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66篇“ 左锁骨下动脉“的相关文章
开窗技术保留锁骨动脉在主动脉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通过腔内修复技术重建锁骨动脉的3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原位开窗26例,其中1例开窗失败转烟囱技术置入锁骨动脉支架;体外开窗10例,均成功对位并置入分支支架。围手术期体内外开窗各有2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但无死亡、脑卒中、截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体内、外开窗技术保留锁骨动脉在腔内治疗弓部病变应用中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梁耀李晓强刘杨阳许瑶胡惠良梁璐吴振东
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腔内治疗腔内修复围手术期
3D打印联合逆向外分支技术重建胸主动脉锁骨动脉1例
2024年
腔内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主流技术,包括原位开窗技术、体外预开窗技术、烟囱技术或潜望镜技术等^([1-2]),但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复杂胸主动脉瘤均具有局限性。胸主动脉瘤最常累及锁骨动脉,而锁骨动脉重建对侧椎动脉血供恢复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脑卒中、脊髓缺血、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4]),然而,由于主动脉弓弧度和锁骨动脉解剖变异等因素,腔内隔绝胸主动脉瘤的同时准确重建锁骨动脉充满挑战^([5-6])。
张鑫鹏王弼偲朱智任杰超崔驰
关键词:3D打印胸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锁骨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锁骨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锁骨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浆输注量、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升主动脉最大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Dd、LVESd、升主动脉最大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与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均为治疗A型AD有效术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但锁骨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短、血浆输注量少,可简化手术步骤。
张慧敏王丹凤史晓宁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
累及锁骨动脉的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累及锁骨动脉(LSA)的主动脉夹层(AD)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23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D治疗和开窗技术的相关文献142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章,最终纳入48篇近期发表在较为权威期刊的文章,总结和分析累及LSA的AD腔内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近年来开窗技术发展迅速且比较成熟,在累及LSA的AD治疗中表现出诸多优势,并成功应用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的解剖学变异患者的治疗。但该技术存在对位困难的缺点,术前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预开窗技术的对位成功率。结论开窗技术是众多分支血管重建技术中的一种,在目前AD治疗以腔内介入为主的大环境,凭借其创伤小、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并发症少等优势,加上3D打印技术的辅助,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田中田志龙袁福康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开窗术左锁骨下动脉
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锁骨动脉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锁骨动脉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锁骨动脉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分为A组(26例)和B组(29例)。A组患者行标准孙氏手术(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B组患者行改良孙氏手术并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锁骨动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肾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截瘫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损伤、肺部感染及截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采用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锁骨动脉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降低胸导管、喉返神经损伤及内漏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钱海云崔丰和黄江平马圣伟周前张德明肖旷廖尧王志维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锁骨动脉激光原位开窗联合弓部去分支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锁骨动脉激光原位开窗联合弓部去分支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的近中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60岁及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 女性16例, 年龄(67.3±5.9)岁(范围:60~75岁)。其中行锁骨动脉激光原位开窗联合弓部去分支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患者19例(联合手术组), 单纯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22例(非联合手术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非联合手术组[(27.1±1.6)kg/m2 比(26.9±1.9)kg/m2, t=2.766, P=0.0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非联合手术组相比, 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321.3±11.4)min比(329.6±7.3)min, t=-2.733, P=0.010]、锁骨动脉重建时间[(32.4±3.0)min 比(42.4±6.0)min, t=-6.842, P<0.01]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LSA重建率高于非联合手术组(100%比72.7%, P=0.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非计划二次手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比例及院内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非联合手术组相比, 联合手术组锁骨动脉重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0比27.3%, P=0.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联合手术组与非联合手术组5年生存率(84.2%比77.3%, χ^(2)=0.310, P=0.578)无差异。结论锁骨动脉激光原位开窗联合弓部去分支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可缩短60岁及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间, 提高锁骨动脉重建成功率, 降低锁骨动�
张麒张帅刘仕睿化召辉焦周阳徐鹏曹辉李震
关键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累及锁骨动脉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累及锁骨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烟囱技术,castor组接受castor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期间上肢缺血、脑梗死、内漏、LSA窃血、夹层逆撕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时的主动脉重塑指标。结果 castor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随访期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castor组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与烟囱技术相比,castor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有助于患者的假腔血栓化。
李振东陈丹杨光
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重塑
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锁骨动脉1例被引量:1
2023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主诉吞咽困难、头晕、视物模糊,活动上肢加重,临床拟诊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颈部血管成像(CTA)示:右位主动脉弓(right aortic arch,RAA)并迷走锁骨动脉(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ALSA)(图1),邻近食管、气管轻度受压,ALSA起始段锥形凸起,远端纤细(图2)。
刘峰汤林梦董婷宇朱月香
关键词:血管变异胚胎发育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不同入路重建锁骨动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锁骨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体外预开窗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LSA重建入路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47例)采用股动脉入路,B组(55例)采用肱动脉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脑卒中、截瘫、内漏、伤口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结果:A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91.9%(P<0.05)。同时,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伤口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均P<0.05)。两组间卒中、截瘫、内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个月并发症和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重建锁骨动脉具有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贺一伟张永恒
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腔内重建颈总动脉锁骨动脉的支架型血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内重建颈总动脉锁骨动脉的支架型血管。腔内重建颈总动脉锁骨动脉的支架型血管包括:管状人工血管;支架,缝合于管状人工血管;内嵌分支血管,用于重建锁骨动脉,内嵌分支血管设置于管状人工血...
郭亦帆

相关作者

孙立忠
作品数:530被引量:2,748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主动脉 主动脉瘤 STANFORD_A型主动脉夹层
郭伟
作品数:664被引量:2,04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修复术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
韩涛
作品数:186被引量:467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覆膜支架 人工血管 感染性心内膜炎
陆清声
作品数:286被引量:1,143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 主动脉
黄烽
作品数:677被引量:3,215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脊柱关节病 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