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9篇“ 布氏田鼠“的相关文章
-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分析的布氏田鼠冬季洞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 2025年
-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害鼠之一。为探明其发生机制,建立规模化调查技术,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布氏田鼠冬季栖息地影像。通过拼接、目视解译、格网化(1hm^(2))分析,利用遥感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获取格网内生境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影响布氏田鼠越冬洞群分布的相关生境因子。结果表明:(1)生长季植被指数对其洞群密度空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布氏田鼠喜栖于植被较为低矮的裸露草场(0.1布氏田鼠洞群主要集中在0.25布氏田鼠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偏向于海拔相对较高(895m-915m)的西南缓坡(0.3°-1.6°)。研究结果将为布氏田鼠越冬栖息地选择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杜波波冀超王大伟王大伟刘晓辉刘升平
- 关键词:布氏田鼠生境因子
- 捕食风险应激对雄性布氏田鼠及子代繁殖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雄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风险应激对自身及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这种效应的阶段性。青春期是动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敏感的重要阶段,推测青春期所经历的捕食风险应激对雄鼠和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验选取90日龄成年期和28日龄青春期雄性布氏田鼠作为亲代,每天分别暴露于蒸馏水、兔尿和猫尿1 h,连续18 d。随后每组随机选取一半田鼠取样检测性腺器官指数、精子质量和数量等参数,另一半与正常雌鼠交配,待后代成年后检测繁殖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成年期和青春期暴露于猫气味的雄性布氏田鼠精子正常率显著下降,精子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而暴露于兔气味的雄鼠仅降低了正常精子比例;成年期雄性田鼠暴露于猫气味没有影响繁殖输出,而青春期暴露的雄鼠的后代在出生时雌性比例显著增加;成年期暴露于猫气味和兔气味都没有影响后代的繁殖性能,青春期暴露于猫气味的雄鼠的后代成年后性腺指数、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而暴露于兔气味仅降低了雄性后代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以上结果验证了本研究假设,即捕食风险应激对布氏田鼠亲代和后代的繁殖性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青春期应激的效应更强更持久,存在明显的效应阶段依赖性。
- 周桃秀陈琳吴涌珍杨生妹魏万红武瑞勇
- 关键词:捕食风险繁殖性能布氏田鼠成年期
- 布氏田鼠干扰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
- 2024年
- 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是区域生态恢复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局部区域内,相比于其他干扰类型,小型啮齿动物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逐渐凸显。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针对布氏田鼠不同干扰等级样地的鼠洞特征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干扰阶段的健康性指数CVOR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变异均为最强,其中活力指数变异系数最高,为58.09%;活力指数与组织力指数在不同干扰阶段差异不显著,草原基况指数及CVOR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及轻度干扰样地显著高于重度干扰样地,恢复力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程度样地;鼠洞密度、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草原基况指数、恢复力指数、CVO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活力指数、组织力指数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鼠洞干扰强度增加,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活力指数和组织力指数对鼠洞干扰响应不显著,CVOR指数整体变异性最小,稳定性最强;相比于鼠洞密度及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之间的关系更强,可以作为一项综合评价鼠洞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草原区域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重要参考。
- 图雅朱媛君杨晓晖池静姚房闵萨拉王百田
-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布氏田鼠
- 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2年布氏田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布氏田鼠鼠疫疫源地(布氏田鼠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2年内蒙古布氏田鼠疫源地内监测数据,计算布氏田鼠密度、夜行鼠捕获率、媒介染蚤率、病原学和血清学阳性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ngram 3.4.3软件的joinpoint回归分析对鼠密度、捕获率、染蚤率做趋势分析。结果2013-2022年内蒙古布氏田鼠疫源地内布氏田鼠平均密度为2.36只/hm^(2),鼠密度呈下降趋势,APC=-21.69%,趋势分析各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3,P=0.014);夜行鼠平均捕获率为1.27%,夜行鼠捕获率有下降趋势,APC=-4.75%,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6,P=0.289);布氏田鼠平均染蚤率为33.96%,蚤指数为0.86,染蚤率略有下降趋势,APC=-5.48%,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92,P=0.233);病原学检验各种宿主动物共19593只,检出染疫动物6只,均为长爪沙鼠,阳性率0.03%。结论布氏田鼠疫源地内布氏田鼠数量和分布呈现下降趋势,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处于活跃期,今后需做好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动物疫情,有效降低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和人间鼠疫感染风险。
- 韩冰李建云张大禹刘慧杰郭文秀张忠兵
- 关键词:鼠疫
- 单宁酸对雌性布氏田鼠生殖腺调节因子的影响
- 韩雨萱
-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布氏田鼠洞口及喜食植物的识别研究
- 郭雪佳
- 围产期捕食者气味暴露对子代布氏田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王薇
- 布氏田鼠父体青春期捕食应激对后代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 周桃秀
- 猫气味暴露对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反捕食策略和繁殖策略的影响
- 俞皓淳
- 布氏田鼠靶向防治基饵研究
- 草原鼠害治理在草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鼠害达到危害程度时,即对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作用时必须进行防控,合理的防控能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重建。常见的鼠害防治方式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手段应用的为最为...
- 周成毅
- 关键词:鼠害防治布氏田鼠草原鼠害
相关作者
- 王德华

- 作品数:339被引量:755H指数:21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长爪沙鼠 布氏田鼠 能量代谢 瘦素 体重
- 施大钊

- 作品数:128被引量:43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布氏田鼠 长爪沙鼠 雄性 鼠害 社群
- 宛新荣

- 作品数:106被引量:4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布氏田鼠 长爪沙鼠 典型草原区 浑善达克沙地 体重
- 张学英

- 作品数:66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布氏田鼠 长爪沙鼠 能量代谢 产热 能量摄入
- 房继明

- 作品数:56被引量:48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布氏田鼠 雄性 嗅觉通讯 动物行为学 知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