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3篇“ 岩浆作用“的相关文章
- 西昆仑碰撞后钾质火山岩岩浆作用过程--以普鲁和康西瓦火山群为例
- 2024年
- 西昆仑处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碰撞后钾质火山岩群,但这些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依然不清晰。为了研究西昆仑地区的岩浆作用过程,文中选取了该区域的普鲁和康西瓦火山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火山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含量、斑晶结构和成分分析,以及晶体大小分布(CSD)和岩浆结晶温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地的岩浆具有相似的源区,但这2个火山群的岩石类型和矿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普鲁火山岩为一套粗安岩和玄武粗安岩的组合,斑晶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少量斜方辉石构成;康西瓦火山岩主要为响岩质碱玄岩,斑晶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和少量橄榄石及斜长石。结合斑晶结构、环带成分和CSD曲线形态分析认为,普鲁火山岩经历了不同演化程度的岩浆混合;而康西瓦火山岩仅发生了岩浆自混,且减压造成了斑晶的大量熔蚀。矿物-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表明,普鲁火山岩的平衡温度为1036~1218℃,平衡压力为5.1~9.9kbar,对应的深度为19.4~37.3km;康西瓦火山岩的平衡温度为1154~1282℃,平衡压力为1.2~11.6kbar,对应深度为4.3~43.7km。康西瓦地区的平衡压力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所处的断裂带有关。文中定量化研究了西昆仑地区的后碰撞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补充了以往对该区域火山岩中斑晶CSD的研究,揭示了岩浆在地壳岩浆储库内的运移和演化过程,为青藏高原西北缘及其周边地区的火山活动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 丁冉栾鹏于红梅魏费翔赵波赵波许建东
- 关键词:岩浆混合
- 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来自矿物原位微区成分与同位素组成的制约
- 2024年
- 花岗岩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浆作用过程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上利用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来示踪花岗岩成因和演化过程的方法已不够准确,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报导的花岗岩中单矿物的原位微区成分——这些数据记录了全岩数据无法识别的单矿物颗粒内部和不同矿物颗粒之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明显提高了对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的认识。首先,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对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性质和混合过程具有指示意义。花岗岩中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变异可能暗示其源区在深熔作用过程中发生了锆石的不平衡和选择性熔融,而未必是壳幔混合作用的结果,这是对“锆石效应”概念新的扩展;同一花岗岩样品中分选出的磷灰石颗粒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Eu异常、Sr含量和Sr-Nd同位素组成等,表明它们中的部分颗粒是岩浆形成和上升过程中从围岩捕获的,是小规模地壳混染作用的产物;榍石的微区成分分带记录了多种岩浆混合过程,也反映了熔体成分、氧逸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花岗岩与其中发育的包体、捕虏体和相关围岩的锆石Hf-O同位素和磷灰石Sr-Nd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上述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岩浆混合和同化混染等作用。其次,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可以反映花岗质岩浆的分离结晶过程。岩浆成因磷灰石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能指示它们受到了其他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如帘石族、榍石、角闪石、斜长石等;花岗伟晶岩系统中岩浆成因独居石Sm/Nd值在不同岩带中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岩浆分离结晶程度的差异;榍石的多种微区元素含量和它们之间的协变关系受控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和氧化还原状态;岩浆成因绿帘石族矿物的震荡环带表明在绿帘石结晶的晚期阶�
- 龙欣雨唐杰许文良
- 关键词:源区性质
- 大兴安岭南部坤都冷—西哲里木地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及对稀有稀土金属成矿的制约
- 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坤都冷-西哲里木地区的巴尔哲矿床(又称801矿床)是1975年发现的我国超大型Zr-Nb-Be-U-Th-REE稀有稀土金属矿床,赋矿岩石为早白垩世过碱质花岗岩(即:碱性花岗岩);2014年在研究区内阿里...
- 田丽
- 关键词:早白垩世岩石成因岩浆系统
- 甘肃省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 2024年
- 甘肃作为黄金资源大省之一,金矿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其中岩浆作用成矿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之一,构造-岩浆-成矿的找矿研究思路更适用于岩浆作用金矿床。甘肃岩浆岩省可划分为10个构造岩浆岩带,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的主要有北山构造岩浆岩带、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塔里木构造岩浆岩带、祁连山构造岩浆岩带、阿尔金构造岩浆岩带、北秦岭构造岩浆岩带等,这些区域也是金矿床分布较集中区域,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有岩浆型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斑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火山岩型矿床五大类。结合甘肃省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和金矿床分布,重点分析研究了北山构造岩浆岩带和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金矿床与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物理化学条件,总结了控矿因素,提出有利于金矿找矿的主要岩浆岩类型、空间范围和技术方法。
- 王玉玺蒲万峰李通国杨涛王军李康宁刘景显袁臻
- 关键词:岩浆作用成矿类型成矿作用金矿
-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1.38 Ga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启示
- 2024年
-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元,然而,却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和成因,并发育了被构造肢解、破碎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及相关的变质火成岩,为研究前寒武纪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在研究区的响应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对象和靶区。但是,研究区乃至扬子北缘都缺乏中元古代的火成岩。本文通过对宿松变质带北浴地区花岗片麻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研究区存在中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其形成时代为~1.38Ga。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高的Zr饱和温度(875℃)表明,该类岩石的原岩属于板内A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裂解构造环境,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在研究区的岩石学响应。结合已查明的~2.0Ga岩浆作用及相关盆地沉积,证明扬子北缘宿松变质带中原“宿松群”的部分岩石属于Columbia超大陆的一部分。
- 杨阳刘贻灿李远
- 关键词:花岗岩
- 马来半岛东部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及其古特提斯构造意义
- 2024年
