 H指数:5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理论 少数民族文学 西南边疆 城市文化 文学 黄伟林 作品数:226 被引量:272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桂林文化城 抗战 南剧 抗战时期 广西文学 黎帅 作品数:13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家族 民族文化 习俗 传承 场域 颜水生 作品数:88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话语 小说 文学史 风景 历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