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0篇“ 库车前陆盆地“的相关文章
库车盆地南斜坡西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2025年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人对于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区原油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Ⅰ和Ⅱ两类原油,Ⅰ类英买力原油的三环萜类总体具有C_(19)C_(22)C20>C_(21)>C_(22)
张昊吕修祥王晓雪李素梅朱毅秀蒲明宇李燕琴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聚集油气成藏过程秋里塔格构造带
库车盆地的热流与深部温度分布特征
2024年
沉积盆地热体制对理解盆地的成因演化过程以及油气和地热能源资源评估等具有关键作用,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库车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其热体制的准确厘定对于该区油气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系统连续测温与试油温度数据,结合地层热物性数据,详细研究了库车盆地的现今热状态特征。库车盆地的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3~25.7℃/km之间,平均值为21.5±2.6℃/km;大地热流范围为27.4~57.9 mW/m^(2)之间,平均值为40.9±7.2 mW/m^(2)。区域内1000~6000 m埋深处的估算温度范围及均值分别为26~49℃(36±4.6℃)、42~82℃(59±7.5℃)、64~113℃(82±10.3℃)、85~127℃(102±11.6℃)、98~140℃(119±12.8℃)与110~155℃(133±13.9℃)。库车盆地现今热状态整体偏低,分布上表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盆地西部沉积物厚度大,沉积层因其低热导率形成热屏蔽效应,阻碍深部热量向地表运输。同时,盆地东部新构造变形强度更大,断层运动生热效应明显。盆地沉积物厚度差异以及印度—欧亚大碰撞远距离效应作用下活动构造的强度差异联合造就了观测到的区域地热格局。
冯冠中刘绍文朱传庆朱传庆
关键词: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热体制库车前陆盆地
库车盆地幕式冲断活动、层序-沉积响应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二维地震大剖面及重点区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库车盆地三叠系构造-层序地层序列,探讨幕式冲断构造对沉积充填演化和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库车盆地三叠纪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完整的强烈—减弱—松弛—宁静幕式冲断活动,与之对应可以划分4个二级层序(对应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克拉玛依组、黄山街组、塔里奇克组)和11个三级层序(SQ1—SQ11),每个层序或层序内幕受次级幕式冲断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②幕式冲断作用与区域层序序列、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发育与分布具有明显的响应,幕式冲断作用初始强烈至宁静过程中,三叠纪自下而上的沉积演化呈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特点,幕式冲断活动初始强烈—减弱期对应于厚层粗粒砂砾岩储层发育期,幕式冲断活动松弛—宁静期对应于烃源岩发育期。③受幕式冲断活动期次与强度控制,近东西走向逆冲断层下盘烃源岩不仅在黄山街组沉积时期明显沉积增厚,成为三叠系烃源岩发育中心,而且烃源岩软地层经历多期次的逆掩推覆,呈“叠垛式”堆积。(4)库车盆地深层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基础与条件,可以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下生上储型断块-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多种类型的气藏,是未来天然气勘探规模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
杨海军胡素云胡素云胡明毅胡明毅张亮李玲周露章国威罗浩渝邓庆杰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结构沉积充填气藏类型
库车盆地缘隆起西段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预测被引量:4
2023年
库车盆地缘隆起位于库车盆地的南端,油气资源丰富,是库车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目缘隆起下部的海相克拉通构造层系和上部的构造层系中均获得油气勘探发现,复杂的地质背景使两套构造层系的油气成藏特征差异明显,制约了进一步油气勘探。综合钻井、岩石薄片和烃源岩测试、储集物性分析及油气化验资料,系统研究了库车盆地缘隆起西段的油气来源、油气成藏期、油气运移方向及输导体系特征,阐明了缘隆起西段的油气成藏条件,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剖析,明确了研究区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盆地缘隆起西段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盆地北部三叠系-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2)研究区发育中生界-新生界砂体-构造共控型油气藏和海相古风化壳主控型潜山油气藏,根据沉积背景与岩性差异,可将后者进一步划分为海相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型潜山油气藏和海相碎屑岩古风化壳型潜山油气藏;(3)综合各成藏要素,在研究区优选出海相古风化壳潜山有利勘探区(Ⅰ类有利区)、古近系底部砂岩砂体-构造共控型勘探有利区(Ⅱ类有利区)和白垩系巴西改组砂体-构造共控型勘探有利区(Ⅲ类有利区),以期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王清华张亮吕修祥周露汪瑞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输导体系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构造特征及储层预测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南部,隶属于库车冲断体系,勘探面积5200平方千米,是库车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依据构造样式和油气勘探特点差异,秋里塔格构造带可分为两大段——西秋段和东秋段。中秋-东秋构造带紧邻克拉苏区带...