- 马来半岛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完整地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消亡的演化历史。该洋盆于中‒晚三叠世关闭,随之发生陆‒陆碰撞、地壳增厚以及造山带垮塌,区域上形成大规模的碰撞后火成岩,构成了东南亚古特提斯巨型火成岩带东部和中部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对马来半岛东部晚三叠世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探讨了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马来半岛东部晚三叠世花岗岩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为231~222 Ma,样品显示出较为富集的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2040~0.72518,εNd(t)=−10.4~−6.7,εHf(t)=−11.5~+0.1),来自变火成岩和变杂砂岩的混合源区;第二组样品形成于218~216 Ma,对应的(^(87)Sr/^(86)Sr)i=0.70576~0.71464,εNd(t)=−9.1~−3.9,εHf(t)=−3.9~+1.9,表明其源区存在一定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且Ga/Al、FeO^(T)/(FeO^(T)+MgO)值及锆石饱和温度相对较高,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年代学结果表明古特提斯东部和中部花岗岩省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峰期为220 Ma,且具有相似的元素‒同位素变化规律,证实古特提斯洋碰撞后造山垮塌主要发生于220 Ma,软流圈上涌促使中‒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区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
- 余永琪钱鑫王岳军Mustapha Khairul Azlan张玉芝
- 关键词: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地球化学碰撞后古特提斯洋
- 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
- 2024年
- 大陆边缘弧是汇聚板块边界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产物,通常记录了造山带弧岩浆作用、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作为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的构造单元,敦煌地块为传统定义上具有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微陆块,其后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与中亚造山带造山相关的构造热事件并使其发生再活化,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广泛的弧岩浆-变质作用事件。然而,对于该陆块古生代弧岩浆作用机制和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综合近十多年来对敦煌地块的诸多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古生代岩浆岩岩石组合类型、年代格架、地球化学组成以及同时期变质-沉积构造热事件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敦煌地块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即幕式岩浆作用,构造位置上从东北部逐渐迁移到南部再折返到中部,大致可划分为五期:~510Ma、440~410Ma、390~360Ma、~330Ma和280~245Ma,而变质作用事件主要集中在450~360Ma;(2)古生代岩浆岩类型主要以钙碱性I型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少量S型花岗岩和高钾花岗岩为主,且岩石成分从寒武纪低钾拉斑系列逐渐转变为二叠纪高钾、富硅特征;(3)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敦煌地块中-北部寒武纪-泥盆纪发育的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对新生地壳的生长起了重要贡献,并伴随古老地壳再造事件;而南部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则以古老地壳物质重熔为主;(4)基于埃达克质岩石的证据,敦煌地块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两次显著的地壳增厚事件,早期可能是与北山南部石板山地体/弧碰撞以及幔源岩浆底侵有关,而晚期可能是与俯冲板片后撤或回卷相关,地壳厚度可达~55km;(5)敦煌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一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古老微陆块,后期卷入了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相关的造山事�
- 甘保平唐菊兴唐菊兴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
- 万渝生董春艳颉颃强李鹏川刘守偈李源王宇晴王堃力刘敦一
- 关键词:岩浆作用
- 松嫩地块东缘新元古代沉积建造与岩浆作用:对基底组成和构造归属的制约
- 本论文以松嫩地块新元古代沉积建造和火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室内岩相学鉴定、锆石U-Pb定年和云母原位Rb-Sr定年、锆石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工作,建立了松嫩地块东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时空格架...
- 薛夷婷
- 关键词: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 广西芒场矿田岩浆作用与锡成矿分析
- 2024年
- 广西丹池成矿带发育麻阳、芒场、大厂、北香和五圩等多个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过去对丹池成矿带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厂矿田,而对矿带北段岩浆作用了解不多。芒场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北端,出露多条岩脉。芒场矿田热变质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表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及下部隐伏细粒花岗岩与锡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分析了与锡矿化关系密切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锆石U-Pb年龄以及锡多金属矿床中锡石U-Pb年龄,以探讨其成岩成矿时代及成锡花岗岩特征。芒场矿田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锆石U-Pb年龄为89.9±1.4 Ma,与锡多金属矿床锡石U-Pb年龄(88.4±1.3 Ma)基本一致,表明芒场矿田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主要发生在~89 Ma。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含S型花岗岩特征矿物白云母,具高的A/CNK值(远大于1.1),表明其为S型花岗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中含年龄为1350~799 Ma的继承/捕获锆石,结合其Rb、Sr、Ba等元素特征,表明其主要由元古宙富黏土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的稀土元素具强烈的Eu负异常、呈现四分组效应,样品具有低的Nb/Ta和Zr/Hf值,表明岩浆发生高分异,有利于锡在岩浆中富集。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与深部细粒花岗岩相关,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利于锡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富集及形成锡矿床。
- 廖娟伍静黄文婷欧阳柳芸陈喜连解世雄梁华英
-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床
相关作者
- 赵志丹

- 作品数:274被引量:3,768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花岗岩
- 莫宣学

- 作品数:455被引量:7,359H指数:6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花岗岩 东昆仑 火山岩
- 朱弟成

- 作品数:199被引量:2,748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岩浆作用
- 毛建仁

- 作品数:112被引量:90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中生代 闽西南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岩浆活动
- 许文良

- 作品数:263被引量:2,317H指数:3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生代 地球化学 年代学 锆石U-PB年代学 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