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9篇“ 巨桉“的相关文章
一种尾的组培快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的组培快繁方法,选择无病虫害的尾优良单株进行环割促萌,当萌芽条长至30~35cm时,剪取木质化茎段获取外植体并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按顺序依次进行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最后将生根...
邓紫宇唐庆兰卢翠香刘媛任世奇李昌荣陈升侃朱慧伍琪颜宁复陈健波韦振道向旺甘春雁
不同家系尾木材机械加工性能分析
2024年
为给尾(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4、6和8年生尾DH32-26和DH32-29家系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刨削、砂削、铣削和钻削机械加工性能进行测定和评价,比较不同家系、树龄间木材综合机械加工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树龄DH32-26和DH32-29家系木材的刨削和砂削加工性能均较优,铣削和钻削加工性能均为良;随树龄增加,两个家系木材的刨削、砂削和钻削加工性能均提高,铣削加工性能差别不大。DH32-26和DH32-29家系木材的砂削加工性能差异极显著,刨削、钻削加工性能均差异显著,铣削加工性能差别不大;DH32-26家系木材的钻削加工性能优于DH32-29家系木材,刨削和砂削加工性能弱于DH32-29家系木材。两个家系4和6年生木材综合机械加工性能相同;DH32-29家系8年生木材综合机械加工性能优于DH32-26家系8年生木材。
黄银珊刘衡刘明德唐庆符韵林
关键词:机械加工性能家系树龄尾巨桉
不同来源尾苗木造林生长的比较研究
2024年
为明确不同来源良种尾(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苗木造林后幼龄阶段(1-3 a)的生长差异,为优质苗木的选择和提质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来源清楚的尾无性系DH32-29苗木(BG)和来源不清的尾无性系DH32-29苗木(NBG)造林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广西西北部、中部及南部3个区域不同苗木造林林分的胸径、树高、生物量、碳储量及生产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林龄为2、3 a时,尾BG林分的平均胸径、单株生物量、单株碳储量及单株生产力均显著高于NBG林分(P<0.05);B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及生产力整体高于NBG林分,在林龄为1 a时差异较小,林龄为2 a生时差异增大,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林龄为3 a生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采用来源清楚的优质苗木造林增产效果更明显。
许峻模温远光黄勇杰陈金磊陈秋海温俊吴衍霖林建周晓果
关键词:尾巨桉幼龄林优质种苗胸径生产力
不同年龄尾人工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2024年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6、8、10 a生尾(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林分结构特征,了解尾林分竞争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尾人工林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6、8、10 a生尾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相似,树高分布结构、胸径分布结构总体均呈正态分布;(2)三个年龄尾林分角尺度差异不显著,主要介于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之间,与水平分布理想模式有一定的差距,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依次为0.67、0.53、0.31,林龄大的林分相对林龄小的林分更具有竞争优势;(3)随着年龄的增长,尾人工林林分结构更加稳定、更加合理,林分竞争程度降低。综合来看,三个年龄林分均未达到理想林分状态,也未达到尾大径材的培育目标。在实际生产中,在林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优化、调整其空间结构,促进林分结构稳定性,保证林木材性,有助于实现树大径材的培育目标。
邓善宝华玉兰杨梅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结构
与黑木相思混交林初期生长效应
2024年
为探索桂南地区树人工林混交林模式,本研究以尾和黑木相思作为混交树种,对4种混交比例下1.5年生的尾和黑木相思的生长情况与同龄的纯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比例混交模式下尾和黑木相思的树高、胸径及枝下高均高于相对应的纯林,其中尾×黑木相思(3∶1)的混交模式对两树种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树高、胸径和枝下高分别比尾纯林、黑木相思纯林提高了37.1%、28.2%、20.5%和11.8%、31.1%、32.7%。
覃泽凡郭萍黄福黄宗先项翠芳王子豪
关键词:尾巨桉黑木相思混交比例
大径材培育技术及经济效益研究
2024年
大径材培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实际产量和木材质量,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因此,目前大多数南方地区林场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生产尾木材,使得树生产效益得到提高。文章分析了尾大径材培育技术的各项要点和经济效益。
陶玉姣
关键词:尾巨桉
南亚热带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2024年
