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8篇“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相关文章
- 体检发现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需要手术吗
- 2024年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断极其困难,易与原发性肝癌、腺瘤混淆,FNH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常被认为是肝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一种反应性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只有当诊断不明确,有症状时才需手术切除。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FNH。
- 徐孟宣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局部血管反应性增生FNH肝细胞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FNH患者96例,均接受超声、CT和MRI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在96例FNH患者中,19例(19.8%)有上腹部饱胀不适,8例(8.3%)有乙型肝炎,95例(99.0%)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1例(1.0%)轻度升高,14例(14.6%)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病理学检查诊断经典型86例(89.6%)和非经典型10例(10.4%);超声检查病灶边界清楚,大多表现为低回声区,57例病灶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CT扫描可见病灶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结节,密度均匀,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呈均匀强化83例,动脉期无强化13例;在38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病灶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边界均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呈等或略高信号,延迟期强化减低。结论大多数FNH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穿刺活检或直接手术可能是当下最可能的选择。
- 梁磊李迎冬高杨王莉莉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评估腹腔镜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4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接受治疗的FNH患者资料,其中43例接受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消融组),65例接受外科切除治疗(切除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关键指标。结果:消融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8±6.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9±1.5)d,平均住院费用为(21257.5±3059.2)元,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占9.3%)、血尿(1例,占2.3%)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236μmol/L,1例,占2.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病灶均获得完全消融,且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增大或复发。结论: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FNH安全、有效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许超冯彦植韩国勇吴金道孔连宝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腹腔镜微波消融
- 3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MRI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某三甲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FNH患者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分别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对照分析。结果:形态学表现:31例FNH患者共61个病灶,呈分叶状或类圆形,长径0.4~9.4 cm,平均(2.8±2.2)cm。其中20个病灶长径>3.0 cm;24个病灶见中心瘢痕。长径>3.0 cm的病灶中,瘢痕检出率为80.0%(16/20),假包膜检出率为9.8%(6/61)。FNH信号特点:T1WI显示等稍低信号。T2WI及DWI显示等稍高信号,弥散无明显受限。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等稍高信号,瘢痕延迟强化)。病理特点:大体检查结果显示,病灶表现为灰黄色结节,质地中等,界限清楚,部分中心见星状瘢痕,3例可见包膜。镜检结果显示,瘢痕由纤维组织、厚壁畸形血管及炎性细胞构成,肝细胞形态正常,缺乏静脉系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阴性,CD34血管阳性,CK19、CK7胆管阳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a)阳性,Ki-67部分阳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地图状阳性。结论:FNH在MRI上以T1WI等稍低信号,T2WI及DWI等稍高信号为主;“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是FNH的典型MRI特征,与其病理基础一致;Gd-EOB-DTPA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应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
- 王芷玥吴白龙杨波王雷李家庭冉梦玉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2024年
-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04至2022-06经病理确诊的38例肝细胞癌和1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横轴位磁共振T_(2)加权成像(T_(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参数包括角二阶矩(ASM)、对比度(contrast)、自相关(correlation)、逆差距(IDM)、熵(entropy).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间纹理特征参数差异,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获得整体模型拟合中入选变量及其值,得到回归方程,最终选择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评估HCC与FNH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DWI图像纹理特征参数证实FNH组ASM、correlation、IDM显著大于HCC组,而FNH组的contrast、entropy则显著小于HCC组.基于T_(2)WI图像纹理特征参数证实FNH组的ASM、correlation显著大于HCC组,而FNH组的contrast、IDM、entropy则显著小于HCC组.DWI组在整体模型拟合中入选变量是entropy、contrast和常量,得到回归方程Y=-1.621×entropy-0.031×contrast+12.410;T_(2)WI组、T_(2)WI联合DWI(T_(2)WI-DWI)组入选变量及其值均相同,入选变量为entropy和常量,得到回归方程Y=-2.595×entropy+16.419.DWI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45)最大.结论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图像纹理特征分析可以有效鉴别HCC与FNH.
