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4篇“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相关文章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70%左右的患者发现时已是局部晚期局部晚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为新辅助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化疗,因新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器官保存率,同时减少局部复发率及明显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直肠癌患者异质性明显,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本文就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及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提供指导和方向。
高碧玮许瑞莲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不同分割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不同分割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放化疗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分割放化疗)50例与观察组(改良短程分割放化疗)56例。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51.79%),对照组(32.00%)(P<0.05);两组保肛率、病灶完整切除率、3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两组放射性肠炎级骨髓抑制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者放射性皮炎1级、2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改良短程分割放化疗,有利于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缩短放疗治疗周期。
陈轶杰黄振河蔡育欣王侦艺卓霞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循证证据
2024年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5%患者为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绝大多数为“免疫沙漠型”或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MSS),即对ICIs反应欠佳。因此免疫药物与新辅助放化疗的协同作用是近些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并且有较多Ⅱ/Ⅲ期免疫全新辅助治疗(immuno-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iTNT)相关临床试验涌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管理模式也开始进入非手术治疗时代。dMMR/MSI-H型LARC患者新辅助免疫疗法效果显著,有望让患者在后续治疗中豁免手术和放化疗从而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pMMR/MSS型LARC,目前初步认定ICIs从初始作为后线姑息方案前移到一线选择策略以及继续开展大型临床试验。但iTNT在LARC中应用最佳模式尚无定论,但短程放疗序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药物可能获得良好短期疗效。寻找其它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鉴定出部分对iTNT敏感的pMMR/MSS型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未来LARC治疗策略需结合患者临床复发危险度分层和器官保留意愿两方面考虑,实现分层精准治疗。本文将对LARC中iTNT的相关研究背景、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蒲文吉苏晓晔冯玲玲陈文琦徐志渊金晶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循证医学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反应评估及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但经相同治疗方案后的患者表现出较大的结局差异。对于新辅助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可谨慎选择“等待&观察”的策略,以避免手术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准确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的反应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目前的研究发现,血液样本检测、体格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及人工智能在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方面各有利弊。因此,该文对不同临床工具在评估及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反应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梁玉汶杜小波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器官保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程天彭冉曲昂王皓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腔内近距离放疗
基于脂代谢相关基因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脂代谢相关基因(LMRG)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LARC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46862,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于分子标签数据库(MSigDB数据库)搜集LMRG并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的LMRG。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获得候选LMRG。采用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获得潜在的功能与作用通路。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候选LMRG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出8个候选LMRG(ALOX5AP、FADS2、GALC、PLA2G12A、AGPAT1、AACS、DGKG、ACSBG2),这些LMRG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相关生物进程,并参与调控多个重要的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此外,这8个候选LMRG拥有较高的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论基于3种机器学习算法鉴定出的8个LMRG拥有较高的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准确性,可为寻找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彭啟亮朱雅群田野
关键词:脂类代谢疗效预测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纳武利尤单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每组35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同步放化疗,纳武利尤单抗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脂肪酸合成酶(FAS)、肿瘤M2丙酮酸激酶(TuM2-P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卡氏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评分,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2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AS、TuM2-PK及EGF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KPS及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纳武利尤单抗组低/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0.05或P<0.01)。纳武利尤单抗组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0.05);纳武利尤单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及皮疹、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安全性尚可。
陈轶杰黄振河蔡育欣王侦艺卓霞
关键词:直肠癌晚期同步放化疗
用于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组合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患有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患者中预测淋巴转移(LNM)风险的分子标志物组合,以及使用所述分子标志物组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张海增沈容芳孔德扬冯林
炎症预后评分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炎症预后评分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后肿瘤消退程度(TRG)和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nCRT+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炎症预后评分与TRG等级的关系,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因素,Lasso-Cox模型进一步筛选与DFS有关的临床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校正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TRG1~2级患者53例、TRG3~4级患者37例。TRG分级与分化程度、化疗方案、是否辅助放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后营养指数(PNI)、炎症指数(C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等均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辅助化疗方案、CII、PNI是TRG等级的因素(P<0.05)。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改良格拉斯哥评分(mGPS)≥1、NLR>1.90、PLR>0.13、PNI>47.58、TRG1~2级是影响DFS的危险因素;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保护因素。Lasso-Cox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公式为:RiskScore=0.337×mGPS+0.191×NLR+0.332×PLR-0.276×PNI+0.466×TRG等级-0.208×辅助放疗。该模型总体的C-index为:0.706,95%CI:0.642~0.769(P<0.001)。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DFS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676~0.876,P<0.05)。结论炎症预后评分可作为接受nCRT+TME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反应、预后的预测标志物,并且可以帮助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杨扬杨文涛余小兰何丽琳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致急性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治疗难度较大且复发率较高。新辅助放化疗(NCRT)是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然而,放化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疲劳、皮炎、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直肠炎、膀胱炎和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的骨髓抑制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对长期肿瘤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就LARC术前同步放化疗致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术前同步放化疗方案和保护骨髓提供有力依据。
敖敦格日勒梁宇婷张婉璐王润梅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

相关作者

朱远
作品数:151被引量:402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直肠肿瘤 直肠癌 同步放化疗 放疗
刘鲁迎
作品数:45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局部晚期直肠癌 同步放化疗 草酸铂 直肠癌
彭海花
作品数:8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局部晚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肿瘤 放化疗后 术后辅助化疗
章真
作品数:162被引量:717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放射疗法 新辅助放化疗 胃癌 放疗
游凯云
作品数:13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局部晚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