为了解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对不同林龄尾(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种子库的储量、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林下植被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力种子储量最高的为1~2 a生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次为3~4 a生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最低的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显著低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快速下降。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是杂木林和马尾松林,显著大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林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先增后降。所有林型中,0~5 cm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均显著高于5~10 cm土层。杂木林种子库和林下植被共存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最少。尾人工林随林龄的增加,共存植物种数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种子库Jaccard(CJ)和Sorensens(CS)相似系数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速生人工林经营中适当间种(保留)乡土树种,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段文军李达李冲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尾巨桉人工林南亚热带地区
不同珍贵树种改培尾纯林的混交模式探讨
2024年
为探索利用不同珍贵树种改培尾纯林的成效,对6年生尾纯林进行间伐,通过套种珍贵树种,分别营建尾+红锥、尾+火力楠和尾+荷木共3种混交林分,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尾间伐后套种珍贵树种营建混交林,可显著提升尾生长量。混交造林3 a时,尾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年均生长量最高可达1.47 cm、1.07 m、0.35 m^(3),是同龄不间伐树纯林的2.48倍、1.43倍、1.73倍;3种混交造林模式中,以珍贵树种红锥的平均树高及其年均生长量最大,分别达2.98 m和0.77 m。
韦大勇方根卢德波湛年勇曹春芮李付伸王劲松姚国琼
关键词:珍贵树种尾巨桉混交生长量
一种尾优良无性系DH32-28的植株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优良无性系DH32‑28的植株再生方法:S1:采集尾DH32‑28的枝条并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无菌苗;S2:无菌苗通过增殖培养,获得增殖苗,将增殖苗接种到含GA<Sub>3</Sub>芽伸长培养基...
韦利达王建忠徐增富马宏伦梁康明黎明慧倪军李霞冯名开
林分生长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分析与预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42.39%和48.18%修枝强度的尾为对象,在处理后连续7 a调查林分生长指标,计算累积增量,分析不同间伐和修枝处理对林分生长增量的影响,并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5种林分生长累积增量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预测模型,以均方根误差、Kappa值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最优模型。[结果]间伐促使尾林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但不促进树高增长和出材量增加,60%间伐的样地尾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最高,20%间伐的冠幅增量最大,不间伐的树高增量最高。修枝促进尾胸径增长,对树高和蓄积量增长无影响,38.18%修枝的胸径增量最高,60%间伐+48.18%修枝是处理中有助于尾林分生长的组合。间伐和修枝均能促进尾林分径阶分布右偏,但修枝的效果不如间伐显著。综合来看,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尾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低,Kappa系数和r值最高,可预测7 a内的间伐和修枝效果。[结论]间伐和修枝均显著促进尾林分生长和径阶分布右偏。高强度间伐和修枝相结合更有助于尾人工林生长和大径材培育。合理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间伐和修枝对林分生长的促进效果,是林分生长预测的优异模型。
张士韬欧阳林男陈少雄杨嘉麒
关键词:间伐修枝尾巨桉BP神经网络模型林分生长

相关作者

张健
作品数:1,016被引量:6,864H指数:4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巨桉 土壤动物 马尾松人工林 巨桉人工林 退耕还林
胡庭兴
作品数:355被引量:3,857H指数:3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巨桉 核桃 模拟氮沉降 氮沉降 凋落叶分解
陈健波
作品数:243被引量:1,025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桉树 邓恩桉 大花序桉 尾巨桉 种源
陈少雄
作品数:131被引量:957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
研究主题:桉树 尾巨桉 热值 桉树人工林 生物量
徐建民
作品数:227被引量:1,04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桉树 尾叶桉 无性系 种源 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