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9篇“ 广州管圆线虫“的相关文章
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025年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线虫第Ⅲ期幼虫;PCR扩增显示:5份样品为广州线虫阳性,总阳性率为0.111%(5/4502);不同地区间,昆明市阳性率最高(0.231%,4/1734),德宏州(0.221%,1/453)次之;不同淡水螺种类中,福寿螺阳性率为0.192%(4/2081),环棱螺阳性率为0.160%(1/624),其余3种螺未检出;不同采样环境下,农贸市场阳性率为0.192%(4/2083),野外环境阳性率为0.041%(1/2419)。不同螺种类和采样环境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获悉了云南省部分淡水螺广州线虫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广州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董路段博芳杨建发杨红梅李坤马洲董星和李永华邹丰才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
广州线虫感染大鼠脑组织转录组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线虫感染后大鼠脑组织转录组的表达水平。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每只大鼠经灌胃感染40条广州线虫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1、7、14、21 d,对照组、感染组分别随机解剖3、5只,取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TRIzol法提取感染后14 d大鼠脑组织RNA,逆转录为cDNA后测序。选取差异表达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RNA靶蛋白之间的蛋白质互作(PPI)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采用qPCR验证表达差异的lncRNA。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14 d,感染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脑海马区神经元胞浆固缩;感染后21 d,脑膜处可见寄生虫样组织。RNA测序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14 d,大鼠脑组织中差异表达mRNA的数量为955个(890个上调、65个下调);差异表达lncRNA的数量为193个(122个上调、71个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细胞成分主要为质膜外侧的胞外空间、细胞表面等,分子功能主要为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PPI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的靶点为趋化因子配体11、RT1-Da、丝氨酸家族E成员1等,均与免疫应答相关。ceRNA结果显示,显著富集的miRNA如mir-466b-3p、mir-1956、mir-207和mir-328a-5p等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血生成等过程有关。qPCR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感染组大鼠H19的相对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在感染后21 d达到峰值,为15.07
程东慧蒋天哥景一丹杨丽敏郭云海方圆李中秋张仪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长链非编码RNA转录组学
山东省输入性广州线虫病1例
2024年
患者,男,34岁,山东青岛人,保险行业职员。头痛1月余,因“头痛加重”于2023年5月31日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就诊,以颅内感染收治入院并给予阿昔洛韦、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具体剂量不详),6月18日转诊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患者自诉曾于2023年5月1日赴云南大理旅游,期间食用螺肉,返回原籍后开始出现头痛并伴周身不适及胸闷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站立位时头疼明显,饮食、二便正常。血常规提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升高(0.86×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升高(10.70%)。患者颅脑CT平扫结果显示,脑实质密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占位病变。脑脊液及血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示广州线虫抗体IgG弱阳性,其余寄生虫抗体均阴性。诊断为广州线虫病,给予阿苯达唑[20 mg/(kg•d),3次/d,连续口服7 d]和地塞米松[0.15 mg/(kg•d),静滴3 d]治疗。6月28日,患者头痛症状消失,嗜酸粒细胞数和百分数转归正常值,遂出院。2个月后复查,血液指标正常,广州线虫IgG抗体检查呈阴性,无其他不适。
李曰进闫燕申艳梅魏艳彬许艳王龙江闫歌郭云海王用斌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粒细胞增多输入性病例
广州线虫感染小鼠导致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模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脱髓鞘性视神经炎(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DON)动物模型,为DON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灌胃广州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的方法感染Balb/c小鼠;接着用神经行为学和视觉评分来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学变化,视觉动作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检测小鼠视觉通路的变化,组织病理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髓鞘形态功能性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来检测视网膜节细胞标志物Brn-3a和视神经髓鞘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lb/c小鼠在广州线虫感染后第21天,其体质量明显下降,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视觉评分均显著降低;同时,视觉动作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视路传导功能受损;另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固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到视网膜节细胞和视神经髓鞘出现明显损伤;最后,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标志物Brn-3a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MBP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广州线虫感染Balb/c小鼠可损伤其视网膜和视神经,进而导致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发生,其可作为一种新的DON动物模型。
杨亮牛珍马芷璇吴小杰孙希孙希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BALB/C小鼠动物模型
广州线虫病诊断标准》(WS/T 321—2010)在福建省和云南省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线虫病诊断标准》(WS/T 321—2010)(简称《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标准》的推广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福建省和云南省的省、市、县和乡镇4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的方式开展《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工作人员308人,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标准》知晓率为71.10%(219/308),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中,≥50岁(81.40%,35/43)、市级单位(79.76%,67/84)、疾控机构(88.24%,105/119)、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85.71%,114/133)、高级职称(82.86%,58/70)、本科文化程度(77.09%,138/179)、公共卫生专业(86.21%,75/87)等人群的《标准》知晓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和职称升高,《标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8.272、8.258,P均<0.01);知晓途径主要是业务培训(65.30%,143/219)和自主查阅(60.73%,133/219)。在《标准》的使用情况方面,知晓《标准》的调查对象中,有75.34%(165/219)会在工作中使用,15.98%(35/219)会经常使用。不同宣贯方式中,宣传资料的普及率最高(58.77%,181/308);75.32%(232/308)的调查对象认为专题讲座的宣贯效果好。能正确且完整掌握诊断原则、感染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类型等知识的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92人(占94.81%)、102人(占33.12%)、130人(占42.21%)、117人(占37.99%)和152人(占49.35%)。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占89.61%,276/308)认为标准的可操作性好或较好。宣贯力度对标准实施的影响最大(占80.84%,249/308)。91.88%(283/308)的调查对象认为现行标准不需要修订。结论《标准》仍适用于当前阶段的诊断需求,应继续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宣贯力度,提高其认知和应用水平。
