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6篇“ 应用动脉“的相关文章
-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胎儿窘迫对极早产儿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存在胎儿窘迫的极早产儿出生后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3例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分为窘迫组(n=22)和非窘迫组(n=31),分析两组患儿脑组织不同感兴趣区域脑血流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胎儿窘迫与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窘迫组的单胎比例高于非窘迫组[81.8%(18/22)与54.8%(17/31),χ^(2)=4.176,P<0.05]。两组极早产儿在双侧额叶[左侧:23.9(21.7,28.0)ml/(100 g·min)与21.5(18.2,23.8)ml/(100 g·min),t=-2.826;右侧:(24.5±0.9)ml/(100 g·min)与(21.2±0.8)ml/(100 g·min),t=2.773]、双侧颞叶[左侧:(22.8±0.9)ml/(100 g·min)与(19.8±0.6)ml/(100 g·min),t=2.834;右侧:(23.2±0.9)ml/(100 g·min)与(20.8±0.7)ml/(100 g·min),t=2.108]、双侧顶叶[左侧:(24.0±1.1)ml/(100 g·min)与(19.4±0.8)ml/(100 g·min),t=3.377;右侧:25.6(18.9,28.1)ml/(100 g·min)与19.6(16.3,22.5)ml/(100 g·min),t=-2.311]、双侧枕叶[左侧:(25.7±1.4)ml/(100 g·min)与(21.2±0.9)ml/(100 g·min),t=2.796;右侧:(26.3±1.6)ml/(100 g·min)与(21.7±1.0)ml/(100 g·min),t=2.583]、双侧基底节[左侧:(35.4±1.5)ml/(100 g·min)与(29.0±0.8)ml/(100 g·min),t'=3.872;右侧:(34.9±1.4)ml/(100 g·min)与(29.3±1.0)ml/(100 g·min),t=3.457]、双侧丘脑[左侧:(40.0±2.0)ml/(100 g·min)与(35.0±1.3)ml/(100 g·min),t=2.157;右侧:(40.5±1.7)ml/(100 g·min)与(35.1±1.1)ml/(100 g·min),t=2.783]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比较中,窘迫组高于非窘迫组(P值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单胎、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纠正胎龄、性别、ASL成像技术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辅助通气时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
- 薛倩茹秦璠玥张晨孔祥博薛艳然郭笑婵徐发林
- 关键词:胎儿窘迫脑血流灌注早产儿
-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出生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校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ASL检查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出生1周内头颅超声结果分为轻度IVH组(25例)和无出血组(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VH-IVH对额叶皮质、颞叶皮质、顶叶皮质、枕叶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核等不同ASL感兴趣区CBF值的影响。结果与无出血组相比,轻度IVH组出生胎龄更大[29.0(28.5,30.4)周比28.2(27.0,31.0)周,Z=-2.398、P=0.016]、头颅MRI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HCT)更高[29.6(26.4,32.3)%比27.8(25.6,30.5)%,Z=-2.155、P=0.031]、检查时体重更大[2015.0(1930.0,2127.5)g比1950.0(1900.0,1997.5)g,Z=-3.314、P=0.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出生胎龄、最近一次HCT、检查时体重)后,轻度IVH组额叶(95%CI:-8.367~-4.042,P<0.001)、颞叶(95%CI:-19.077~-2.854,P=0.008)、顶叶(95%CI:-8.344~-3.502,P<0.001)、枕叶(95%CI:-9.446~-3.645,P<0.001)、基底神经核(95%CI:-7.543~-1.963,P=0.001)、丘脑(95%CI:-8.051~-2.372,P<0.001)的CBF值仍低于无出血组。结论相同纠正胎龄时,轻度IVH与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区域的低CBF相关,但其对远期神经系统预后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 马徜徉张晨陆林张萌薛倩茹王彬徐发林
- 关键词:脑灌注动脉自旋标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腹腔镜CME术中应用动脉优先入路法临床效果分析
- 2023年
- 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中应用动脉优先入路法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9),两组均给予腹腔镜CME手术,观察组应用动脉优先入路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入路法。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分别为(56.60±9.97)mL和(705.54±94.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51±5.0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VEGF、CCSA-2、MK、PTN和sICAM-1分别为(134.45±20.54)pg/mL、(4.22±0.94)mg/L、(334.02±68.46)ng/L、(150.45±27.15)ng/L和(165.15±34.4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Cor、NE、CRP、IL-6和MCP-1分别为(210.54±30.04)μg/L、(332.40±36.67)μg/L、(67.87±13.36)mg/L、(65.54±12.21)μg/L和(71.15±12.2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CME术中应用动脉优先入路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腹腔引流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炎症、应激反应较轻。
- 董帅军杜晓东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应用动脉后弓优先入路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2例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动脉后弓优先入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LDPPHR的12例病人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动脉后弓优先入路。所有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为胰头良性肿瘤。结果12例接受LDPPHR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改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或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341.0±80.6)min,术中出血225(100~800)mL,住院时间为14(7~28)d。术后出现3例生化漏,1例B级胰瘘,2例胆瘘。随访6(3~20)个月,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动脉后弓优先入路LDPPHR安全、可行,建议在有丰富LPD经验的大型胰腺外科中心开展。
