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 篇“ 平坦型病变 “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辅助窄带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 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模式下对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患者的内镜图片共计1568张。根据肠镜检查时使用的光源,将筛选后的图像分为白光组、NBI组和混合数据(白光与NBI)组。这些组中均设有训练集,用于辅助诊断模型 的建立。验证集用于调整参数。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 的各项性能,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记录下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模型 在不同光源下对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该模型 在白光下对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67%、84.47%、68.75%、0.77(95%CI 0.72-0.81);在NBI下诊断病变 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83.94%、86.15%、81.94%、0.84(95%CI 0.78-0.90)。混合数据集中,模型 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88%、77.11%、81.03%、0.79(95%CI 0.76-0.83)。结论人工智能模型 在窄带成像光源下诊断结直肠平坦 型 病变 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均高于普通白光,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殷旻皓 朱宏关键词:人工智能 窄带成像技术 结肠镜 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黏膜平坦 型 病变 的效果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黏膜平坦 型 病变 应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胃肠道黏膜平坦 型 病变 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分别行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CS-EMR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围手术期指标、病灶完整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病变 切除时间、手术时间均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黏膜平坦 型 病变 应用CS-EMR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段超勤 杨建龙关键词:胃肠道黏膜 平坦型病变 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内镜下检出情况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方法对于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镜下检出情况、病变 大小以及组织病理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来某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639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普通白光模式插镜至回盲部后,分别采用白光、NBI、染色内镜(CE)退镜观察;发现平坦 型 病变 后,观察并记录轮廓、大小、形态和表面微结构等,根据工藤pit pattern内镜分型 判定病变 ,同时行活检,比较白光、NBI、CE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判定结果与病理结果,以及病变 大小与病理类型 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大肠平坦 型 病变 患者共120例,检出平坦 型 病变 共132个。其中,白光、NBI、CE分别检出41、36、43名患者,大肠平坦 型 病变 分别为43处、40处、49处,检出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5∶1,年龄构成比以51~70岁为主。白光、NBI和CE检出的平坦 型 病变 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7.3±8.1)mm、(13.7±7.3)mm、(9.9±7.4)mm,对于病变 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3.33%、92.59%和90.90%,特异度分别为46.15%、76.92%和75%;准确度分别为72.09%、87.50%和85.71%。132处平坦 型 病变 的组织类型 以腺瘤为主。结论: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平坦 型 病变 的检出,CE优于普通白光及NBI,而对于平坦 型 病变 组织类型 的判断NBI或CE联合放大内镜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而且平坦 型 病变 的组织病理类型 跟其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许国彩 刘芝兰关键词:窄带成像内镜 色素内镜 大肠平坦型病变 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的胃镜及病理表现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38例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38例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患者经病理证实,炎性反应6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37例,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11例.病变 位于胃窦大于其他部位(P<0.05);胃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91.30%,Kappa值为0.883(P<0.05),一致性较好.NBI-ME胃镜对炎性反应、LGIN、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2%、91.89%、88.00%、81.81%;NBI-ME胃镜对平坦 型 病变 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1.48%、97.29%、94.20%.结论 NBI-ME对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中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甘辉关键词:胃镜 病理表现 国产高清放大胃镜对胃平坦 型 病变 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有效筛查手段,目前主要依赖于价格高昂的进口内镜设备。目的:评估国产高清放大胃镜诊断胃平坦 型 病变 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行常规白光内镜检查并发现局灶性平坦 型 胃黏膜病变 的患者99例,采用国产澳华AQ-200内镜系统进行放大胃镜检查,根据VS分型 判断病变 性质。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设备对胃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效能及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国产高清放大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98.8%和98.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和98.8%,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917)。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组内镜下边界线、微血管形态不规则或消失、微腺管结构不规则或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组(P<0.05)。结论:国产高清放大胃镜可满足临床内镜诊治要求,使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早期胃癌筛查和诊治工作成为可能。 李雅惠 薛寒冰 沈煜枫 龚帅 高云杰 戈之铮关键词:胃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联合使用对胃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的联合使用对胃平坦 型 病变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胃平坦 型 可疑病变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普通白光胃镜+病检;观察组:普通白光胃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以病灶最可疑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对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对照组共检出早癌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肠化18例、炎症20例,而观察组检出早癌1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肠化15例、炎症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检查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断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5.0%,准确度为88.0%;观察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94.1%,准确度为94.0%,观察组灵敏度及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胃平坦 型 病变 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的检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宋丽秀 田书信 刘芳 陈卫刚关键词: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194例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在普通胃镜下,通常对胃黏膜明显隆起或凹陷的病变 较易识别,而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在普通白光下仅表现为浅表隆起、凹陷或黏膜色泽改变,是胃黏膜病变 中较易漏诊的特殊类型 。本研究对194例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对胃黏膜平坦 型 病变 的认识,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 的发现率和诊断率。 钟世顺 梁玮 邓万银 郑晓玲 郑金辉 周煜燊 刘进生关键词:平坦型病变 普通胃镜 病理分析 色泽改变 病理资料 色素内镜与FICE对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与富士能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FICE)在对肠道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普通结肠镜检出肠道平坦 型 病变 者80例,分别用色素放大内镜和FICE对病变 进行腺管开口诊断,预测病变 类型 ,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色素内镜对肠道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90.20%、准确度86.75%,FICE对肠道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84.31%、准确度73.97%。结论色素内镜及FICE均能较好的检测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类型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于晓兵 安钰关键词:色素内镜 大肠平坦型病变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大肠平坦 型 病变 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NBI-MB)模式与普通白光模式下对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间于胃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平坦 型 病变 患者120例,采用型 号为OLYMPUS CF-H260AI结肠镜检查,普通白光模式观察整个病变 形态,然后转换为NBI-ME模式观察,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 法与佐野宁CP分型 法[1],对所有病变 进行Pit及CP分型 分析后做出内镜诊断,记录普通白光模式下及NBIME模式下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发现185处病变 ,其中,PitⅡ110处,PitⅢL 42处,PitⅣ32处,Pit V 1处。CP 1 109处,CP2型 75处,CP 3型 1处。NBI-MB模式下对大肠肿瘤(包含腺瘤和腺癌)及非肿瘤(增生性病变 )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2%(165/185)、89.4%(65/73)、88.4%(99/112),普通白光模式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8%(144/185)、80.8%(59/73)、75.9%(85/112),两者总符合率、特异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B)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平坦 型 病变 ,可有效提高大肠平坦 型 病变 的诊断率。 黄吉雄 伍琳 庄剑彬关键词:大肠平坦型病变 结肠镜检查 圈套器牵引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平坦 型 病变 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7 2016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病变 的内镜下手术方法。常规的ESD操作,内镜前端采用前置透明帽,在黏膜与黏膜下层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便于黏膜下分离。 肖君 韩树堂 李惠 胡余美 姜素峰 葛薇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平坦型病变 牵引法 圈套器 手术方法
相关作者
姜泊 作品数:638 被引量:3,254 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癌 大肠肿瘤 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早期大肠癌 刘思德 作品数:393 被引量:1,128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胶囊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溃疡性结肠炎 放大内镜 周殿元 作品数:705 被引量:3,690 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大肠癌 双歧杆菌 大肠肿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 智发朝 作品数:522 被引量:2,069 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克罗恩病 小肠疾病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小肠 白岚 作品数:217 被引量:590 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受体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