黄春燕刘榆华谢汉国俞铖航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问卷调查
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线虫的特性及检测研究进展
2024年
广州线虫有复杂的生活史及繁多的宿主,具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存在严重健康威胁。外来软体动物的入侵已成为广州线虫扩散的重要途径。对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线虫的研究日渐增多,宿主体内线虫的检测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广州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文献研究仍较分散,在入侵软体动物的易感特性和检测技术方面仍缺乏系统探讨。因此,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广州线虫感染全球入侵软体动物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广州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种类、易感性、地理分布、基因特征、寄主响应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报道的易感广州线虫的全球入侵软体动物至少涉及15种。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中国田螺、河蚬可被L1—L3幼虫寄生,感染后氮代谢和氧化代谢增强。入侵软体动物对广州线虫的易感性与宿主种类、发育期、孳生环境、感染剂量及感染时长有关。广州线虫检测包括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后者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广州线虫可“搭乘”入侵软体动物在全球扩散。同步阐明入侵软体动物的扩散规律和广州线虫的寄生习性,可为广州线虫的发生、防控及理提供有益参考。
刘金苓陈慧莹刘仟惠潘广娜赵本良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地理分布易感性
广州线虫破坏血脑屏障研究进展
2024年
血脑屏障严格控制脑血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态。广州线虫病是由广州线虫Ⅲ期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Ⅲ期幼虫穿过机体的血脑屏障,在脑部生长发育,从而导致以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为特征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本文主要就广州线虫感染破坏血脑屏障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广州线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韦航吕志跃
关键词:血脑屏障广州管圆线虫
海南省玛瑙螺物种鉴定及其感染广州线虫的调查
2024年
目的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了解海南现存玛瑙螺物种多样性及其携带广州线虫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在海南省18个市县53个采样点采集玛瑙螺样本1060份,根据形态特征对样本进行初步鉴定,并取形态特征有差异的部分样本进行DNA提取和COI基因扩增,通过GenBank数据库内序列比对确定物种,并使用Mega 11软件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肺检法和消化法了解其感染广州线虫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在采集的1060份玛瑙螺样本中,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海南存在两种玛瑙螺,其中褐云玛瑙螺占70.57%(748/1060),虎纹玛瑙螺占29.43%(312/1060)。形态学区分主要在胼胝部颜色上;分子鉴定显示,与褐云玛瑙螺处于同一支的样本,COI基因序列一致性在99.84%~100.00%;采集的未定种样本与虎纹玛瑙螺在同一进化分支上,COI基因一致性为90.75%~95.97%。二者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3和0.043~0.102。海南省玛瑙螺整体广州线虫感染率为5.85%。褐云玛瑙螺和虎纹玛瑙螺的广州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08%(38/748)和7.69%(24/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8,P>0.05);二者感染度中位数分别为107.70条/g和37.32条/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7,P<0.05)。海南省内各市县玛瑙螺总体感染率最高为澄迈20.63%(13/63)、乐东16.67%(12/72)和海口11.11%(4/36);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澄迈25.00%(9/36)、乐东16.36%(9/55)和陵水16.00%(4/25);虎纹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乐东、海口、澄迈和万宁,分别为17.65%(3/17)、16.67%(3/18)和14.81%(4/27)。市县间感染率在玛瑙螺全部样本和褐云玛瑙螺样本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33、37.16,P均<0.05),在虎纹玛瑙螺样本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8,P>0.05)。结论存在未定种玛瑙螺,高度疑似虎纹玛瑙螺,为岛内入侵物种玛瑙
高素真舒畅吕鑫焦惠生周云飞吕志跃
关键词:COI基因广州管圆线虫
以眩晕起病的广州线虫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1例
2024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9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10余天”于2022年11月22日收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2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头晕,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有听力下降,无头痛,无发热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止晕对症治疗,症状反复发作。
施力铭许慕群苏庆杰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眩晕
福州市区公共绿地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线虫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区公共绿地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线虫情况,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5—10月,雨后夜晚或清晨在福州市区各大公园、住宅小区或城市道路旁等公共绿地草丛和乱石下查找、采集褐云玛瑙螺,用匀浆法检测广州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测213只褐云玛瑙螺样本,广州线虫感染率20.2%(43/213),查到广州线虫幼虫10139条,感染度235.8条/只(10139/43),其中肌肉和内脏感染度分别为125.8条/只(5411/43)和110.0条/只(4728/43);不同体质量的褐云玛瑙螺广州线虫感染率不同,体质量≥36 g的褐云玛瑙螺感染率29.0%(31/107)高于<36 g的11.3%(12/106,χ^(2)=10.30,P<0.05)。结论福州市区公共绿地发现广州线虫幼虫阳性的褐云玛瑙螺;生食、半生食其螺肉或接触被褐云玛瑙螺分泌物污染的物体感染风险较高,应加强群众的健康教育防止广州线虫感染。
郑丹蔡武卫林陈鑫江典伟谢汉国高澜琳陈朱云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褐云玛瑙螺健康教育

相关作者

詹希美
作品数:211被引量:64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日本血吸虫 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克隆
潘长旺
作品数:110被引量:4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 阴道毛滴虫 弓形虫 单克隆抗体
吕山
作品数:97被引量:1,14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幼虫
黄慧聪
作品数:97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阴道毛滴虫 前列腺组织 广州管圆线虫病 NGF
张仪
作品数:158被引量:72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湖北钉螺 钉螺 福寿螺 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