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0篇“ 序贯机械通气“的相关文章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4年
讨论机械通气在在全面有落实开展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疗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方法:从方法分析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主要整理出相关的人员数量,然后结合人员数量以随机的原则来完成人员的划分,形成两组人员。而后,在完成了两组人员的划分与形成后,则是聚焦于两组人员,分析整理其中的各项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心钠肽(pg/ml)、脑钠肽(pg/ml)、神经肽(pg/ml)、肌钙蛋白(ng/ml)、CYS(ng/ml)、NGAL(ng/ml)、KIM-1(pg/ml)数值;结果:整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aO2(mmHg)、HCO3-(mmol/L)等在内的各项数值。结合以上各项数据的整理,对整理后的数值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分析讨论后的结合可以清晰发现的是,包括各项数值信息在内,观察组所要取得的数值信息效果,均对比对照组的数值信息结果具有更理想的效果;结论:结合以上分析讨论可指的是,可以尝试在当前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利用。
周有辉
关键词:序贯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ICU创伤性ARDS的疗效观察分析
2024年
讨论落实ICU创伤性ARDS治疗方案期间,以机械通气疗法为方案的总体收益水平。方法 经过1整年的精心准备、仔细规划,确定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阶段内,开展样本的综合性收集工作。整个过程中,在样本录入时,严格遵循ARDS诊断要求,选入符合研究条件的病患。经由缜密、细致的筛选程,成功收集到84份高质量样本。为深入研究机械通气疗法在上述人群中应用的实际结果,遵循随机抽签的理念,精心设计每个小组的构成。在参照组的研究中,共有样本35份,基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开展相关的干预。其余的样本则选入试验组,执行机械通气疗法。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每一小组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开展深入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结果 机械通气疗法的有效落实,促使试验组的血气参数与炎症水平改善趋势更为明显,P<0.05。通过不同的通气指导模式,在相关时间指标方面,试验组数值较低,并且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基于机械通气疗法的落实,使得ICU创伤性ARDS的预后得到良好改善。此种治疗方案不仅能够减少病患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还可加快其血气指标恢复用时,减轻其炎症反应。
姜苏王新岩
关键词:ICU患者创伤性ARDS序贯机械通气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FEV1/FVC、平均肺动脉压(mPVP)]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1次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PV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及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肺通气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VAP发生率,提高1次拔管成功率,其效果优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侯笑颜牛建佩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治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撤机成功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S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_(2)(73.03±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2.46±4.60)%高于对照组的(66.24±4.97)mm Hg、(85.18±3.79)%,PaCO_(2)(41.09±0.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98±0.63)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EV1(3.21±0.34)L、FVC(3.89±0.29)L、PEF(3.35±0.60)L/s高于对照组的(2.29±0.24)L、(2.74±0.21)L、(2.90±0.71)L/s(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7±1.21)、(8.70±1.53)、(12.33±1.82)d,比对照组的(11.46±1.77)、(11.46±1.77)、(18.64±2.35)d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NE、E、ATⅡ水平分别为(122.80±17.92)ng/ml、(94.52±8.52)ng/ml、(31.05±2.98)pg/ml,比对照组的(209.59±21.06)ng/ml、(164.45±11.67)ng/ml、(55.69±4.13)pg/ml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88.21±4.87)次/min、呼吸频率为(15.98±0.81)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70±6.13)、(19.59±1.25)次/min(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再次插管率2.33%(1/43)、呼吸机
曾慧志曾广志梅林陈海玉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采取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总机械通气时间、首次脱机成功率。结果:脱机后24、48h,试验组PaO_(2)、PaCO_(2)水平与脱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24、48h,对照组PaO_(2)水平低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48h,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72h,两组IL-6、CRP水平降低,试验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关丽君卢玉婷张辉高玉韶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炎性反应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浅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5±0.07)、(62.31±8.57)mm Hg(1 mm Hg=0.133 kPa)、(64.82±10.17)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9±0.05)、(73.31±11.26)mm Hg、(51.53±8.25)mm Hg;治疗36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6±0.05)、(51.98±6.02)mm Hg、(72.61±11.08)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31±0.06)、(63.21±10.69)mm Hg、(56.17±9.22)mm Hg。试验组患者治疗4、36 h的pH和PaO_(2)明显高于参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ICU入住时间(12.15±1.68)d和机械通气时间(10.08±1.74)d均短于参照组的(20.63±3.27)、(19.82±2.53)d,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χ^(2)=3.924,P=0.048<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TNF-α、NF-κB、IL-6水平分别为(2.08±0.57)pg/ml、(6.48±1.12)ng/ml、(10.62±2.39)pg/m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31±0.74)pg/ml、(9.49±1.34)ng/ml、(15.31±3.15)pg/ml,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普及应用。
杜凯
关键词: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探讨
2024年
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机械通气治疗融入重症呼吸衰竭病症治疗中所起疗效。方法 针对重症呼吸衰竭病患展开评析,研究者共有50例,研究开展科室为呼吸内科,从2022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完成于2023年10月期间。研究借助抛币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依托有创机械通气方案开展治疗,后者依托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方案开展治疗。结合多项指标变化判断整体疗效。结果 依据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分析,观察组治疗方案最终疗效显著对照组治疗方案最终疗效情况(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调节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机体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康复进程明显加快,对VAP及其他并发症防治效果更加理想,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方案安全性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安全性相比较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治疗在重症呼吸衰竭病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相较于有创机械通气单独治疗,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且炎性因子在治疗后水平降低,治疗安全性更高,引起不良反应较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郭丽丽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安全性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进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两组患者氧分压(PaO_(2))、pH值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3 d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次插管发生率均更低(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方案具有显著优势,能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徐海蓉陆恺陈林祥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9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探讨主体,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接受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7.12±1.31)d、给氧时间(11.26±2.71)d、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17.88±3.51)d、总住院时间(20.62±4.77)d均短于对照组的(15.74±3.55)、(18.72±4.32)、(29.02±4.23)、(36.79±4.93)d(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PaO_(2)(85.67±4.35)mm Hg(1 mm Hg=0.133 kPa)、pH(7.37±0.08)高于对照组的(81.33±4.12)mm Hg、(7.25±0.03),PaCO_(2)(42.03±2.11)mm Hg低于对照组的(45.32±2.32)mm Hg(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371.56±15.21)L/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25±0.32)L优于对照组的(312.56±15.82)L/min、(2.30±0.26)L(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2.21±3.02)分、PSI评分(41.75±4.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4±3.16)、(47.02±4.61)分(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时,采用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优化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提升预后效果,值得借鉴与学习。
黄雅萍黄雅敏吴琪茵郭毓娟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血气指标肺功能
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了100例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并根据随机试验将其分为组50例,接受有创和非侵入性机械通气;常规组50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组的PaO2高于常规组,PaCO2低于常规组(P<0.05)。组治疗后的中心静脉压(CVP)、每搏变异度(SVV)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组的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在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炎症反应方面更有效,然而,从这项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尹红芝
关键词:序贯治疗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相关作者

王河焱
作品数:12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部感染控制窗 合并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肺炎
朱云峰
作品数:34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分娩镇痛 舒芬太尼 椎管内阻滞 罗哌卡因 产妇
孙来芳
作品数:134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乌司他丁 创伤弧菌 利奈唑胺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林凤
作品数:48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部感染控制窗 呼吸机相关性 气道分泌物 脓毒症 呼吸衰竭
刘建民
作品数:29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老年卒中 帕金森病 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