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5篇“ 市售化妆品“的相关文章
云南省2020—2024年化妆品抽检结果趋势分析
2025年
为了更好地掌握云南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基本数据,更客观地评价整体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强化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在2020~2024年期间,对云南省化妆品进行了抽检,共检验了2869批次,10个类别的产。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从2020年的3.96%下降至2024年的0.33%。其中,染发类、宣称祛痘类和儿童护肤类产连续多年都检出不合格样;2024年,普通护肤类产中1批次因微生物限值超标不合格,染发类产1批次因标签标识问题不合格,面膜类、宣称祛痘类、洗发护发和清洁沐浴类、儿童类产未检出不合格样;防晒类、祛斑美白类、彩妆类、牙膏类产近三年质量稳定,未检出不合格样。建议加强对美容美发机构和小商店的监管,建立针对非法添加的快筛方法,实行分类管理,以及督促小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赵颖苏云刘屹晏润文
关键词:化妆品监督抽检染发剂标签标识
426批次厦门化妆品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对2020至2022年厦门的426批次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客观评价了厦门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情况。结果共发现12批次不合格化妆品,不合格率为2.82%。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标、检出结果与批件及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微生物超标等项目。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提高生产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陈春晓贾艾玲张燕惠孙倩叶基兴戴淼亮
关键词:化妆品重金属标签标识非法添加
2016年-2020年全国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的类别特征和不合格原因,为企业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化妆品靶向性监管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2020年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告的监督抽检不合格或问题化妆品3469批,其中,微生物不合格171批,对产地、功能宣称、剂型、采样点类型、销地及地域类型、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示广东产占比最多,为71.8%,其次是上海和江苏;功能宣称主要是保湿和清洁类化妆品,分别占比41.0%和23.5%;剂型主要是贴膜类占比最高,其次为水剂类;采自专卖店和生产企业的批次最多,分别占比26.3%和23.4%;采自地级和生产企业的微生物不合格产数量高于其他地域类型。结论微生物不合格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技术帮扶,并依据微生物高风险化妆品类别特征针对性设计监督抽检方案,提高抽检效能。
孙晶蔺静王小兵张中湖黄传峰
关键词:化妆品微生物监督抽检剂型
2020年715批化妆品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方法及相关化妆品法定标准对某省2020年场随机抽取的715批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多维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合格样共计15批,不合格率为2.10%,不合格样产地集中在广东,共涉及3个类别,分别为防晒类、氧化型染发类和面膜类产。不合格问题主要有检出微生物超标、特殊化妆品检出结果与批件及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超标使用染发剂等。监管建议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提高生产及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包装上标识标签以及企业实际生产投料的监管力度。
吴珍李杰刘剑晏亮熊雯易路遥
关键词:化妆品
四类化妆品质量安全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22年
为调查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添加情况,了解化妆品标签标识情况,按照2015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抽检的239批产进行检验,检测指标包括防腐剂、激素、金属元素等理化项目。重点关注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同时与产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抽检产全部合格,检出防腐剂的含量均未超出限值。防腐剂实际检出结果与化妆品的标签标识不一致的情况较为突出。
张静雅刘红李丽霞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标签标识
化妆品中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使用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98款精华、99款面膜、114款面霜和119款水乳类化妆品外包装成分表中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添加情况进行采集、汇总和统计。4类产中,面膜类的化妆品中含有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占比最大,添加的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以透明质酸钠为最多;添加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进口化妆品价格普遍比国产产高;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在国产化妆品配方表排名相对于进口产较为靠前。
李艺煌严心如陈闰妮方文鑫周丹
关键词:透明质酸化妆品
490批化妆品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解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议,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等相应检测方法对490批9类化妆品相关质量风险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各类化妆品的风险状况。结果从490批化妆品中共检出57批不合格样,不合格样主要来自于低端场,产地集中在广东省,婴幼儿化妆品检出非法添加物质酮康唑,染发、烫发及防晒类化妆品主要测定结果与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比对不一致,面膜及非特殊用途护肤存在微生物超标问题。因此,场流通环节的化妆品质量安全值得引起重视,应加强监管力度,并对部分类别集中开展专项抽检,尽早实现化妆品标签标识的规范化。
易路遥虞雪军李杰熊雯杨婷婷晏亮章红
关键词:化妆品标签标识非法添加
国内化妆品有害物质及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问题浅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国内化妆品中有害物质及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情况,为化妆品安全风险研究积累统计资料。方法:对国家药监督管理局网站2017~2019年通告的不合格化妆品中有害物质及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的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对化妆品类别、非法添加物质的种类、含量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列出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监局2017~2019年通告的不合格化妆品中,168批次存在有害物质及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问题。其中,美白/祛斑类产105批次,主要问题为汞超标;染发类产43批次,主要问题为非法添加禁用组分邻氨基苯酚或间苯二胺;香水12批次,主要问题为非法添加禁用组分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另有8批次其它类别产中查出5种禁用物质及2种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结论:近年来化妆品中有害物质及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的问题较多,监管的广度及力度均应持续增大以保证化妆品消费者的用妆安全。
马莹李泽夏琼邱红燕刘丹廖海伟赵丽
关键词:化妆品有害物质禁用化学原料非法添加
化妆品防腐剂使用现状调查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种类、频率等进行调查,分析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现状,同时展望未来防腐剂的发展趋势。方法从收集到的668份2015年化妆品成分表中,统计整理出防腐剂成分,利用Excel软件的筛选功能以及SUM函数,统计分析出防腐剂在化妆品中使用种类和频率。结果本次调查的668份化妆品共使用防腐剂17项,其中391份国产化妆品中使用15项防腐剂,277份进口化妆品中使用16项防腐剂;进口和国产化妆品在甲基异塞唑啉酮(MIT)、苯甲醇等防腐剂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别化妆品防腐剂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结论在668份化妆品中2种及以上防腐剂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频率居前2位的防腐剂为4-羟基苯甲酸及其盐类和酯类(使用频率45.51%)、苯氧乙醇(使用频率36.38%)。
曹孟岑冯婷婷张小差刘云竹冯月媛杨文妍宋丽雅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
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抽样测试,对河北省内部分城(2011—2012年)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动物试验方法,对场采集的祛斑类、防晒类、洗面类及沐浴类等33个化妆品进行安全毒理学试验观察。结果 19个化妆品(沐浴类8个,洗面类8个,祛斑洁面类3个)对家兔的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无刺激性10例(52.6%),轻刺激性9例(47.4%);16个样(沐浴类8个,洗面类8个)对家兔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无刺激性0例、微刺激性3例(18.8%)、轻刺激性13例(81.2%);17个样(祛斑洁面类3个,防晒类9个,祛斑类5个)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14例无致敏反应(82.4%),出现弱致敏性和轻致敏性反应的共有3例(17.6%)。结论调查显示,各类化妆品均有不同比例的轻(或微)度毒理学反应,虽然可以判定所调查产均在人类可接受范围之内,但提示监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以保障消费者安全。
袁丽华常秀玲康丽刁立琴高保栓刘英绵刘西林
关键词:化妆品

相关作者

马莹
作品数:21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研究主题:化妆品 酸浆 非法添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汞
方坚
作品数:25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化妆品 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员 化妆品卫生 违法主体
王志强
作品数:79被引量:408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农村 环境卫生 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 卫生状况
戴京晶
作品数:40被引量:230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化妆品 防腐剂 铝 ICP-MS 食品
张博
作品数:34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卫生厅
研究主题:化妆品 光触媒 公共场所 消毒 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