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篇“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相关文章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被引量:13
- 2003年
-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是HIV相关性眼病引起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多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的患者。本文就CMV视网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并发症、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海燕叶俊杰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被引量:4
- 2002年
- 探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 6 1例巨细胞病毒 (cytomeglovirus ,CMV)性视网膜炎患者 10 4只眼 ,对其眼底、视力、T辅助细胞的细胞受体4(CD4+ )计数及预后进行观察随访 2周~ 18个月。结果 :6 1例CMV视网膜炎中 ,5 6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患者 ,1例为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患者 ,1例为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3例为白血病同时合并AIDS患者。 10 4眼 6 1例患者中 ,眼底病灶表现为颗粒型者 5 8眼 ,其中 46眼位于周边部 ;爆发型者 2 8眼 ,均位于后极部 ,视网膜坏死灶致密伴斑片状出血和血管炎 ;颗粒型与爆发型病灶混合存在者 18眼 ;其中 7眼合并有视神经乳头炎 ;患者就诊时视力为眼前指数至 0 5 ,病变广泛者及病变位于后极部者视力下降尤为严重。 30例患者CD4+ 细胞计数为 0~ 30个 /μl,平均 15± 9个 /μl。接受更喜洛韦治疗组患者视力多数提高 ,CD4+ T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未治疗组患者 93 %病变呈进行性发展 ,视力显著下降。结论 :CMV视网膜炎是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患者 ,尤其AIDS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 ,临床上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为特征 ,治疗目前主要用更昔洛韦。
- 王保君扬华孔丽郭晓文李顺元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免疫功能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王洪格
- HIV阴性青年男性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例
- 2025年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最常见于艾滋病患者,尽管感染可能发生在健康个体中,但在没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受损的个体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实属罕见。一例34岁男性患者,因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就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血管鞘,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HIV阴性,房水宏基因组测序明确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给予全身和局部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视力提高,病情缓解。
- 郑晓霞陶远刘源清赵慧李淑婷王红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HIV感染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筛查和诊疗规范(2025年)
- 2025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因免疫功能被抑制易发机会性感染,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是最具致盲性的眼底疾病,未及时干预可导致不可逆视力损害。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HIV感染者眼底病筛查率不足,且现有诊疗体系缺乏针对CMVR的标准化流程。本规范以CMVR为核心研究对象,基于多中心循证证据,构建“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整合检眼镜、超广角眼底照相等技术优化筛查路径,明确诱导期与维持期抗病毒治疗策略,并建立CD4+T淋巴细胞分层随访机制。本规范提出以传染病医院为主体、多学科协作的CMVR管理模式,推进HIV相关眼病的规范化诊疗,旨在降低致盲率,提升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为全球HIV眼病防控提供中国实践参考。
- 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眼科罕见病分会魏文斌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疗指南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辅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本申请涉及一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辅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辅助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眼底图像,提取眼底图像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参数,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参数包括病灶位置和病灶形态,将巨细胞病毒性...
- 魏文斌董力杜葵芳张凯李赫妍
- 以视网膜坏死为表现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例
- 2024年
- 例1男性,34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视物变形1年就诊于天津普瑞眼科医院。患者2019年6月出现双眼不明原因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无眼红眼痛等表现,在当地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1.0,左眼视力0.1,无法矫正,右眼未见明显异常。
- 李刚常远李岩窦鸿飞孙会
- 关键词:右眼视力双眼视力视物变形眼科检查视网膜坏死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预后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150例ALL化疗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MV感染分为感染组(n=50)与非感染组(n=100)。分析150例患儿CMV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50例ALL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150例ALL化疗后患儿中合并CMVR者50例,占比为33.33%。感染组年龄小于未感染组,最低血小板值、完全缓解率均低于未感染组,总化疗时长长于未感染组,中危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ALL合并CMVR患儿中,76.00%为双眼发病,50.00%为混合型病变,74.00%病变累及≥2个象限,30.00%病变累及黄斑,42.00%出现广泛视网膜血管炎;52.00%经抗CMV治疗后病情稳定。截止随访结束,ALL化疗后合并CMVR患儿共存活47例(94.00%)、死亡3例(6.00%)、复发3例(6.00%),其中早期骨髓复发1例(2.00%)、晚期骨髓复发2例(4.00%);总体生存率为(94.51±4.24)%、无事件生存率为(81.62±8.02)%。结论儿童ALL化疗后合并CMVR后及时进行全身抗病毒治疗,同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检测,针对全身治疗不耐受且不良反应明显者可自玻璃体腔注射抗病毒药物,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
- 任杰徐莉魏志杰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20年9月—2023年9月湘雅医院附属长沙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AIDS合并CMV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治疗,2组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1个疗程后,2组BCVA升高,眼压降低,且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1);2组前房水、玻璃体、血液中CMV-DN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7.50%,P=1.000)。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AIDS合并CMVR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CMV-DNA水平,且不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 周晓昀许银娥
- 关键词: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
- 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治疗HSCT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给许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G)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HSCT术后CMVR的治疗和随访尚缺乏标准化共识或指南,现存的IVG方案在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监测的大剂量IVG治疗和随访方案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并被证实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长并减少注药次数。IVG造成视网膜毒性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其治疗HSCT术后CMVR是安全且有效的,但安全剂量范围尚需探索。本文从更昔洛韦的作用机制、系统性应用存在的问题、玻璃体腔注射的治疗方案、玻璃体腔注射的视网膜毒性几个方面就IVG治疗HSCT术后并发CMV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伟彬(综述)赵明威苗恒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