张紫妍
关键词:储层预测岩性圈闭
新生界盐相关构造样式及勘探潜力——以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明确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新生界盐相关构造样式及盐下有利构造圈闭,本文综合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地质力学以及盐构造解析等技术,深入剖析了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构造特征,分析了构造活动期次及变形机理,总结了油气成藏特征,认为位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东秋6井东部的盐下背斜和冲起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盐上层发育有3种构造样式;盐下层发育有5种构造样式,盐上—盐下共发育有5种构造组合样式,他们具有典型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构造活动期为新生代库车组沉积期(约5.33 Ma)至今,与板块挤压、膏盐层分布和局部应力条件有关.东部盐上层主要发育单斜地层,西部和中部盐上层发育向斜构造和破裂背斜构造;中部膏盐层中发育的滑脱断层倾向与西部和东部不同,滑脱断层的倾向由最大主压应力轴倾斜方向决定;西部盐下层主要发育背斜构造,而中部和东部盐下层主要发育冲起构造.盐上—盐下构造组合随着膏盐层厚度减薄依次发育同向或反向不对称盐脊、对称盐槽、盐楔和协调变形构造.膏盐岩不仅具有良好的油气封盖性,还对盐下圈闭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盐下背斜与冲起构造核部及翼部发育的裂缝有利于改善储层中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烃源岩—断裂—圈闭—盖层达到时空有效匹配,且东秋6井东部的盐下构造圈闭保存条件良好,可以形成大规模油气藏.
赵怀博陈书平袁浩伟王新艳罗彩明王凡姚熙强李茜段云江
关键词:秋里塔格构造带盐相关构造膏盐岩滑脱断层
库车盆地东部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连通性表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5
2023年
库车盆地东部下侏罗统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单井产能.裂缝连通性是影响致密储层孔渗性能、产能以及盖层完整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裂缝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以库车盆地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分析了其裂缝发育特征,利用基于裂缝节点类型及比例的方法对裂缝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并利用数值模拟对裂缝连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发育粒缘缝、粒内缝和穿粒缝3种微观裂缝类型.从西向东,裂缝连通性逐渐变差,与裂缝发育强度具有一致性.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是影响裂缝连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的增加,裂缝连通性变好.
巩磊程宇琪高帅高帅高志勇冯佳睿宿晓岑卢崎王杰
关键词:致密砂岩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
库车盆地呈典型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秋里塔格是其从北向南的第二个构造带,是库车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秋里塔格构造带地表条件及地下构造双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主构造勘探程度低,以往单线和宽线地...
张向权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震成像数据处理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
库车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与运聚模拟被引量:7
2021年
运移输导体系是远源油气藏的核心内容,是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关键纽带。以库车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远源油气藏为例,在明确油气时空分布基础上,研究多种输导要素类型及其组合特征,针对不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开展2D成藏模拟实验,探讨油气长距离运移输导机理,为区内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库车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发育断层、不整合与砂岩层等3类油气输导介质,3类输导介质组合形成了2类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不整合垂向油气输导体系和远源斜坡区不整合—中浅层正断层—砂体横向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是关键的垂向油气运移通道,远源斜坡区白垩系/白垩系、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和广泛分布的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层为侧向油气运移通道。模拟实验表明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取决于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不整合面结构等3个因素: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决定了油气运移动力—浮力的大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决定了油气的优先充注序列,砂体上倾方向的岩性尖灭带或低幅度构造最具成藏优势;具备高孔渗砂岩的不整合结构体具有物性和动力的双重优势,是油气横向运移核心路径。白垩系/白垩系不整合面分布的非均质性是造成白垩系油气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的广泛分布是区内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
刘春陈世加赵继龙陈戈高乔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输导体系
致密砂岩储层构型特征及评价——以库车盆地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在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分析、储层精细构型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库车盆地北部构造带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储层构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五级构型界面,划分出五种构型单元,包括滞留沉积、顺流加积体、侧积砂体、纹积砂体和河漫滩,并建立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模式.结合薄片、物性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对不同构型单元储层品质进行了评价,认为不同构型单元储层不仅沉积条件(规模、形态、粒级、沉积构造、泥质杂基含量等)有所不同,而且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储集性能,不同构型单元在空间上频繁迁移造成了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顺流加积体是辫状分流河道心滩的主体,延伸长度可达上千米、宽度可达数百米、厚度可达5 m,泥质杂基镜下百分比平均为4.8%,储层分选性好,粒内溶孔面孔率可达5%,孔隙度平均约为9.4%,渗透率平均约为7.316 mD,储集条件最好.侧积砂体主要位于心滩侧翼,延伸长度达数百米、宽度一般小于顺流加积体、厚度可达3 m,粒内溶孔面孔率可达4%,孔隙度平均约为6.8%,渗透率平均约为1.724 mD,储集条件次之.滞留沉积分选差、泥质杂基镜下百分比平均为7.1%,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微裂缝,孔隙度平均约为4.7%,渗透率平均约为0.648 mD,储集条件差.纹积砂体泥质杂基镜下百分比平均为8.7%,微裂缝面孔率占比可达90%,孔隙度平均约为3.7%,渗透率平均约为0.115 mD,储集条件最差.河漫滩则以泥质沉积为主,为非储层.
史超群李勇袁文芳蒋俊谢亚妮张荣虎周思宇娄洪王佐涛张慧芳陈常超王振鸿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构型

相关作者

赵孟军
作品数:256被引量:2,75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成藏过程 油气成藏 烃源岩
吕修祥
作品数:224被引量:2,31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油气聚集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
鲁雪松
作品数:175被引量:8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
李勇
作品数:539被引量:1,59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藏 稳定分析 水平井 缝洞
雷刚林
作品数:137被引量:1,26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盐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 油气勘探 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