- 黄薇薇黄攀孟庆林刘梦琦陈志晔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纹理特征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分析
- 2023年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仅次于肝血管瘤的少见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由增生性肝细胞组成,多见于年轻女性,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多由体检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对FNH的研究取得一定进步,但尚缺乏明确的临床研究证据来说明FNH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目前结合我中心2例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FNH患者进行分析。
- 胡明孙尉峰赵惠琼杨兴广
-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理检查手术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表征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术前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与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进行对照分析,结合病理重点研究FNH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将增强影像学检查能见到星状瘢痕组织的FNH称为典型FNH,否则称为非典型FNH。本组典型者13例,非典型者28例,典型者普通CT/MRI平扫很难区分,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门脉期可见强化程度不同程度减低,延迟期见裂隙状或星芒状强化的中央瘢痕。非典型者除未检出中央瘢痕外,还有以下表现:假包膜、坏死、出血及脂肪变性。结论:肝脏FN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 李秀辉陈刘成王震寰
- 关键词:肝肿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影像特征组织病理
- 5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 背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仅次于肝血管瘤的常见良性肝脏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由于肝脏局部血流循环障碍或血管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反应性增生,不会恶变...
- 刘若琪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理影像学
-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较为罕见,本研究拟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17例,其中男童10例,女童7例,查阅其病历并随访。结果:17例患儿发病年龄从7岁至1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15岁,2例病灶为多发,其余为单发。9例患儿无明显症状,余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5/17)。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较为常见(9/17、12/17),血清甲胎蛋白均正常。影像学:肿瘤长径平均为97.5±43.3cm,中位数为98.0cm。10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其中8例拟诊FNH,诊断正确率为80.0%。11例患儿行CT检查,9例拟诊FNH,诊断正确率为81.8%。13例患儿行MRI检查,12例拟诊FNH,诊断正确率92.3%。14例患儿行部分肝切除术或肝动脉栓塞术,3例患儿随访观察。14例外科或介入治疗患儿术后随访,3例合并并发症,为出血、胆瘘、胆管狭窄。3例未行手术干预患儿,1例随访出现FNH结节数量增多。结论: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影像学有一定典型特征,超声、CT或MRI增强联合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一般可明确诊断,部分未明确可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是有症状的FNH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罗金妮
- 关键词: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影像学
- 超声在结节性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3年
- 探讨超声检查在结节性肝癌(NHC)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H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30例NHC患者(NHC组)和50例FHNH患者(FHN组)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超声特征和各时相超声造影的特点。结果 与FHN组相比,NHC组病灶在肝包膜下、中央瘢痕的发生率更低,而门静脉肿瘤栓子、淋巴结增大和肝硬化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两组动脉相超声造影特征相似(组间P>0.05),即大多表现为高增强;两组门脉相、延迟相超声造影特征差异均明显(组间P<0.05),即门脉相NHC组主要表现低增强、FHN组主要表现等增强,延迟相NHC组主要表现低增强、FHN组主要表现等增强和低增强。两组超声造影参数相比,在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血流灌注指数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NHC与FNH两者均有其各自典型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凭借其各自特点,可有助于对两类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刘静
- 关键词:超声检查超声造影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相关作者
- 汤钊猷

- 作品数:817被引量:5,402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肝癌 肝肿瘤 肝细胞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 樊嘉

- 作品数:654被引量:3,806H指数:2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肝癌 肝移植 肝细胞癌 肝细胞 肝肿瘤
- 于国

- 作品数:186被引量:78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免疫组化 肝肿瘤 恶性间皮瘤 间皮瘤
- 王文平

- 作品数:519被引量:3,275H指数:2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肝肿瘤 造影剂 超声
- 吴志全

- 作品数:219被引量:1,875H指数:2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
- 研究主题:肝癌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肝移植 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