- 钱道海刘斌金凯舟叶龙云吴伟顶
- 关键词: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腹腔镜胰腺良性肿瘤手术入路
-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评价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
- 王晓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文献传递
- 应用动脉优先入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为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术式。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尝试探索改良术式以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等来改善病人预后。其中动脉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较广,受到极大关注。此文对近年关于应用动脉优先入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逯雨轩崔云甫
- 关键词:胰十二脂肠切除术
- 不同减压方法在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减压方法在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8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浦院区)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肝脏肿瘤介入患者120例分别使用两种类型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分别在止血器类型、局部压迫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松解减压次数、拆除减压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改良减压法后,观察组皮肤破损、皮下渗血、皮下血肿、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不仅缩短了压迫时间和患者制动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局部皮肤破损、水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红梅
- 末节断指再植术应用动脉静脉化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末节断指再植术应用动脉静脉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20例接受动脉静脉化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情况。结果:动脉静脉化末节断指再植术后,重度疼痛的患者2例(10.00%),中度疼痛的患者5例(25.00%),轻度疼痛患者13例(65.00%);20例患者术后感染2例(10.00%),为治疗期间出现护理不当所致,导致末节断指处造成轻微坏死,出现肿胀3例(15.00%),出现较多水泡1例(5.00%),出现少量水泡2例(10.00%),正常者12例(60.00%),多数患者趋向于正常;20例患者(21只断指)中,15名患者(16只断指)再植成功,另外5名患者(5只断指)未能再植成功,成活率76.19%。结论:针对末节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动脉静脉化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手指血液循环,降低关节僵硬,提升康复效果。
- 戴岗凌云志李海彭奕佳
-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术动脉静脉化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时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肝动脉介入治疗的1 203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相关不良事件组和无相关不良事件组。分析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时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BMI、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凝血酶原异常情况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时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25、合并糖尿病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时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为无糖尿病患者的2.4倍(OR=2.426,95%CI=1.749~4.045,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时,应注意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压迫相关不良事件的预防及管理。
- 张晓丽于苹苹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动脉压迫止血器
- 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动脉导管局部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可行性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动脉导管局部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发病后6~72h内就诊入院,已超出溶栓时间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局部替罗非班治疗,40例)。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Barther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评分及Barther指数显著升高(P<0.05);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动脉导管局部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动脉血流状况。
- 王伊红
- 关键词: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导管替罗非班
相关作者
- 庄百溪

- 作品数:70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 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 韩力群

-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13医院
- 研究主题:正常人 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胃超声造影 血流动力学研究
- 杨淼

- 作品数:29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 动脉硬化 球囊治疗
- 夏冰

- 作品数:7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113医院
- 研究主题:正常人 管壁 颈总动脉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评估软件
- 李玉芳

-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13医院
- 研究主题:正常人 管壁 颈总动脉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评估软件